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专题教研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2019-06-26

湖南教育·C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课例四边形研讨

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何家坳小学始建于1959年,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老牌名校。近年来,学校数学组教师借助课例,以“一三四”小专题教研模式(即以课例为载体研讨一个主题,经历磨课、验证、推广三个研讨阶段,面向四个层次的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旨在寻找一条改变教师教研观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确定“一个主题”

何家坳小学数学组每个学期期初都会召开教学研讨会议,收集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中挑选典型的、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小专题的研讨主题,再根据主题确定好课例,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例如,数学组在调研时发现“图形与几何”板块的教学存在重知识的结果而轻领悟的过程、重技能的传授而轻思维培养的现象,导致教学重点形式化,内容比较单调,呈现的方式也是冷冰冰的,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时设计的问题存在偏差,无法用问题引领学生的学习。为此,数学组以“图形的认识”为主题,选取“四边形的认识”一课,对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进行探索和实践。

做实“三个阶段”

数学组教师在探索过程中,注重做实“三个阶段”。三个阶段指的是针对研讨主题的课例进行的磨课、验证与推广。

第一阶段:磨课。磨课阶段主要是以确定的课例为载体,针对问题进行教学探讨,找到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益。具体操作流程为:数学组针对该内容教学时普遍存在的问题,以集体备课的形式研讨课例,讨论出假设性教学策略;组内青年教师担任课例执教老师,其他教师带着评价表以及课前提供的观课任务听课;数学组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再备课、试教、评课,直至找到合适的教学策略。

例如,针对“四边形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数学组教师历经了多轮磨课,每次磨课聚焦不同的问题。

第一次聚焦的问题是:数学教材中没有给四边形下定义,而是采用描述性的语言,那教学中需不需要下定义?研讨中,有教师认为,教材没有给出四边形的定义,教学中只要学生表达的是这个意思就可以了。还有教师指出,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还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要他们给四边形下定义,超出教材要求和学生的水平。大家经过讨论,认为小学数学教材中,由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大部分概念没有进行严格的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尽可能通过直观的具体形象帮助学生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基于这样的现实,教师的教学应当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渐明晰四边形的特征。于是,数学组教师将教学目标定为以看为主,让孩子们尝试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原来四边形是这样子的。在看的过程中,学生学会描述四边形的形状,学会辨析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能够推理出以前学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都是四边形,并在对比和表達中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第二次聚焦的问题是:给四边形分类的教学目的是什么?教师们认为磨课中执教老师对例2的处理还停留在分类操作的层次,是为了分类而分类,而对为什么要分类没有做深入的思考,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效果不理想。综观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在本节课之后马上要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因而这节课我们应该让学生通过分类、比较、分析等活动归纳四边形的特征,尤其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这就为教学提供了探究的方向与策略,活动的目标也更加明确。

根据磨课过程中教师们的讨论,我们认为“图形的认识”课例可以在教材隐藏的知识点、学生的疑难处提出问题,将问题的设计和情境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经历辨析、分类的过程,加深对图形本质的理解。

第二阶段:验证。在组内通过磨课研讨形成基本的教学策略后,数学组再挑选相同类型的课例用得到的教学策略来验证。

数学组教师将对“四边形的认识”多次磨课形成的问题设计策略,用“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来验证。在这节课中,教师提出问题:“你能把下列长方体框架补充完整吗?能确定它们的大小和形状吗?为什么?”教材中没有提到长方体的长、宽、高会影响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这就是利用教材隐藏的知识点提出问题。在探究棱的特征时,教师提供了长短不一的小棒让学生搭建长方体框架,提问:“这些小棒你可以分为几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出棱的特征。在探究长方体面的特征时,教师提问:“是否所有的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呢?”这是在学生的疑难处提出问题。

第三阶段:推广。在磨课与验证的基础上,数学组将前期研讨的成果形成最终策略,在组内进行推广,效果非常明显。

通过对“图形的认识”课例的问题设计的研究,数学组老师初步构建了图形认识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策略。

1.立足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内驱力。比如,“圆柱的认识”一课这样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呢?指名举例。(教师随机出示圆柱实物图)这样将问题与生活经验紧密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经历辨析、分类的过程,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探究进行总结概括。比如,在“三角形的分类”一课中,教师设计了以下的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出示7个不同的三角形)观察这些三角形,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第二个环节: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特征,你能给它们分类吗?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交流汇报:按角分,按边分。

学生在动手操作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出三角形的特征。

3.经历图形的转化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发展空间观念是“图形与几何”板块重要的培养目标。在“长方体的认识”一课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动手制作长方体框架,然后设计以下两道练习题(如下图),层层递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面向“四个层次”

“一三四”模式中的四个层次指的是首席教师、骨干教师、年长教师、青年教师四类教师。其中,首席教师是被评为市、区学科带头人的这一批教师。他们是数学组开展教研活动的核心力量,负责整个研讨的规划、指导,对小专题研讨活动及时总结,并把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推广。骨干教师是学校各年级的备课组长,他们是小专题研讨活动的中坚力量,承担着观课、议课、上验证展示课等任务。年长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全程参与活动,利用自身的宝贵经验为青年教师起示范、榜样作用,并及时更新教育理念,获得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参加工作时间短,经验比较欠缺,主要承担磨课任务。他们在研讨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了教育教学规律,课堂教学驾驭能力也逐步提升。

“一三四”小专题教研开展以来,通过课例研讨、团队共研的方式,数学组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得到了发展。近年来,数学组有10余名骨干教师分别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教学比赛一等奖;数学组教师有10多篇论文和案例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奖励。2016年,数学组被评为芦淞区优秀教研组,并承担了株洲市“培养数感,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展示活动。

在校本教研的路上,学校数学组将抓住新的契机,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核心,以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为目标,继续前行,追求卓越!

(执笔:欧阳兰桂)

猜你喜欢

课例四边形研讨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课例
四边形逆袭记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趣谈四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