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山水画的写生

2019-06-26徐晓波

中国书画 2019年5期
关键词:笔法素描山水画

◇ 徐晓波

山水画的学习与创作,是一个“师古人”“师造化”“师心源”的过程。在山水画史上,范宽、黄公望、沈周等都是经历这一过程并取得成功的典范。“师古人”就是临摹;“师造化”就是写生;“师心源”就是创作。“师古人”是为了积累技法;“师造化”既能积累技法又能积累素材,丰富见识阅历,加深对大自然的感受,为“师心源”的创作做准备。

“师造化”,首先要具备造型能力。南朝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写形”就需要造型能力。明人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古人论画有云,‘下笔便有凹凸之形。’”此处“凹凸之形”即山水的结构形态,表明了中国画对造型的要求。造型能力可以从临摹、写生中获得,也可以从学习素描中获得。西方素描是一种造型方法,又是一种思想、一种思维方式。现在有人认为素描对山水画创作有负面影响,其实不然,潘天寿、李可染、李苦禅等老一辈画家,以及晚清任伯年都学过素描,今天看来,他们是当时中国画的代表人物。他们一方面接受了西画的素描思想,另一方面深入学习古人的绘画经验以及传统书法等。在当代,真正阻碍中国画发展的不是素描,而是没有深入古代经典。这个“经典”既包括传统绘画,也包括传统文化综合修养。习画者普遍都浅尝辄止,甚至一片空白。若同时具备传统素养,再学点素描,就会为中国画创作插上翅膀,至少在造型方面更出色。

古代山水画的写生似乎比较简化,不如花鸟画、人物画栩栩如生。黄筌、赵昌、李迪、钱选等人花鸟写生,形神兼备,完全可以和西画的写实媲美。当然,写实非中国画的终极目标,只是画家需要一定写实能力。陈传席在《中国山水画史》中说:“任何绘画的进步,必以写实为基础。”有人会纠结中国画是“写实”好还是“写心”好?“写实”便是写生,“写心”便是创作,这是一个提炼过程。古人山水画对景写生比较少,写生作品较简略,注重默识心记。元人黄公望在《写山水诀》中说:“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记之,分外有发生之意。”石涛的黄山写生图比较详细,只是大多局部描写。近现代西画东进,画家们有了更好的造型能力,傅抱石、钱松喦、李可染、陆俨少等结合西画的造型思想和中国画的笔墨语言画山水写生,使山水画写生水平较之传统提高了不少。

徐晓波 云南丽江束河古镇写生 50cm×48cm 纸本设色 2017年

山水画的写生一般画近景、远景、移步换景等,近景要近大远小,用传统的造型语言反映直接的视觉感受,不必画出“立体感”,而要表现“浮雕感”。“浮雕感”“传统造型语言”可从学习古人经验、临摹前人作品中体会。山水画写生目的是为了熟悉、感悟大自然,了解房屋、树木、山石、水云等山水要素的结构、色彩、形象等,“搜尽奇峰”只是“打草稿”,目的是为创作做准备。

山水画在唐、五代、宋也是注重写实的,由于吴道子、王维、赵孟頫、倪云林等几代人的努力,使山水画从“形”到形神兼备,从写实到写意,从再现视觉感受到表现人的思想情感,形成了完备的山水画艺术语言和审美体系,在高科技图像发达的今天避免了与照片比拼的窘境。

当我们画山水写生时,如果用普通的线造型,可能只是轮廓线,趋向于块面、静态;而用具有书法意味的线造型,用笔有提按、轻重、刚柔、疾涩等变化,线条有曲直、粗细、浓淡、疏密的对比,就有了表情、神态、内涵、韵味等各种信息,营造出时空合一、有文人情怀的意境。不同的画者会有不同的线条表情,产生不同风格的作品。

山水画的写生,是用“勾、皴、擦、染、点”等笔法造型造境。墨分五色,甚至分更多层次,有浓、淡、干、湿、枯的变化,有虚实、繁简、形态的空间布置。山水画写生不强调高光,但有阴阳向背、凹凸起伏的变化。看上去山川、树木、河流等不是画在纸上,而是“长”在画中,一切是有生命的。

中国画在于“似与不似之间”。“似”是要画得“像”某个地方,就是写生要以画得像为目的,如果不像,那么画哪里都像画一个地方,就没有辨识度;“不似”,是不用画得像照片般面面俱到、纤毫毕现。黄公望在《写山水诀》中说:“画不过意思而已。”画面有位置、有笔墨,有层次,有美感,画出“意思”就达到了写生的目的。山水画的写生还要有中国画的味道,这个“味道”,是笔墨和情怀。宋董逌在《广川画跋》中说:“登临探索,遇物兴怀。”山水画写生不仅要造型,还要“兴怀”,只有观此景才能兴此情,说明对景写生是非常重要甚至必不可少的,因为画者的技法、感觉会在不经意时化作美的画面,正像石涛说的“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

宋人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说:“故笔以立其形体,墨以别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就是说,用笔画出结构,用墨、色染出体积。

黄宾虹在《古画微》中说:“书画同源,贵在笔法。”诚然,中国画的笔法来源于书法,可以说,没有书法就没有中国画的笔法,但中国画并非完全照搬书法笔法,也有自己的笔法,不能硬套书法笔法。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吴道子“离、披、点、画,时见缺落”,“离”和“披”很难用书法笔法直接套用。《唐朝名画录》说王墨的大泼墨山水“脚蹙手抹,或挥或扫”,也不能用书法笔法直接套用。明唐志契在《绘事微言》中说:“古画谱云用笔之法未尝不详且尽,乃画家仅知皴、刷、点、拖四则而已。”“皴、刷、点、拖”既是来自书法,在画时又与书法有所不同。所以,中国画笔法应该基于书法并有拓展,没有书法笔法严谨,可以比书法笔法更自由、更粗放。不仅用笔,中国画用墨也需基于书法。如“斡”“渲”“捽”“擢”等,是基于书法的山水画用笔法、用墨法。就像“染”,也得用基于书法的笔法去染,若仅仅平涂,就不像中国画,没有笔墨的味道。所以,学习山水画的同时亦需学习书法。

山水画的学习,除了具备造型、色彩能力外,需深入钻研古人经验、技法,也要学习书法,同时要学习书画史论、文学文史等,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尊古、写生、创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徐晓波 江苏苏州山塘街写生 46cm×70cm 纸本设色 2017年

徐晓波 江苏无锡寄畅园写生 40cm×60cm 纸本设色 2015年

猜你喜欢

笔法素描山水画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品读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武汉素描
素描
几多笔法写思情
张旭《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跟踪导练(一)4
凡·高的早期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