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列美脲联合沙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2019-06-27任廷和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9年5期
关键词:格列美沙格列汀胰岛

任廷和

(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河南 新乡 453100)

成人发病型糖尿病也称为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总数九成以上,多发于35岁以上人群,发病机制主要为自身分泌胰岛素功能下降,难以满足机体需求,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1]。发病因素主要包括遗传、肥胖、年龄及不良生活方式等。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外源性胰岛素补充、口服降糖药及中医治疗,但患者胰岛素抵抗较强,使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大幅下降,需不断增加外源性胰岛素剂量,长此以往将导致恶性循环[2-3]。格列美脲为长效抗糖尿病药,可促进胰岛素的释放,抑制肝葡萄糖的合成;沙格列汀可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并加强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度。两种药物均用于糖尿病的治疗,疗效较好。本研究进一步探讨格列美脲联合沙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观察组男36例,女20例;年龄48~63岁,平均年龄(55.15±3.32)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06±2.15)年;体质量55~118 kg,平均体质量(84.46±12.33)kg。对照组男37例,女19例;年龄49~65岁,平均年龄(56.15±3.02)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26±2.35)年;体质量58~119 kg,平均体质量(85.36±12.63)kg。两组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4];②研究开展前家属或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内分泌疾病者;②心血管或肝、肾功能障碍疾病者;③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包括:①改善饮食,减少脂肪及糖分摄入量;②合理增加运动量并安排科学作息时间,避免熬夜;③口服二甲双胍[富祥(大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3153] 控制血糖水平,使用剂量根据病情遵医嘱选择。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沙格列汀(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J20160069)治疗,5 mg,qd,po。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格列美脲(浙江泰利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0088)治疗,1~4 mg,qd,初始剂量为1 mg,如需要可逐步增加剂量,增加速度保持1 mg/周,且最大使用剂量以≤6 mg为宜。两组均治疗3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疗效评价标准[5]:糖化血红蛋白<8%、餐后2 h血糖指标<10 mmol/L、空腹血糖指标<7 mmol/L为显效;糖化血红蛋白8%~9%、餐后2 h血糖指标≥10 mmol/L且≤11 mmol/L、空腹血糖指标≤8 mmol/L且≥7 mmol/L为有效;糖化血红蛋白>9%、餐后2 h血糖指标>11 mmol/L、空腹血糖指标>8 mmol/L为无效。②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血糖指标变化,采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③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HOMA-β)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变化,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于空腹、餐后2 h取患者静脉血,离心后分离血清,使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餐后2 h胰岛素水平(2 hINS),并以此为依据计算HOMA-β及HOMA-IR。

HOMA-β = FINS*20/(FPG-3.5),

HOMA-IR=FINS*FPG/22.5。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血糖指标变化

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FBG、2 hBG、HbA1c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血糖指标变化比较

2.3 胰岛素水平、HOMA-β及HOMA-IR变化

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FINS、2 hINS及HOMAIR低于对照组,HOMA-β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胰岛素水平及HOMA-β、HOMA-IR变化比较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多发于中老年人及肥胖人群的内分泌科疾病。目前临床常采用控制饮食、改善生活习惯或口服噻唑烷二酮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降糖药物,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6]。但单一治疗手段血糖水平控制力较弱,且稳定性较差,易造成治疗过量,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头晕等不良反应。

我院使用格列美脲联合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其中格列美脲是磺酰脲类药物中第三代长效抗糖尿病药,可与胰腺β-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开放电压依赖性钙通道,钙离子内流促进胰岛素的释放,并抑制肝葡萄糖的合成[7]。沙格列汀为二肽基肽酶-4高效抑制剂之一,可通过阻断摄入食物后肠内自然产生的激素(GLP-I)的降解,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并加强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度,促进机体对血糖水平的控制。口服沙格列汀后,药物血浆有效浓度可持续24 h,且药物作用会随着摄入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该药通过尿液排出,对人体无较重副作用[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3个月后HOMA-β指标均高于对照组,FBG、2 hBG、HbA1c、FINS、2 hINS及HOMA-IR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格列美脲联合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糖水平、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性。

综上所述,使用格列美脲联合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格列美沙格列汀胰岛
临床胰岛制备研究进展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总胆固醇水平影响评价
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用药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作用分析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在初发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
沙格列汀治疗老年糖尿病的用药效果评估与研究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格列美脲片致不良反应1例
血管内皮细胞与胰岛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