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不像饭店
2019-06-26白忠懋
文/白忠懋
开饭店总得起名,从前流行“三字经”,什么“老半斋”、“杏花楼”、“老正兴”、“梅龙镇”、“功德林”和“红房子”等等;如今的风尚是“四字经”,而且随意性很强,不一定要让人读得懂,也就是说外面人看了店名也不知这是家饭店。
傍晚的上海,大街上流光溢彩,在这霓虹灯闪烁的彩色世界,有一家营业场所的门面上四个大字看得很清楚——“音乐之声”,莫不是音乐厅在招徕听众?不,其实这是一家颇有名气的饭店!
我到过苏州东山镇,那儿的太湖边有一处景点叫“席家花园”,确实是个大花园,早年属于席姓人家。如今它作为店招高高地书写在墙上,却是一家无花可观的饭店。还有“香樟花园”与“红枫花园”,后者我去吃过,供应江苏洪泽湖的农家菜。
如今川菜在上海占有一席之地,而且越来越红火,比较知名的饭店有“巴国布衣”和“川国演义”。“布衣”是平民,别以为上那儿去的都是平民,就像香港美食家蔡澜在上海开的那几家“粗菜馆”,别以为它们成天供应的都是粗菜,恰恰相反,供应的全是细菜,十分精细的香港菜。尽管有猪油捞饭与牛杂碎、猪颈肉这样的民间家常菜,但价格却不便宜。
“龟兹古丽”不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女主角阿衣古丽,但是从“龟兹”这两个字可知那是新疆的地名——唐代西域古国,人民擅长音乐舞蹈。冠上此名,便可以让食客捉摸到那是一家供应新疆菜的饭店。
“苏武牧羊”是什么?多亏还有个“羊”字,进去吃羊肉吧,这不成问题。这家饭店一到冬天生意就特别兴旺——吃涮羊肉,多暖和!
“金光大道”竟然也能作为店招!这让人想起了作家浩然那部长篇小说《金光大道》。
“1221”开在延安西路上,它以门牌号为名,得来全不费工夫,却很另类!
相对三字而言,四字无疑有了突破。以前“××食府”是能见到的,现在又变换成“食谱”了,如“蔡家食谱”,以“谱”代“府”,新意盎然。
“海上阿叔”既俗且雅,比“嫂子”、“老妈”之类似乎要高明得多。
把店名起得来不像饭店,在起初是需要一点勇气的,就像现在姓名当中有五个字的。不料,如今取另类店名竟也成了时尚!以后还能搞出什么花样来呢?我无法预料,毕竟我只有这么一点智商。
过目难忘的字号
古往今来,起饭店名都要由文人来操办,但如果是碰上了特别喜欢别出心裁的文人,那店名就好玩了,别说今人,即使是古人,也会弄点花样出来。
就说清代的济南,有家饭店叫“者者居”,即使你以前看到过饭店有怪名,恐怕也没见过有这么怪的!
《履园丛话》的作者钱泳为这个字号写了则趣事:“……余不解,一日在孙渊如观察席上谈此条,有一士人在座,答曰:‘此出之《论语》。’余问曰:‘《论语》何章?’曰:‘近者悦,远者来也。’一时为之绝倒。”这“者者居”之意便是近悦远来。但该店不从《论语》中取“悦来”二字,而取其中的两“者”,这就给外面的人设下了悬念,让人去猜测,何况“悦来”二字太俗,不可取。
在李斗的《扬州画舫录》中记载着清代扬州头桥有家熏肉店,字号为“知己食”。它的含意不难懂,可解释成“知者皆来购买之食”;也可理解为“心爱之食”。若进入该店,可在堂口看到一块匾,上书“丝竹如何”。有
人作出解释,那是从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取来的,因下句为“一觞一咏”,即寓“觞咏”之意;有人认为以《晋书·王嘉传》“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解之(句中的“肉”指的是人的歌声自喉部发出),认为这四字点出了一个“肉”字,引发争论。这正是老板所希望的——会加深人们的印象,记住该店。
广州的茶楼有一家“陶陶居”,与前面讲的“者者居”一样也是用叠字取名,其意是“乐也陶陶”。这家店名闻全国,丁玲生前去广州就曾上该茶楼逗留过。香港有间知名茶楼以“陆羽”名之,我看这直白了一点,不及“陶陶”耐人寻味。
老成都都知道“姑姑筵”是一家餐馆。老板黄敬临由于做不成官,于是为生计召集家人商议开家餐馆。三妹看他斯文,说了句:“办‘姑姑筵’还差不多。这原本是一句奚落之语,可黄敬临竟受到了启发,最终决定以‘姑姑筵’名之”。此店名显得风趣诙谐,让人一看就感兴趣。
既然字号有广告效应,那店家就该用心起个好名了。上述让人费解的店名只是其中的一个途径,途径其实应该多样化,而且这里面也是大有学问的。当然啦,一家饭店要吸引顾客,毕竟还是要有好菜,你店名起得再好,菜很烂,那以后谁还会踏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