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巩义博物馆馆藏白瓷

2019-06-27史彩玲

关键词:旧藏外壁白瓷

□史彩玲

巩义是我国白瓷的故乡。中唐名相李吉甫所著《元和郡县志》记载:“开元中,河南贡白瓷,领登封、新安、巩县……三十县。”贡白瓷,巩县(现巩义市)榜上有名。这一记载,说的是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年)的事,实际上巩义生产白瓷的历史更早。

2005—2008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巩义市白河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隋代瓷窑内有青瓷与白瓷混装的现象,同时遗址所见白瓷釉色往往泛青。这一发现,恰恰说明我们对白瓷的认识是正确的,即白瓷是在青瓷的基础上产生的,当青瓷烧制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对胎、釉中的铁元素能有意识地降低时,白瓷就产生了。巩义博物馆自建馆以来,除旧藏的白瓷外,还有一些后来收缴的白瓷,从胎色与釉色来看,绝大部分是巩义窑的产品。这里择其精者予以介绍,以便大众对巩义窑这一北方名窑生产白瓷的全过程有所了解。

一、器物介绍

巩义博物馆馆藏白瓷,从釉色来讲,有唐代早、中期的青白瓷,有唐代晚期的白瓷,以及宋代白瓷。以下,我们按器类逐一介绍。

四系罐 1件。标本0462,巩义小黄冶电灌站采集,初唐。青灰瓷胎,青白釉。敛口,方唇,斜直领,弧肩,圆鼓腹,假圈足略凹。肩部四泥条系。内壁口沿及外壁大部施釉,唇部釉被刮去。口径9.5厘米,腹径23厘米,高28厘米(图1)。

双系罐 1件。标本0342,巩义小黄冶村采集,盛唐略晚。青灰瓷胎,白釉。侈口,略卷沿,圆唇,束颈,平肩,鼓腹,假圈足。内壁口沿及外壁大部施釉。口径6.5厘米,腹径14厘米,高 12厘米(图2)。

无系罐 2件。标本0450,巩义小黄冶村采集,盛唐。青灰瓷胎,青白釉。侈口,卷沿,圆唇,束颈,弧肩,鼓腹,平底内凹。口沿内壁及外壁大部施釉。口径9.5厘米,腹径20厘米,高23.5厘米(图3)。标本0452,无颈罐。旧藏,初唐。青灰瓷胎,青白釉。敛口,斜方唇,弧肩,鼓腹,假圈足略凹。口沿至中腹施釉。口径7.5厘米,腹径19厘米,高23.5厘米(图4)。

瓜棱罐 2件。标本0327,巩义小黄冶村采集,宋。青灰瓷胎,白釉。侈口,略卷沿,圆唇,束颈,弧肩,鼓腹,圈足外撇。腹部饰14道倾斜瓜棱。内壁上部及外壁施釉。口径10厘米,腹径16厘米,高12.5厘米(图5)。标本3993,巩义大黄冶村收缴,宋。粗黄瓷胎,白釉。侈口,略卷沿,圆唇,束颈较轻,弧肩,鼓腹,圈足外撇。腹部饰10道瓜棱。内、外壁施满釉,圈足底亦施釉。口径10.5厘米,底径6.5厘米,高10厘米(图6)。

瓶 1件。标本0303,旧藏,初唐。青灰瓷胎,青白釉。喇叭口,方圆唇,细长颈,窄平肩,圆鼓腹,假圈足内凹。颈肩处一周凸弦纹。内壁满釉,外壁施釉近圈足。因火候过高,釉已起泡。口径7.5厘米,腹径12厘米,高23厘米(图7)。

盘口壶 1件。标本0305,巩义白河窑采集,初唐。粗黄瓷胎,青白釉。盘口,尖圆唇,束颈,弧肩,鼓腹,假圈足略凹。内壁施满釉,外壁施釉近圈足。口径6.5厘米,腹径12.5厘米,高16.5 厘米(图8)。

唾壶 1件。标本 0308,旧藏,初唐。青灰瓷胎,青白釉。盘口,卷沿,圆唇,束颈,弧肩,垂腹,假圈足略凹。内壁施釉,外壁施釉近圈足。口径10厘米,腹径15厘米,高 13厘米(图9)。

盘 1件。标本0343,旧藏,盛唐。灰白瓷胎,青白釉。敛口,圆唇,浅腹,圜平底,三足残。除外底外,余施满釉。口径26.5厘米,高7.5 厘米(图10)。

茶注 1件。标本0302,巩义小黄冶村采集,五代。青灰瓷胎,白釉。喇叭口,圆唇,细颈,方肩,鼓腹,矮圈足。内壁施满釉,外壁施釉至圈足。口径12厘米,腹径14厘米,高 23厘米(图11)。

盒 2件。标本0274,旧藏,中唐。白瓷胎,白釉。盖,直口,方唇,直壁,弧平顶。顶缘有四个凹陷,将盖分成四份。盒,长子口内敛,窄方唇,直壁,平底。除外底外施满釉。口径9.1厘米,底径9.7厘米,通高6.6厘米(图12)。标本 0316,旧藏,晚唐。灰白瓷胎,白釉。盖,母口,方唇,直壁,弧平顶。盒,直子口,尖圆唇,直壁,平底上有矮圈足。内壁施满釉,外壁施釉至圈足。口径5厘米,通高2.5厘米(图13)。

钵 1件。标本0294,旧藏,初唐。白瓷胎,青白釉。直口,圆唇,弧腹,平底。内壁施满釉,外底露胎。直径11厘米,高2厘米(图14)。

杯 1件。标本0349,巩义小黄冶村采集,初唐。灰白瓷胎,白釉。侈口,细圆唇,上腹斜直,圜底,假圈足,足缘斜削。内壁满施白釉,外壁釉近圈足。口径9.5厘米,高 7厘米(图15)。

碗 9件。标本2728,大黄冶村收缴,初唐。青灰瓷胎,青白釉。近直口,圆唇,上腹直,下腹弧收,假圈足。内壁施满釉,外壁施釉近圈足。口径11厘米,底径6厘米,高4厘米(图16)。标本0340,旧藏,盛唐。灰白瓷胎,青白釉。侈口,卷沿,圆唇,上腹直,下腹弧收,圈足。腹部一周凸棱。内壁施满釉,外壁施釉至下腹。口径16.5厘米,高 7.5厘米(图17)。标本3936,巩义大黄冶村收缴,中唐。白瓷胎,白釉。侈口,圆唇,斜直腹,玉璧底。内壁施满釉,外壁施釉至圈足。口径15厘米,底径8厘米,高4厘米 (图18)。标本3970,旧藏,五代。侈口,圆唇,斜直腹,窄圈足,内底平。内壁施满釉,外壁施釉至圈足。口径13厘米,底径5.5厘米,高4厘米(图19)。标本 0295,旧藏,五代。白瓷胎,白釉。器形、施釉同前。圈足内墨书“任尚书”三字。口径11.5厘米,高3.5厘米 (图20)。标本3949,巩义文物商店征集,五代。灰白瓷胎,青白釉。敞口,口外有唇,斜直腹,窄圈足,内底平。内壁施满釉,外壁施釉近圈足。口径21.6厘米,底径7.9厘米,高6.7厘米(图21)。标本0341,旧藏,宋。灰白瓷胎,白釉。侈口,小卷沿,圆唇,深弧腹,矮圈足较宽。内壁施满釉,外壁施釉至下腹。口径20.5厘米,高7厘米(图22)。标本0377,宋陵采集,宋。青灰细瓷胎,青白釉。葵口碗。敞口,卷沿,细圆唇,深腹,小圈足较窄。腹部六道凹棱。通体施釉。直径10厘米,高4厘米(图23)。标本0378,巩义宋陵采集,宋。青灰细瓷胎,青白釉。直口,窄卷沿,细圆唇,深弧腹,高圈足极薄。除外底处,通身施釉。口径10.8厘米,足径4.6厘米,高6.3厘米(图24)。

豆 1件。标本0270,巩义夹津口砖厂采集,初唐。白瓷胎,青白釉。侈口,窄折沿,尖圆唇,深弧腹,大喇叭高圈足,足与豆盘底相接处有一平台。口沿内壁、外壁施釉。口径15.8厘米,足径11.4厘米,高 14.5 厘米(图25)。

枕 3件。标本0338,旧藏,晚唐。青灰瓷胎,白釉。长方形,后方宽而略高,枕面凹,前侧面有一透气孔。底无釉,余施满釉。长16.5厘米,宽12.5厘米,高7.5厘米(图26)。标本0339,旧藏,五代。青灰瓷胎,白釉。腰果形,枕面、底面皆凹,枕面前、后缘有四个凹陷,后侧面有出气孔。枕面饰珍珠地牡丹纹,侧面饰简易云纹。长21厘米,宽15.5厘米,高8厘米(图27)。标本0337,旧藏,宋。青灰瓷胎,白釉。器形大致与标本0339同,但侧面有五道竖棱,使得枕呈云朵形。枕面饰珍珠地双鹿纹,侧面饰珍珠地蔓草。长22.5厘米,宽15.5厘米,高9.5厘米(图28)。

二、结语

1.关于器物。以上介绍的28件器物中,宋陵两件瓷碗,胎细釉润,似非巩义窑产品,其余器物均来自巩义窑的三个地点,即小黄冶、大黄冶、白河窑,那些标为旧藏的,从胎质、釉色来看,也与这三地的器物无别,故可将它们认定为巩义窑的产品。从器物来看,唐代器物胎多杂质,釉色白中泛青,釉层稀薄,容易露出胎的底色。但是也有个别器物如盒、碗釉层较厚,白度稍高。至五代、北宋时期,瓷器使用了化妆土,胎质更杂,但釉层莹润而厚,白色度极高,已是成熟白釉瓷器。

2.关于器物年代。以上器物虽多为遗址出土,但有些旧藏品也难免不是墓葬出土。遗址器物与墓葬器物有较强的共性。观察巩义1980年以来发掘的唐宋墓葬出土器物,我们发现这批器物的罐、碗演变序列完整,瓶、盒、枕也有较强的时代性。具体来说,罐在初唐时期,肩部较宽,颈短。进入盛唐前期(680—720年),罐体变瘦,颈变高。盛唐晚期,罐体变矮变胖。北宋时期则表现为瓜棱罐。碗在初唐时期,底为假圈足,即所谓的饼子底。盛唐前期出现圈足,腹部有棱。中唐时期出现玉璧底碗(一般认为玉璧底出现于公元800年,但实际可能更早)。晚唐时期玉璧底变成宽矮圈足碗。五代时期碗体现出窄圈足、内底平这一特征。北宋时期碗腹很深,小圈足,腹部或有瓜棱。盘口壶、唾壶,初唐时有垂腹的特征,之后腹部最大径上提。盒在盛唐、晚唐时期都有。枕多出现在晚唐时期,为长方形,有素面的或绞胎显露的纹饰。至五代、北宋时期,枕出现腰果形、半圆形,并使用锐物在枕面、侧面画出或剔出纹样。

猜你喜欢

旧藏外壁白瓷
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身部外壁快速电铸成型技术
乃琼寺旧藏匾额“灵口远徼”考释
一方盆池解莲语 清宫旧藏荷花盆景
厚玻璃杯预热更容易炸裂
皇帝的「照相簿」 清宫旧藏历代帝王肖像画
邢窑白瓷传统烧制方法研究
万福矿井副井井筒掘砌技术探讨
录附:《石渠宝笈》著录的圆明园旧藏书画目录
烧水时烧水壶外壁为何会“出汗”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