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2019-06-25张新军
张新军
摘 要:体育教学和思政教育从表面上看是两个不同的方向,在实际体育教学中蕴含的体育精神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政教育也能给体育教学的主体带来思想进步的积极性。而民办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更具自身特点,对民办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做一个探索与实践,定能给民办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带来良性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课程思政 融合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4(a)-0077-03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基于整体教育观和学校体育“立德树人”的理念,结合国内外高校体育中德育教育开展的情况和民办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从可行性和必要性两方面,对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进行探索与实践,提出民办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对策建议。既要为民办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打造大学生强健的体格,更要培养大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诸多优良品质,切实将体育锻造为当前最好的民办高职教育之一。
在研究之前,先对课程思政的概念加以阐释。所谓课程思政,就是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开创全员、全程和全课程的全新育人格局,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的同向同行,产生协同效应的教育理念。在“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背景下,学校体育中融合德育的系统研究成为当务之急。立足于教人做人的教育理念来分析,没有任何教育价值的教学根本不存在,同时缺失德育的智育、美育和体育同样不存在。体育是教育的重要构成要素,是实现德育的重要途径。将大学生德育素质培养融入体育课程中,是当前高校体育课程应该着手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体育课改的发展方向,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具有不容忽视的重大意义。大学体育教学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教育和身体练习,实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提升体育素养的教学目标。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体系的内容之一,大学体育教育是高校体育工作之关键,对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机融合大学生思品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同时大学体育教学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保证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思政课程融合,是高校思政教改的现实需要,也是发挥体育教育育人作用的必然选择。
体育运动能够增强运动主体接受运动挑战的信心和勇气,培养其克服困难的坚韧意志,提升其抗挫折能力。体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竞赛,对于个人而言,体育竞赛能够激发参赛个体荣誉感,使之增强竞争意识;就团体而言,体育竞赛能够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另外,只要有竞赛就会存在胜负之分,体育竞赛能够让参赛者以更加平和与理性的心态看待输赢。公开和固定的原则是每一位参与体育锻炼的个体都需要谨遵的重要原则,这对于培养参与者的行为规范意识大有裨益。与此同时,公平、公正和公开的价值标准和价值理念已经获得世界各国的一致认同。体育中如此丰富的德育功能,都可以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为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增添助力。
1 民办高职院校与公办高职院校的不同特点
(1)现阶段,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具体来看,二者在办学与管理模式、资金来源方面均有所不同。作为教育的重要构成,民办高职的专业设置凸显灵活性,能够动态把握人才市场需求,最大程度上满足人才需要。探究民办高职更具灵活性的原因,一是高职教育注重社会实用性,在这个背景下,民办高职更有危机意识,较之公办高职的官僚作风,学生更容易受益。二是目前国内高职教育正处于发展中,民办教育的灵活性更具优势。民办高职院校和公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相比,最主要特点是学生的文化基础稍显薄弱,这是由于生源差直接导致的。以浙江高职院校为例,随着高考录取率的不断升高,对学生的高考分数要求越来越低,甚至已经到了只要学生想读大学,不管分数多少,都有机会入学。而民办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大部分都排在分数段的最后部分,这样就拉开了民办高职院校和公办院校的文化基础差距。造成学生文化基础差的原因据不完全统计如下:(1)学生很聪明,但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思想上有所懈怠;(2)习惯不好或学习方法不对造成厌倦学习;(3)因为一个阶段特殊原因的落后造成学习跟不上,失去信心;(4)学生的自身差异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等。基于以上特点,体育教学和课程思政的融合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
(2)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特点和规律也要遵循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由于办学体制的特殊性民办高校具有不同于一般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在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矛盾的发展趋势形成了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有的规律只有科学地揭示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才能为建立民办高校科学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2 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承办大型赛事如:2008年承办奥运会,2022年承办冬奥会这些都凝聚了很多人的共同努力和拼搏,关系着国家名誉和地位。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等事件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在体育教学中,是学生按规则进行,违反规则就要受到惩罚,有助于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体育教学体现多样性,这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现今社会,学生只有具备了顽强的意志品质才能够更好地適应社会,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意志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相辅相成、彼此促进,也是思政教育和传统体育的目标追求之所在。一言以蔽之,就是体育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内容以集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具有极强的纪律性和组织性,学生只有心存集体,努力完成好分内的任务,才能够为最后的胜利铺平道路。这些对于增强学生对集体主义的认同感和协作意识意义重大。体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接受挑战的可贵品质,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敢于争先,不退缩、不怯懦。从这一意义来讲,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之保持昂扬的斗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也是当前思政教育需要重点完成的任务之一。
3 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可行性
德育教育受到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高度重视,旨在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这些国家纷纷在学校课程中融入德育内容。以美、英等国为例,这些国家将各类课程都视作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以此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体育教学。体育教学在民办高校中的地位逐渐提高。而在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中蕴含的体育精神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的目标存在一致性,二者都是将健全学生人格和综合培养学生作为追求目标。就教育目标而言,体育教学和思政教育之间具有十分重要的相互影响。如: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民办高职院校,学校将“四想四对照”,“一分钟分享”和“课前三分钟思政”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抓手。现在学校正在将“课前三分钟思政”引入课堂教学,借此契机对课程思政与体育教学的融合做一个探索与实践,促进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德育与体育相互影响的良性发展,为提高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起到一定价值和作用。民办高校体育教学与思政课程融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需求,也是体育教育育人的要求。
4 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思政课程融合的对策建议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鲜明,体育教学和课程思政融合更够更好地增强学生强健的体格同时,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诸多优良品质,才能将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育锻造为当前最好的教育之一。
4.1 从“教——学”两方面进行体育教学和课程思政融合
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历来以“立德树人”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践教学中,体育的德育功能却往往被教师忽视。从教的方面讲,教师应为人师表,其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较大影响,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因此,首先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思政教育理论培训,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政素养。其次是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给人的感受千差万别,其思想教育目的也不尽相同。如: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利用教师的“思想四对照、课堂3min思政”等加强对体育教师思政方面的实践培训,使其具备根据本专项的特点,结合不同场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实践能力,并使课程更加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还有就是利用精品课程申报、评选等手段,培养教师创新能力和融合多门学科的教学能力。狠抓教学质量和评价,鼓励教师生动、有效、精心组织好课程的各个环节,尊重学生个性的需求,以点带面,以强带弱,以严格的纪律和考核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从学的方面讲,主要原因是体育教学对学生的体质和技能评定有明确的评价体系,但是对德育却没有建立相关的评价,导致学校体育教学弱化了育人功能。因此,首先需要民办高职院校整体协调有关部门建立体育教学德育教学科学评价体系。其次学校要严格按照评价体系,借助多种可行性手段,如细化奖惩、落实奖惩机制等,敦促教师提升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政内容的意识,规范教师教学,让体育的德育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4.2 民办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要从整体育人的角度设计教学过程
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除了课堂教育以外,还包括体育社团、校内外竞赛、训练、早操、课外活动等。体育的德育资源蕴含在教学常规、教学内容、组织教法和特定场景中,因此在设计体育的德育内容时,还要从整体育人的角度出发,引导体育教师善用素材,将多种德育资入学校体育教学中。一是要积极营造团体锻炼氛围,打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吸引每一个同学参与体育锻炼。二是要让德育教育贯穿体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参与体育过程中获得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民办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客观需求,也是发挥体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想要实现二者融合,一方面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加以引导,另一方面还需要体育教师从提升自身思政素养入手,切实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立足于体育教学育人的视角,优化整合体育教学资源,全力做好学生的思政渗透工作,开创高校思政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虞丽娟,苏明.努力当好教育综合改革的探路者[N].中国教育报,2017-09-23.
[2] 盧伯春.“多维整合”学校体育德育的新走向[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5(5):100-104.
[3] 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 于朝阳,李思敏.高校体育课程中加强德育的探究和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5):150-153.
[5] 蔡玉生,邹俊中,高文举.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J].高教论坛,2016(12):5-9.
[6] 张赞.江苏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5.
[7] 武洪涛.基于高校思政阵地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德体共建模式[J].教育现代化,2016(31):213-214,217.
[8] 喻快.湖北省民办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7(10):933-935.
[9] 胡琼,王敏.民办高校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和方法[J].学周刊,2016(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