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生态保护的丘陵地区小流域水土保持
2019-06-26张小兵
张小兵
(福建省华厦能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州 350000)
目前,我国丘陵地区项目建设普遍存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比较严重的破坏。因此,我国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做好丘陵地区水土保持,加强对水土流失的治理。
1 丘陵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国幅员辽阔,分布大量丘陵,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丘陵地区有很多小流域,它们往往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水土流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不仅对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直接威胁,还会影响人们对小流域的合理利用和规划,污染当地的水体。因此,要对丘陵地区的小流域进行治理,做好水土保持保持。人们要从地形、降水和气候等方面分析,明确小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根据当地水土流失的具体特点,结合科学的防护经验和技术要点,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科学规划水土流失治理方案[1]。
在治理丘陵地区小流域水土流失之前,工作人员需要详细探讨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各种具体问题,明确水土流失特点以及容易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针对性地制定治理规划,因地制宜地进行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可以适当的将小流域分成为各个治理单元,从而针对性的进行攻破。治理人员要充分调查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现状,结合以往的治理经验,对小流域的水土资源进行科学评价和合理规划利用,保证治理项目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人们要严格按照规划内容进行施工和治理,确保治理效果。同时,要遵照当地的法律法规和环保政策来完善治理方案,充分实现水土保持的目的。开展丘陵地区水土保持时,既要改善小流域水土结构,也要满足相应的资源生产要求[2-3]。人们要研究当地水体特点,适当改善当地的水体质量,减少水体污染。充分做好小流域水土保持,有助于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2 丘陵地区水土保持的策略
2.1 保护当地生态植被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范围广,严重制约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因此采取必要措施来治理水土流失刻不容缓。首先,要保护当地的原生态植被,原生态植被一般是经过漫长的时间而形成的植被,这种植被一旦遭到破坏,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恢复过程才能达到原有的状态。在形成的过程中,原生态植被不断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最终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原生态植被的保持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有关,在一些降雨比较少的区域,原生态植被生长比较缓慢,当降水量严重不足时,则会停止生长,影响防护效果。
在进行丘陵地区水土保持时,人们可以根据当地原生态植物的生长特点,采用人为干预的方法,加快原生态植被的生长,保护当地水土。人们可以采取人工降雨、改良土壤的方法,使得自然环境更加满足原生态植被生长的需要。如果工程项目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必要时应勒令停工,在做好水土流失防护后,才能继续开发建设。经济建设期间,人们要重视污染物排放和处理工作,减少其对当地植被的破坏,避免发生水土流失现象。
2.2 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
当前,环境破坏十分严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将资源消耗、生态效益及环境损害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大幅增加环境保护工作的考核权重。在丘陵地带,地方政府要把水土资源保护作为整体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重视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并将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纳入综合评价体系和政绩考核内容。
人们要加强对地方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加强对工业企业排放的控制和监察,确保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做到环境保护,防止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利益。丘陵地区容易发生自然灾害,水土流失严重,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地实际水土流失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治理水土流失,缩小水土流失面积。为了提高水土保持水平,地方政府要将其列入政绩考核指标,提高环保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3 保护当地土壤环境
土壤是水土保持的一项重要指标,人们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土壤保护措施。地方政府要利用经济杠杆原理,制定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以保护土壤环境。以往的土壤使用成本较低,经济效益不高,使得一些企业没有认识到土壤保护的重要意义,过度开发利用,严重破坏当地的土壤环境,引发水土流失。因此,地方政府应建立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提高土壤的使用成本,降低企业对环境的破坏,保障土壤能够得到合理利用,强化水土保持工作。
另外,国家应建立生态补偿制度,按照一定标准划分生态保护区域,每个区域的人员需要做好当地的环境保护工作,这样既可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可以为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支持。例如,河流下游区域需要对上游区域做出一定的生态补偿,因为上游地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来保护生态环境,这对下游地区改善环境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下游对上游的生态补偿资金,可以用于上游地区的环境保护,这种生态补偿机制可以构成良性循环,提升土壤保护效果,减少水土流失。
2.4 明确丘陵地区的水土保持规划目标和原则
在开展丘陵地区水土资源保持工作时,首先要明确规划目标,制定良好的规划方案。一是要大力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提高小流域的水土生产力和水土保持率,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维持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二是要实现对当地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开发以及利用,提高小流域的生产力;三是要保证水土保持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当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水土保持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地形和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案,保证小流域治理效果,避免当地经济建设停滞。同时,要根据当地社会发展特点,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综合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有效利用和配置水土资源。
丘陵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时,要明确治理顺序和治理措施,合理规划治理流程,优化治理方案。先进行上游治理,再进行下游治理;先进行坡面治理,然后进行沟道治理;先进行支毛沟治理,再进行主干沟治理;明确治理顺序,综合运用植物、工程以及耕作等措施,有效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人们要将综合治理和自然恢复两种治理方式结合起来,保证水土流失治理效果,对小流域实行封禁管护。此外,地方有关部门还要加大对生态破坏的执法力度,通过宣传教育,让人们明确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3 闽清县塔庄镇2016年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的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闽清县塔庄镇2016年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是福建省重点乡镇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该项目位于梅溪小流域秀洋~坂尾村段,拟对梅溪支流秀洋溪进行治理,恢复河流生态环境,重塑健康自然的弯曲河岸线,营造自然深潭浅滩和泛洪漫滩,为生物提供多样性生境,让流域重现生机。
3.1 建设目标
通过综合治理,梅溪小流域秀洋~坂尾村段的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水土流失强度逐渐下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所提高,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治理的主要目标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 km2,治理程度达到83.89%;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达80%;宜草宜林面积达80%;林草植被覆盖率从70.22%提高到72.38%;提高防洪减沙效益,减沙率达60%;水土流失强度逐级下降,流域土壤侵蚀模数从750 t/(km2·a)降到低于500 t/(km2·a)。
3.2 措施布置
根据项目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水土流失特点,从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角度出发,兼顾治理效益,以充分发挥治理措施的最佳效果为目的,以小流域为单元、流失斑为对象,走“大封育,小治理”的技术路线,因地制宜,集中连片,因害设防,布设水土保持防护措施。该项目综合治理面积为2.5 km2,措施类型和规模如表1所示。
3.3 效益分析
该项目建成后,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 km2,治理后项目区每年可增加蓄水效益48.72 万m3;每年可减少土壤侵蚀量0.54 万t;土壤侵蚀模数从 750 t/(km2·a)降到低于500 t/(km2·a);减沙率达60%;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林草植被覆盖率从70.22%提高到72.38%。每年可增加农业产值31.71万元。该项目对防治水土流失和促进经济发展都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表1 闽清县塔庄镇2016年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措施数量汇总
4 结论
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我国丘陵地区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了水土保持规划和保护措施,以期通过综合治理,控制小流域水土流失,促进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