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2019-06-27黄怡
黄怡
【摘 要】目的:分析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另选择病毒性感染性疾病患儿视为观察2组,各组病例均为50例。对比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观察2组与观察组的血常规阳性率、C反应蛋白阳性率对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值<0.05。结论: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
【关键词】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检验;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whole blood C-reactive protein and blood routine test in the diagnosis of pediatric 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s. Methods: 100 children with 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s admitted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Children with viral infectious diseases were also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2 There were 50 cases in each group. Compare the diagnostic results. RESULT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P value was <0.05. Conclusion: Whole blood C-reactive protein combined with routine blood test has a high diagnostic value in children with 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s.
Keywords whole blood C-reactive protein; blood routine; joint test; pediatrics; 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s
【中圖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6-03--01
感染性疾病作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在儿科同样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感染性疾病主要与细菌、病毒、支原体有关,儿童作为高发人群不仅会对其健康带来较大伤害,而且部分疾病具有传染性、反复发作等特点,严重危害到幼儿的成长发育。目前临床上关于儿童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主要是通过血常规检查的方式进行诊断,但该诊断方式容易受到温度、日间变化、药物等因素影响从而导致误差存在,并对诊断工作产生阻碍。针对细菌性感染疾病还可以通过细菌培养以了解患者感染细菌,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细菌培养所需时间较长,不利于患者早期诊断、治疗,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诊断指标以提高儿科细菌性疾病诊断标准。相关研究表明,C反应蛋白检测能够准备反映出机体内感染情况,对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了解C反应蛋白的应用价值,在本次研究中,针对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患儿开展研究,以了解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以下是具体内容。
1 资料、方法
1.1 资料
在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间选择本院儿科收治的确诊为细菌性感染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抽选出100例患儿进行分组检查,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一组50例。另选择病毒性感染患儿50例作为观察2组,其中对照组给予血常规检查、观察组和观察2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血C反应蛋白检查。所有感染性疾病患儿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此次研究内容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许可。
对照组50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中:男性患儿病例数为27例、女性患儿病例数为23例,年龄范围:1~12岁,平均(5.6±1.2)岁,病程3~13d,平均(8.9±2.1)d,其中轻度感染患儿23例、中度感染患儿17例、重度感染患儿10例;
观察组50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中:男性患儿病例数为26例、女性患儿病例数为24例,患儿的年龄范围:2~11岁,平均(5.7±1.3)岁,病程4~13d,平均(9.0±2.0)d,其中轻度感染患儿24例、中度感染患儿18例、重度感染患儿8例。
观察组2组50例病毒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中,男性患儿28例、女性患儿22例,患儿年龄区间在:1~12岁间,平均年龄值为:5.8±1.1岁,病程范围:4~14d,平均病程为:9.4±1.4d。
对上述3组感染性疾病患儿的一般资料带入统计学中处理,差异性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儿科患儿在入院第1天空腹的状态下抽取静脉血3~5ml,进行血常规检查。将抽取的血液样本放置在EDTA-K2抗凝管中,混合均匀后使用法国ABX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
观察组和观察2组在上述基础上,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同时测定患儿血常规、全血C反应蛋白浓度。观察并对比3组患儿诊断准确性,了解各组患儿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
1.3 观察指标
比较对照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与观察组患儿检测准确性,并对比轻中度细菌性感染患儿的白细胞计水平与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情况。对比观察组和观察2组患儿对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阳性率、计数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以(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差异性采用t检验。将所得结果均带入SPPS23.0版中,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的对照组、观察组细菌性感染疾病患儿检查准确率 其中,对照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中,泌尿性系统感染患儿14例、肺炎患儿18例、肠炎患儿13例、脑膜炎患儿5例。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泌尿系统感染患儿10例、肺炎患儿11例、肠炎患儿8例、脑膜炎2例,检查准确性为:62.00%(31例)。观察组患儿中,泌尿性系统感染患儿15例、肺炎患儿17例、肠炎患儿14例、脑膜炎患儿4例,血常规+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结果显示:泌尿系统感染14例、肺炎17例、肠炎13例、脑膜炎4例,诊断准确率为:96.00%(48例)。两组诊断准确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性:P<0.05。
2.2 比较观察组轻中度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C反应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水平 观察组轻中度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随着病情的进展其白细胞计数水平呈上升趋势,而且全血C反应蛋白浓度水平也呈递增趋势。其中,轻中度患儿白细胞计数水平分别为:11.40±3.10(×109/L)、16.45±4.85(×109/L)、23.04±5.41(×109/L);輕中度患儿C反应蛋白浓度分别为:23.55±4.31(mg/L)、35.70±4.40(mg/L)、54.60±2.40(mg/L)。
2.3 对比观察组和观察2组血常规、C反应蛋白阳性检查率 其中,观察组血常规阳性率为76.00%(38例),全血C反应蛋白阳性率为96.00%(48例);观察2组血常规阳性检出率为42.00%(21例),全血C反应蛋白阳性率为44.00%(22例),可以看出观察组阳性率明显高于观察2组,差异性对比结果:P<0.05。
2.4 对比观察组和观察2组全血C反应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水平 细菌性感染的观察组患儿C反应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均高于观察2组,两组感染性疾病患儿的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观察组36.40±4.30(mg/L)、观察2组15.40±3.87(mg/L),白细胞计数水平分别为:观察组18.78±4.98(×109/L)、观察2组8.47±2.63(×109/L),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显示:P值<0.05。
3 讨论
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作为临床常见病,会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和伤害,甚至还会降低患儿生活质量。临床上对于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主要采取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在采取药物治疗前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临床指导具有积极意义。常见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方式包括血常规、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等,其中不同的检查手段具有不同的应用价值。为了进一步了解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效果,特意抽选出本院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和病毒性感染性疾病患儿进行研究。
其中,对照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开展血常规检查后,发现存在较高的漏诊率,这是由于血常规检查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影响检查结果从而发生漏诊。
C反应蛋白作为一种急性时反应蛋白,由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炎性因子调节、肝细胞合成,其水平升高或降低意味着机体内存在感染源,可以作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依据。当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后,大量的C反应蛋白分泌不受机体控制,从而导致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上升。作为一种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的存在对免疫作用、感染保护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而且该检测指标方式简单、方便、灵敏、快捷,不会受到患者呼吸、心率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能够作为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首选的诊断方式。将血常规与全血C反应蛋白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效率,因此建议临床上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采取上述两种方式联合检测,以准确评估患儿病情,提升治疗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组内对比,发现单纯的采取血常规检查效果差于血常规与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结果,数据对比结果呈现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值<0.05。而且观察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水平与C反应蛋白浓度呈正相关,随着患者病情逐渐加重,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呈递增的趋势,提示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浓度可以用于评估细菌性感染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另外,将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的病情与病毒性感染患儿相比较,发现血常规与全血C反应蛋白在病毒性感染患儿中阳性率与水平均较低,提示血常规、全血C反应蛋白适用于细菌性感染疾病检测中,并不适用于病毒性感染疾病,可以作为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首选的诊断方式。
综上所述,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中,单纯的采用血常规检查效果一般,将血常规与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诊断后,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率,并且可以为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作为评价,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依据,并为临床医师等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徐琳娜.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118-119.
毕纹玫.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8,31(6):4140-4141.
和景霞.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7,28(11):40-42.
赵志明,孔令娥.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系统医学,2017,2(19):72-73.
周晓华,司徒坚墉.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作用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11):1555-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