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9-06-27梁晶晶
摘 要: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而语文课堂教学正是师生生命活力体现的绝佳途径。那么,如何才能增强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意识?语文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采取多种有效的手段实施情感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
关键词:气氛;交流;激发;情感教育;情境
一、 营造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要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老师必须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交流,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一) 教师面对学生语言要亲切,让学生消除对老师的畏惧感
中职生虽然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但他们同样在观察社会,思考人生。某些方面,他們甚至比普通高中的同学有更深入的探讨,因为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老师不妨放下架子,引导学生把想说的话说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分享给大家。这不仅能拉近师生的距离,而且对锻炼和提高大家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如果老师能用亲切的语言和学生交流,就能消除学生的畏惧感,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 运用信息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经典的内容像陈酒需细细品味才能越品越醇,但快节奏的生活往往将这种平静打破。生活依旧,学习依旧。我们需要及时调整。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这种快节奏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我们依托信息化教学方式,丰富了教学内容,轻松地将经典与生活串联。不仅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分析解读文章的能了。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情感内涵
语文课的特点就是它可以用生动的词汇感染学生,向学生展示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因素。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的诗篇、有趣的小说。它们以优美的语言反映了各种各样的美。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这些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它们突出的特点就是美,而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较为含蓄。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呢?
(一) 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先感动自己
只有这样,才能运用生动的语言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想象,沿着作者的情感轨迹运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每读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动。随着阅历的增加,对生命的感悟越发强烈: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增加生命的厚度。对自我的感动,就是感染学生的前提和氛围。语文老师对生活、对作品的敏感能唤起学生对成长、对生命的触动。
(二) 教师要引导学生讲述、品析作者的情感
如果教师能讲述、品析这种情感,引导学生探索其思路,就能解开作者的情感线索。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把情感移进去,与老师、作者一起同悲同喜。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绪论,年代久远,且跨越国界,品读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如能引导学生讲述情节,会给品析感情带来很大帮助。
三、 拒绝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的状态
语文课是一门富有情感的课,是一门人与人交流的课。可是,仍然有很多学生讨厌学语文。教师讲得大汗淋漓、口干舌燥;学生却始终无动于衷。学生往往看不到文章中栩栩如生的人物,感受不到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教师在尽量地奉献,学生也在努力地学习,但效果却并不佳。所以教师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张开嘴,与自己产生课堂互动,就必须让自己“闲”下来,让学生动起来。
寻找契机,让学生找到动起来的理由很关键。学生不开口,很多时候是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用文本中的主人公经历和精神唤醒学生内心的渴望,让他们的成长更主动。
四、 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精心创设情境,易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当中。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情境,如在讲《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时,我设计了一个取材于学生生活的情景剧。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学生们对于美的评判往往只停留在表面:涂脂抹粉成了很多女孩子变美的直接途径。但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这样的选择并不是最好的。有一些女同学因为化妆受到批评,周记本中这样写道:“笑已成为一种表情,而非心情。我愿被世界温柔以待。”我将这篇周记的内容稍加润色,和学生们排练了一个情景剧,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什么是美。同学们通过表演认识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美的,内心之美才是真正的美。
总之,情感教育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一篇文章就是作者情感的外化,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外化的情感再次内化于心,内化于行。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纯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加强课堂情感教学。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不仅能领悟到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更能感受到老师给予他们的情感支持,从而内化为成长的动力。我相信,情感教育一定会在潜移默化中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一定会使老师和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更加和谐融洽。
作者简介:
梁晶晶,山西省晋中市,平遥现代工程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