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刍议

2019-06-26吴凤娥

考试与评价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习情境信息技术

吴凤娥

【摘 要】 信息技术的大量运用是新时代的发展特征。小学语文课堂应如何与时俱进开展好课堂互动?如何借助信息技术的即时互动功能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笔者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依据结构主义理论对此展开分析与思考,认为可以从学习场的构建、学习情境的创设、引发共鸣与增强记忆、搜集学习资源等方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打造我们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学习场 学习情境 共鸣与记忆 搜集资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在学习者头脑中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然而,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领悟的结果。一定的情境就是社会文化背景,就是教师与学习伙伴的帮助引领,就是包括文字材料、音像资料等多媒体在内的课件的展示。这些信息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学习者的认可并形成认知体系。因此,如何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环节?如何让多媒体得以真正发挥其强大的教学辅助功能?如何打造出有效高质的课堂?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学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利用信息技术打造良好的学习场

信息场和心理场激活兴趣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由此可见,兴趣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我们应当认识到,教室中教师和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信息场,教与学是心灵语言信息交换的一个过程,学生掌握知识表现为自身内在的学习需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大量的表象,以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这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表现力使客观事物的形、光、声、色等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对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信息场和心理场。多媒体的引入就像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魔术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讲《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教师上课前先放映桂林山水的风光片,让学生感受童话般的桂林自然风光,以及天然桂林纯朴的野性美。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学习文章,理解文字的准确性,从而积累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跨越时空限制,把难以见到的事物适时有效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大量的多样化的信息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样感官,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总之,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例如,在讲授桂林山水时,教师可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課件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讲到桂林的山水之美时播放课件画面上山川林立,声音上水声潺潺,再配以优美、舒缓的音乐,把学生带入到风景怡人的山水之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桂林的山水之美。上课时,学生激情高昂;朗读时,学生声情并茂。他们纷纷说将来要到桂林去旅游。这样在一节课当中,媒体技术的运用抓住了课文中的形象,把学生引入情境、融入音乐美育的欣赏,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引发共鸣增强记忆

学习的过程是涉及学习主体的知、情、意、能、行等方面的因素。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觉等多种感官协同作战,三天后记忆的内容可占80%左右。而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声、光、电、色的多种作用,并通过其信息的动态演示,刺激多种感官。根据建构主义的联系观,情境建构观中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开联系,引发联想成为学生学习最易接受的途径。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卖火柴的小女孩展现在师生面前。一个衣衫褴褛、饥寒交迫的小女孩在大年夜的街道上卖火柴,在那样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被饥饿摧残的小女孩,独自一人在街道上走着,怎能不令人同情、心碎?多媒体的运用不仅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而且可以使学生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更能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记忆也非常深刻。

四、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学习资源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掘利用生成性资源,然而这种生成性资源往往稍纵即逝,具有极强的时效性。怎样才能快速地搜集这些现实性资源呢?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我们经常采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即时呈现功能,如用摄像机实物展示平台,以及基于网络环境来搜集,重现这些生成的课程资源为超越时空和地域的协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利用实物展示平台,就可以将学生在巩固练习时生成的一些典型错误即时呈现在学生面前。把这些问题交给学生进行互动式的辩证分析和讨论,使这些处于萌芽状态下的生成问题立即得以解决,效果非常明显,被学生形象地称为“手术台”。长期以来,这种生成性的资源越来越引起师生的重视,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即时搜集生成性资源有利于构筑协作型学习环境。

总之,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代信息技术给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建构主义理论则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教学理念。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合理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将会更有实效,同时也为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更好地激活了语文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造有效高质的课堂教学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7(09).

[2] 陈玻,张建伟.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03):46-50.

[3] 李登江,张静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创新教育[J].辽宁教育,2003(05).

[4] 江洪春.小学阅读教学设计方略[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08).

猜你喜欢

学习情境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主动性探究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探讨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