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对话,适度对白

2019-06-26倪花芬

考试与评价 2019年1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对话初中英语

倪花芬

【摘 要】 让学生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把自己摆放到主动探索知识的位置,是一种极重要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激发批判性思维的产业,让学生走近作者,大胆地与作者对话,并适度进行自我对白,这才是科学有效的教学观。本文拟从五个方面详细探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批判性思维 对话 对白 思维技能 倾向

“学始于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一般意义上的质疑指向单词、词组、句子、段落、篇章所包含的语法、内容与思想的某一方面,质疑的对象往往是单一、局部的。相比较而言,批判性思维一般指向作者对段落与篇章表达的核心观点,而且要求有一定的评价标准,不能凭空穴来风无中生有。所以我们认为,质疑的最高层次就是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批判性思维。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呢?“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既是思维技能,也是思维倾向。”过去我们总认为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范本与楷模,其地位至高无上。其实“教本”之“本”并非指“本源”,而仅仅是“书本”的意思。那书本所说是否都是真理呢?书本所述只不过是作者一时的想法,不能代表世界的普遍看法,让学生向书本学习并非意味着要对书上的知识、观点全盘认同。

当然,不少文章所表达的内容还是非常科学的,表达的形式也极为优美,但是否必须让学生全部都接受呢?也未必。因为最好的文本也只有经过读者的消化、理解才能成为他们的认知,而且作者所反映的时代地域背景与学生所生活的空间往往有一定差距。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当新知识与学生原有观念基本一致的时候,会产生学生观念的同化,既把新知识纳入到原先的认知体系之中。退一万步讲,即使作者所言确是千真万确,学生所思确是一无是处,那又如何在二者之间达成共识呢?让学生先起疑引发认知冲突,带着疑问去探究,最终让学生走近作者,完成原先错误观念的更新过程,与新观念产生顺应。这才是科学有效的教学观。

一、提前预测,为引发批判性思维设伏

“文似看山不喜平”,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如果能感受到文章内容与情节、表达手法的跌宕起伏就会促发探究兴趣,这种变幻莫测的效果并非只有作者才能营造,更重要的是通过读者的切身感受来增强体会,英语学习中对文本进行主动预测就能起到增强这种感受的作用。

英语教学中的预测,要求学生借助头脑中早就存在的“图式”与新近获得的已知信息对尚未掌握的未知信息作出合理的推断与猜测。比如上海河湾中学的王老师在上牛津英语教材八年级(下)Module 2 Unit 5 Blind man and eyes in fire drama一课时,教师在 PPT 上展示课文图片,让学生结合课文标题预测文章主要内容。师生对话如下:

T: Let?蒺s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read the title of the passage, what is the story about? Let?蒺s predict.

S1: The story is about a dog at a hotel.

S2: The story is about a blind man at a hotel.

S3: The story is about a fire at a hotel.

T: What is it really about? Let?蒺s read and check later.

根据推测得到的结果是否与实际结果一致?这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经阅读很多学生会发现实际阅读后得到的结果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这就制造了认知冲突,给了他们进一步探究的热情,所以就能让学生深化对作者意思的理解,消除自己原先设想中存在的误区。可见,引导学生主动预测,其实是制造了读者与作者思路上的断层,将引发的是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为激活课堂探究埋下了伏笔。

二、深度提问,为架构批判性思维铺路

有价值的的阅读不只是对文本表层信息的获取,更重要的是对表层信息进行仔细分析、深化推理,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他的批判性思维也将处于更深的层面上。

在人教版 Go for it!九年级 Unit 6 Section A Reading An Accidental Invention的教学设计中,文本最后一段有一句“this helped to spread the popularity of tea and the tea plant to more places around the world”这里的“this”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师如果问学生这里的“this” 指代什么,学生能给出答案:“tea trade”。但这样仅仅是让学生认识了茶叶贸易在茶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并没有挖掘茶文化广泛传播的隐性原因。如果继续追问:Why is the popularity of tea spread widely?学生可以有如下答案:

1. The tea is delicious. (茶叶品种多,可以适合不同人的口味。)

2. Tea is rich in nutrition. (营养丰富。)

3. Making tea is convenient. (沏茶很方便。)

4. Tea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茶文化有悠久的歷史。)

5. The tea used every time is cheap. (毫无疑问饮茶是便宜的。)

这样,在粗读进入文本的基础上,我们又可以进一步鼓励批判性思维的参与,让学生跳出文本,提升思考问题的能力。后期就有学生提出了诸如:Children should not drink tea; strong tea is harmful to the stomach; bad sleep; the author should write some possible harm(儿童不宜喝茶、浓茶对胃有危害、对睡眠不好、作者应该写一些可能的危害)等想法。这样学生认识到阅读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结合生活与文本对话,与信息共舞,不迷信盲从,这些都是重要的人生智慧。

三、创造氛围,为催生批判性思维造势

批判性思维的形成需要学生能敢于挑战权威,形成积极探索的人格,与之相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形成人云亦云的性格。比如通过预习课文,要是教师只是让学生去识读一下单词、大概地了解一下文本的大意,学生就不会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这样预习这一环节就会显得机械、苍白,了无生气。经过这样的环节,后边的教学就有可能流入检查、教学、复习、巩固这些老套路,学生最终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其主动性自然荡然无存。

在课堂教学的环节设计中,我们要给批判性思维的产生营造特定的氛围。江苏省南通市的沈老师在执教Natural disaster时,教师在课堂上开展了“我为师”活动。创设角色互换情境,给学生当老师的机会,学生觉得这种形式非常新鲜有趣。(如第一次没人敢于尝试可由老师指定,然后让学生自由争取当老师的机会。)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讨论,大家了解了各种自然灾害。如:earthquakes, typhoons, heavy rainstorms, snowstorms, sandstorms, floods 等。然后引导“老师”给学生分组,每组分别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话题讨论。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接受学生的提问。还让学生根据新学单词和相关句型自编小故事,然后分组讨论、对话。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情况。通过鼓励学生质疑,课堂气氛活跃了,有价值的思维内容也产生了。可见,教师要努力提供批判性思维成长的“土壤”。这个“土壤”既是一种教学氛围,更是一种有利思想涌现的机制,最后定格为一种自主学习的心态。

四、多维考量,为定向批判性思维支招

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对常规性的思想与观点提出质疑。但是学生又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来提出质疑,或者提出的质疑与文本没有直接关系,这都是需要教师进行引领的。一般来说,学生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文本的表达是否够严谨

批判性思维首先要对文本中作者的观点作出质疑,不盲从作者。比如在学习人教版 Go for it! 八年级 (上)Unit 7 Section B Reading 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时,文章中作者提出的观点是:“许多简单机械的工作在不远的将来将由机器人来承担,因为机器人可以持续工作而不知疲倦。”而事实上,目前不少科学家都认为机器人也会对机械工作感到厌倦。

对此,我设计了如下问题题:

Q1:If robots think like humans, they will 〓〓〓 doing simple jobs over and over again.(get bored)

Q2:If robots get bored,they will 〓〓〓.(stop doing simple things over and over again)

Q3:If nobody likes doing simple jobs,what will happen?

通過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学生对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想法:如果一味让机器人来所有机械性工作,人类将失去刻苦工作的能力,从此变得好逸恶劳。也有学生认为机器人可以承担人类的一些高级复杂的劳动,如现在的软件可以帮助人类计算大量数据而没有误差。有的学生则认为有危险性的劳动可以让机器人去做,而不是只让机器人做简单的工作。

2. 作者的观点是否可商榷

有时,作者的表达能充分表达他自己的观点,也足够说明现实世界的真实规律,但可能会产生效果上的偏颇,甚至对人产生严重误导。

比如人教版 Go for it! 八年级 (下)Unit 7 Section B Reading Qomolangma—the Most Dangerous Mountain in the World?在文章最后一段中高度赞赏决不放弃的精神,但事实上,因为攀登珠穆朗玛峰,每年倒在雪山上回不来的人有很多,把成功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其实是违反人类天性的,在以人为本,珍惜生命的素质教育时代,这种观点就缺少了人道之美。为此,在完成阅读后,笔者设计了如下填空进行总结:

Usually never giving up is a kind of 〓〓〓. (spirit)

But sometimes giving up is a kind of 〓〓〓. (wisdom)

然后出示了我写的一句话:“Although success is valuable,life is more necessary. (胜利诚可贵,生命价更高。)送给学生。

3. 文本的理解是否有通病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打破常规成为创新思维方式,形成有价值的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策略。

比如有一次去参加教研活动,当读到“The father, Johann Strauss the elder, wrote and played music for a classical dance—a waltz”这一句,有学生问:“Does ‘waltz refer to a kind of music or a kind of dance?”教师首先要表扬他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然后说:“Please read next sentence ‘ His waltzes made him famous all over Europe. Do you think he was a dancer?”,显然华尔兹在通俗意义上属于一种舞蹈,但这里的华尔兹却指音乐,如果学生只是草率地阅读,极有可能会陷入“这是一种舞蹈”的理解,甚至把施特劳斯归入舞蹈家的行列。

五、及时回顾,为形成批判性思维作结

批判性思维既包含对作者的“批评”,也应该包含对自己的“自我批评”。教师应该安排讨论环节,还可以将传统的课堂小结方式进行一番更新重组,使学生以批判性思维为主的思维品质得到科学合理的培养。

1. 总结提升,阐明己见

通过学习文本,学生可以总结这些问题:

第一,What is the article mainly talking about?What are the author's views and attitudes?

第二,What is not stated in the article? What is stated in the article but the point of view is debatable?

第三,I disagree / agree with that point of view, I think...

2. 小组讨论,合理质疑

对于某学生提出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进一步进行探讨:

第一,Your ideas are more realistic and meaningful than theirs.

第二,What is the meaning of the text?

3. 反思內省,自觉修正

学生在自我陈述与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自我内省,使合理与不合理的观点得到进一步澄清与强化:

第一,The reason why I disagree with the text is that I thought ...

第二,I think my idea is very correct because ...

第三,My ideas are not fully considered ..., in fact, the text...

总之,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培养的是学生对作者的批判精神,塑造的是勇于追求真理的优秀素养;让学生与同学与自己对话,则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际关系与自我关系,这更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人格。教师如果高度重视学习素养与健全人格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有机引入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这将迎来英语教学新的春天,造就一代勇于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新人。

参考文献

[1] 张锐,冯文全.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03).

[2] 王晓芳.走出中国英语教学的历史误区——对高中英语教学现状的思考[J]新课程(下), 2016(11).

[3] 黄安红.例谈创编英语课本剧,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几点尝试[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7(35).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对话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