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准确性分析

2019-06-27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肠套叠灌肠造影

郑 娜

肠套叠属于消化系统疾病,可分为原发性肠套叠和继发性肠套叠,好发于儿童[1]。因小儿肠套叠起病急、进展快,要求及时确诊,从而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控制患儿病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2]。然而,关于小儿肠套叠的最佳诊断方案,医学界尚无一致结论。现阶段,超声、钡餐造影检查均为小儿肠套叠常规检查方法,但二者相关研究较少见。本研究通过比较超声、钡餐造影检查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肠套叠患儿81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经空气灌肠X线检查和手术确诊为肠套叠;②患儿家长全程配合;③无严重器官病变者;④未合并其他急症者。其中,男41例,女40例;年龄3~10(6.34±1.05)岁;病程(14.28±2.64)h,其中最短5 min,最长61 h;临床表现:81例患儿均有阵发性腹痛伴发哭闹,伴呕吐者16例,血便者56例,腹部触诊有包块者34例。

1.2诊断方法 81例患儿均采用高频超声和钡餐造影进行检查。

高频超声检查方法:采用Philips IE 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控制在3.5或7.5 MHz,嘱患儿保持平卧位,取3.5 MHz常规腹部探头扫描腹部,注意避免遗漏,重点观察患者腹腔内是否有肿块、肠腔梗阻、腹腔积液,并观察肿块位置;发现后立即改用高频探头,对肿块进行多切面检查,检测肿块大小、内部结构、边界,观察其内部有无血流信号,并检测其血流参数。若提示上段肠管较充盈,无肠套叠声像图者,改用7.5 MHz的高频控头再次重复上述扫描检查。

钡餐造影检查方法:按检查常规以钡剂灌肠,随后分别保持仰卧位、俯卧位接受X线片检查。

1.3观察指标 ①以空气灌肠X线检查和手术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高频超声和钡餐造影检查方法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准确率;②记录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时间。

2 结 果

2.1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比较 见表1。高频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准确率为98.77%,高于钡餐造影的9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P<0.05)。

表1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比较 [例(%)]

2.2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时间比较 高频超声检查诊断时间为(15.37±2.42)min,短于钡餐造影检查的(75.61±3.9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90,P<0.01)。

3 讨 论

小儿肠套叠作为一种儿科多发病,以2岁内婴幼儿为主体人群,可能与肠系膜较长、活动度较大等解剖因素有关。一旦患儿感染腹泻、饮食改变而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时,即可成为诱发因素。临床表现为哭闹不安、果酱样便、阵发性腹痛等,部分患儿可触及腊肠样包块[3]。关于小儿肠套叠,若能在发病48 h内确诊,实施灌肠治疗,其整复成功率较高,因而选取恰当的诊断方法十分重要。

既往临床上对于小儿肠套叠主要采取钡餐造影检查,即利用X线片透视功能检查。钡餐灌肠后能够在套叠远端遭受较大阻力而聚集,经X线片扫描呈现为“杯口状”,准确性较高,还可在诊断期间进行整复治疗[4]。然而,钡餐造影存在辐射,可对患儿生殖器造成一定影响。高频超声可为小儿肠套叠临床诊断提供一个快捷、准确、无创伤的检查手段,有诸多优势,如无痛苦、操作简单、无明显禁忌证、结果可靠准确、患儿及家长容易接受等[5,6]。超声检查可敏感显现肠套叠形态学上特有变化,经多切面检查可实时观察患儿腹部肿块大小、套入肠壁情况。同时,彩色多普勒超声还可观察患儿套叠肠管壁血流情况,从而判断其缺血程度,便于医师判断有无肠坏死。另外,高频超声可清晰辨别肠管蠕动情况、肠壁结构等,准确性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频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准确率高于钡餐造影,可见高频超声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准确性更高。同时,本组患儿接受高频超声检查时,诊断时间明显短于钡餐造影,直观体现了高频超声检查的简单、快捷优势。

综上所述,小儿肠套叠在临床诊断中适宜选用高频超声,可快速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满足医疗需求,推荐应用。

猜你喜欢

肠套叠灌肠造影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儿童肠息肉继发肠套叠27 例临床分析
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超重/肥胖对儿童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预后影响: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肠套叠如何辨别一定要记住这几点
“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
灌肠机专利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