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案治疗儿童急性中耳炎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2019-06-26郑红王增陈龙
郑红,王增,陈龙
(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四川 成都 610200)
0 引言
儿童急性中耳炎(Acut e Ot it is Media,AOM)是一种中耳黏膜的急性炎性疾病,属于常见的儿童感染性疾病,一般48h 内突然发作,多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原因所致,有研究显示,6 个月时儿童第1 次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为35%-85%,1 岁时为50%-96%,且复发率高;而60%的中耳炎为细菌感染,最常见的细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A 组β 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和粪肠球菌[1]。临床上,急性中耳炎一般可分成2 种,即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儿童急性中耳炎,会直接影响患儿听力和平衡感,干扰语言发育,如果没能及时诊治,可能影响患儿智力发育。因此,儿童急性中耳炎一旦发生,需尽快对症治疗。本文为了探讨儿童急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案,选择2017 年2 月至2018 年11 月收诊的114 例患者且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头孢曲松与克林霉素进行治疗,现在将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这次研究选择2017 年2 月至2018 年11 月内收治的114 例儿童急性中耳炎患儿作为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7 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儿童急性中耳炎诊断标准,家长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且签署有同意书,排除不愿参与这次研究的患儿,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精神障碍、耳聋哑巴、无法正常交流的患儿,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全身免疫性疾病等患儿。对照组57 例患儿中分别有男31 例,女26 例,年龄在5-13 岁,平均(8.9±1.83)岁。观察组57 例患儿中包括男30 例,女27 例,年龄在6-15 岁,平均(9.1±1.14)岁。两组患儿的基础资料通过比较发现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分组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静脉滴注克林霉素(珠海亿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850,0.6 g 每支)治疗,25 mg/kg/日克林霉素+100 mL5%葡萄糖注射液,q12 h,静脉滴注给药。
观察组:静滴头孢曲松(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641,1 g 每支)治疗,50 mg/kg/日头孢曲松+1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qd,静脉滴注给药。两组患者均用药7-10 d。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
(1)观察指标:疗程结束后,对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同时,统计患儿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另外,记录患儿的住院时间。
(2)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患儿眩晕、耳闷胀感、耳痛等症状基本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听力正常,声导抗显示“A”型,可引出声反射,细菌培养呈阴性;②有效,患儿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体温基本正常,鼓膜活动度良好,纯音测试听力骨导差提高至少20 dB,细菌培养呈阴性;③无效,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并无明显变化,甚至出现加重的表现,听力未改善,且细菌培养呈阳性。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 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均数加减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予以t 值检验,例(n)、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予以χ2值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数据分析,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所示。
表1 观察评价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n(%)]
2.2 不良反应统计
统计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结果显示,观察组4例不良反应,对照组1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所示。
表2 观察统计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n(%)]
2.3 住院时间
观察组住院时间(5.41±2.17)d,对照组住院时间(7.14±1.45)d,两组数据分析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t=5.004,P=0.000)。
3 讨论
儿童急性中耳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中,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以及黏膜炎莫拉菌是常见的致病菌。由于该病起病急,临床上,患儿多表现出迅速发作的症状和征象,最为常见的当属耳痛,1 岁以内的婴儿容易出现易激怒、耳漏、发热等表现。最近这些年,大量研究显示,儿童急性中耳炎发病率逐年升高,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大大降低了患儿的生活质量,不利于患儿健康发育成长[2]。因此,临床上,一旦确诊儿童急性中耳炎,需尽快对症治疗,以免造成不良后果。目前,头孢曲松与克林霉素是治疗儿童急性中耳炎的常用药。克林霉素,属于抗生素类药,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骨髓炎首选治疗药物,克林霉素磷酸酯是其主要成分,其抗菌谱与林可霉素同,但是,抗菌活性较强。若是口服给药,快速吸收且完全(90%左右),进食对吸收并无明显影响[3]。头孢曲松,给药后,中耳液中1.5 h 的药物浓度可达到5.6 ug/mL,24.3 h 左右出现峰值,为36 ug/mL,半衰期约为25 h。头孢曲松,药效发挥慢,消除也慢,对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流感杆菌、沙雷杆菌、脑膜炎球菌等均有较强的作用。本文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可见,头孢曲松与克林霉素均是治疗儿童急性中耳炎的有效药。头孢曲松,临床应用中,较少出现不良反应,但值得注意的是,若是用药时间太长,可能引起二重感染,如念珠菌病、假膜性肠炎等。克林霉素,静脉滴注用药中,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皮疹、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引起二重感染,有患者表现出呼吸困难、鼻腔肿胀、嘴唇肿胀等表现,近些年,流泪、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也有报道。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克林霉素含有苯甲醇,因此不宜肌肉注射,一般情况下,1 个月内婴儿不建议使用,4 岁内儿童慎用,新生儿至16 岁年龄段使用本品时,需注意监测肝肾功能[4]。本文通过比较发现,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可见,相比克林霉素,头孢曲松治疗儿童急性中耳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通过这次研究可知,积极对症治疗儿童急性中耳炎,至关重要,综合分析患儿的病情、年龄等情况,制定可行的治疗方案,控制病情,改善症状,减轻对患儿今后成长发育的不良影响。同时,积极预防该病,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婴幼儿时期,应该加强婴儿的管理,采取可行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呼吸道感染,降低复发性AOM 发病率,最初6 个月,怀抱式哺乳对预防AOM 早期症状具有一定作用,尽可能避免仰卧式奶瓶哺乳,6-12 个月时,避免使用镇静剂,避免接触二手烟,可降低婴幼儿AOM 发生率。
综上所述,头孢曲松与克林霉素均是治疗儿童急性中耳炎的有效药,相比而言,头孢曲松的安全性更高,建议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