APP下载

以《风味人间》为例探究饮食文化类纪录片传播新走向

2019-06-27王灿

戏剧之家 2019年15期
关键词:叙事视角

王灿

【摘 要】本文聚焦《风味人间》这一具体个案,从其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传播主体探究“传受合一”下的口碑传播及多主体互动、从传播内容探索其独特的叙事视角及文化内涵、从传播渠道探寻其“先网后台”模式与以往同类纪录片的不同,旨在探究该纪录片快速走红的原因,从而探索饮食文化类纪录片传播新走向。

【关键词】饮食纪录片;风味人间;叙事视角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5-0079-02

一、引言

关于纪录片的概念,学者聂欣如在梳理国外学者定义的基础上,这样定义:“纪录片以纪实为基本美学特征,是一种非虚构的、叙事的影片样式。它兼有认知和娱乐的功能,并以之区别于認知为主的文献档案影片和以娱乐为主的艺术、剧情影片。”随着《舌尖上的中国》《人生一串》《寻味顺德》等纪录片的热播,饮食文化类纪录片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关于饮食文化类纪录片,相关研究尚少,因此尚无一个明确的定义,目前唯一可参考的定义是杨霓(2016)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出的,她认为饮食文化类电视纪录片是“以影像媒介的纪实方式为基础,通过非虚构的艺术表现形式,基于多视角的文化坐标对饮食文化包括食材、食物、食器、食生产、食加工、食消费等的一切内容进行观察和选择性描述,并依此较为客观地传达饮食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的电视节目形态。”本文参考这一观点,但因讨论的内容并非仅是“电视纪录片”,因此将“饮食文化类纪录片”定义为“以纪实为基本特征,通过非虚构的形式拍摄饮食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和情感故事,并依此传达饮食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的节目形态。”作者的概念界定虽是从纪录片的基本属性“纪实”出发,但因才疏学浅,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风味人间》由腾讯视频投资拍摄,《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打造,跨越洲际与国家,讲述全球范围内以美食为线索的人文故事,勾勒一幅人间风味的美食地图。自2018年10月28日开播以来,第一集播放量就高达2.1亿,豆瓣评分甚至一度飙至9.4,播出结束后,评分稳定在9.1。此外,其在微博、豆瓣等社交平台上的话题度也居高不下。可以说《风味人间》的传播是非常成功的,也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饮食文化类纪录片通过拍摄饮食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和情感故事,很容易捕捉到观众心中最柔软和最富有情感的一面,创造情感共鸣,提高观众的认同度。本文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三个方面,认为《风味人间》正是通过热烈的口碑传播、打动人心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叙事视角、立体交互的传播渠道形成了良好的传播态势,并获得了受众认同。

二、多元互动的传播主体

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和条件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居于最高地位的无疑是作为传播主体的传播者。《风味人间》的传播不仅依靠着媒体,也通过大V等网络意见领袖实现二级传播,还得益于网友的口口相传,传播主体多元互动,构建了有效的传播网。进入网络时代以来,传播主体不仅是曾经掌握话语权的媒体,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选择和接收信息,也可以在互联网上自由地发布信息。传者与受者之间的互动不断加强,随着互动地不断深入,传者与受者之间的距离也在逐渐缩短,某种程度上传播者和受众甚至可以重合,形成了传受合一的关系。传受合一的态势下,口碑传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风味人间》自开播起就好评不断,引起了大批网友的讨论,微博热搜榜也多次出现与“风味人间”相关的话题。微博上众多大V与普通用户相继推荐、转发和评论,并且几乎全是溢美之词;豆瓣上的高分评价为其传播提供了有利论证,精美的剧评也为其口碑传播带来正面影响。民以食为天,制作精良、内容精美的纪录片自然会吸引人们的目光,一部分观众先睹为快,被内容吸引后在社交媒体上自发“安利”,网友的口碑传播比商业宣传更容易让人信任,形成了更大的传播范围和更好的传播效果。另外,《风味人间》的主题曲由“火箭少女101”的成员之一演唱,吸引年轻的追星族,这些年轻的受众们成为互联网的延伸链条,无形中为《风味人间》进行口碑传播。

在传播过程中,媒体首先获得消息进行宣传;大V随即跟上,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吸引观看,并制造热门话题;最后受众被内容所吸引,自发口碑传播,构成了多元互动的传播主体网络,《风味人间》的传播方式值得借鉴。

三、精美丰富的传播内容

关于内容,本文认为应立足整体,从纪录片的文化内涵、宏观叙事、微观视角来分析。在文化内涵方面,《风味人间》将饮食背后的日常生活展现出来,在展示食物制作和描述人物的过程中,将食物和人物置放在当地普通生活的背景下展开叙述。每一集都有日常生活的起承转合,国内与国外的生活方式相互不同又交融。比如讲到枕头馍,会去记录当地卖枕头馍的小贩;讲到霉苋菜梗,会拍摄浙江一个普通家庭的聚餐场景。借助对食物的介绍来彰显悠久的饮食文化和精神文化是《风味人间》在传播内容上的重要特征。呼伦贝尔的奶桶肉,是游牧民族在美食上智慧的体现;河南的“碾转”,一系列复杂的工艺保留了绿色小麦的甜香,体现了河南人的务实和勤奋。饮食文化类纪录片包含的文化内涵,超出了食品本身的基本功能,而使纪录片显得更加厚重,对观众来说更加有趣。

在宏观叙事方面,《风味人间》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世界性,摄制组跨越六大洲二十多个地区,收录了许多国外美食。整部纪录片中国内容占70%,国外内容占到30%,前一秒还在安徽,下一秒就到了西班牙。整片采用碎片似的剪辑方式,在不同地域之间进行组合和嫁接,讲述同一种食材在天南海北的变化。例如,伊比利亚火腿的成品形态和食用方式都与江浙菜里的“蜜汁火方”相差极大,看起来没有什么关联,但从制造方式上来看,却是“中西方的不谋而合”。这种立足于全球的宏观叙事,推动了一个内容丰富的饮食文化纪录片的诞生。

在微观视角方面,《风味人间》运用超微观摄影、显微摄影等拍摄方式,将视角缩小到“分子级”,观察食物细微的变化和纹理,于是观众可以看到每一根火腿、每一颗菜梗、每一个蟹黄经由厨师的手打磨后的细微变化。另外,使用大量的镜头来展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并通过展示当地人的生活细节,帮助人们了解食物特殊的生产过程及其原因。“捕捉”大量特写镜头,描绘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比如少年在6、7级的大风浪里,用长镖射旗鱼,屡败屡战终于成功;比如谈到蟹,会拍摄中国与荷兰渔民的捕捞日常,以及他们对于这种生活的思考与看法。

深挖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探寻食物与人、与文化的关系;采用立足全球的视野,宏观发掘中西方饮食的异同;利用微观的视角,细细描绘食物一点一滴的变化,记录普通人的具体生活。这三者相互交融,结合在一起便造就了一部内容丰富、底蕴浓厚的《风味人间》。

四、立体交互的传播渠道

以往纪录片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电视进行,但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各类视频网站、影视论坛和社交平台使纪录片的传播渠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如今,许多观众观看纪实节目的首选就是互联网。《上新了·故宫》《人生一串》《寻味顺德》等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文化纪录片蕴含“快节奏、高密度”的内容,并吸引了大量粉丝。

《风味人间》由腾讯视频出品,同时在浙江卫视播出,一开播便引起了微博及豆瓣的热议,第一集播出即成为突破2亿播放量的爆款。腾讯作为一个十分受欢迎的视频平台,本身就有强大的用户基础,网络视频平台观看也是更受年轻观众欢迎的方式。浙江卫视以综艺出名,电视平台的播出为《风味人间》吸引了更多年龄层的用户。快节奏、高密度和精致的内容呈现,支撑了《风味人间》的高口碑。在第一集中,时长仅50分钟,就有20多种国内和国外美食。高度精致的细节和美食的高密度呈现,使得这件作品能够符合互联网的“碎片化”传播规律。

《风味人间》与其他饮食文化类纪录片在渠道方面的不同在于,它不是依赖网络或电视的单一渠道,不同于只在电视上播出的传统纪录片,也异于应运互联网而生的普通网生纪录片,而是采用“先网后台”的方式,在互联网和电视上都播放,囊括多个年龄段的观众,在传播渠道上实现立体交互。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对《风味人间》这一个案的分析,本文认为该纪录片多元互动的传播主体、精美丰富的传播内容、立体交互的传播渠道或是其受到广泛欢迎的原因。新媒体拓宽了纪录片的表达思路,但对作品优劣的评判标准并没有改变,好的创意,真实客观的呈现,独到的美学手法,依旧是硬指标。诸如《风味人间》这种关注平凡人生与传统文化、制作精良的纪录片走红证明了——符合纪录片基本规律的好的内容,并不会被投机内容所驱逐。

探究饮食文化类纪录片传播新走向,探索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实现饮食文化类纪录片传播效果最大化,本文有以下几点想法。首先,打造优质内容。纪录片的内容是最关键的因素,没有好的内容,再好的题材也是“味同嚼蜡”。近年来,各种娱乐节目的激增导致观众审美疲劳,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希望通过纪录片来增加文化知识和娱乐需求。因此,饮食文化纪录片应以年轻群体为受众,制作高质量的饮食文化纪录片,追求精细制作,并在新媒体时代顺应观众的碎片化观看习惯,创作短小而精致的纪录片。第二,整合传播渠道。在饮食文化纪录片播出渠道中,视频网站已成为其传播的重要渠道,选择合适的网站非常重要;也不能忽视电视平台,仍有大量观众只能通过电视获得信息,电视在纪录片传播上仍有重要意义。第三,鼓励互动沟通。有必要通过互动在观众和纪录片、观众和观众之间建立情感联系;建立口碑传播模式,使用各种新媒体平台来进行交互传播。

参考文献:

[1]郑广声.从类型、渠道和受众维度实现纪录片传播效果最大化[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09):87-88.

[2]韩亚辉,沈雨菲.试析新闻线索网络化——由“传受分离”向“传受合一”的新模式轉变[J].新闻大学,2014(03):12-17+11.

[3]段永朝.传受合一:媒介融合的思想基石[J].新闻爱好者,2015(07):12-19+1.

[4]杨霓.国内饮食文化类电视纪录片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

[5]尹惠敏.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传播效果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

[6]刘锦宏,阳杰.新媒体时代文化纪录片传播效果影响因素浅析——以《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12):94-96.

[7]赵路平,都彦霏,许鑫.基于内容分析的饮食类纪录片传播特征研究[J].中国电视,2017(07):75-79+1.

[8]裴武军.纪录片文化内涵传达与传播效果探析——以系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例[J].现代视听,2018(05):10-14.

猜你喜欢

叙事视角
叙事视角下《金瓶梅》的死亡丧葬描写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叙事策略研究
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中的陌生化叙事
浅谈中韩电视剧、电影的叙事差异
新闻写作的叙事视角探讨
影像圆融:小议多元叙事视角的选择性后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