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未来的心灵对话

2019-06-25肖汉

中国图书评论 2019年6期
关键词:刘洋科幻人类

肖汉

2018年,中国科幻延续了2017年的“大年”之势,呈现出更加蓬勃的发展状态。这一年度科幻全行业相关产品输出稳定,科幻受众数量进一步增加,科幻产业结构也不断得到优化,全行业产值在半年内创下近百亿元的新高。就科幻图书市场而言,创作成果颇丰,既有老牌科幻作家的持续性作品输出,还有新锐作家为中国科幻注入新鲜血液。2018年中国科幻阅读市场产值在开年后迅速增长,半年内总量已接近9亿元。

结合国家新闻出版部门的相关数据与个人阅读经验,2018年正式出版、发表的科幻小说约365部,这一数量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其中,2018年度新出科幻图书占比约23.6%,余下约76.4%为再版或重印;国外译介科幻作品的数量约为63%,本土原创科幻作品的数量约为37%。此外,长篇单行本小说占比约五成,中短篇小说合集占比约四成,系列小说出版物占比约一成。

2018年的中国科幻图书依旧保持了内容与主题上的多样性,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这一年度的科幻图书涵盖了太空冒险、未来世界、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医疗、人类与非人类、末世抉择与灾难突围等题材,并且更加注重中国元素的科幻表达与主要人物的价值塑造。此外,相较于之前的作品,2018年的科幻小说在技术奇观展现与疏离感建构外,还更注重描绘异世界场景中个体人物的心灵变奏与社会集体的精神偏向。换言之,这一年度的科幻作品专注于讨论在未来各种可能的情景条件下,人类如何保持“会思考的芦苇”这一特性,并在可能的困顿与迷茫中寻求心灵与精神的突围。基于此,本文拟以“心灵对话”为切入点,对2018年度中国科幻小说进行一个简略回顾。

一、成长的困惑与阵痛

“成长”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主题之一,相较于传统文学形式,科幻文学中的“成长”被赋予了更多的阐释空间。首先,科幻作品中的成长可以表现为个体人物在设定的场景中所经历的与现实生活不同的身心状态,以及这些状态所产生的后果。其次,科幻作品中的成长还表现为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在宇宙与时间中的发展阶段与所遇到的困顿挫折,以及人类对此做出的抗争或妥协。而科幻作品中两种类型的成长其最终指归是通过科幻的形式对当下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解决可能。展现这一过程并引发深入思考的作品主要有七堇年的《无梦之境》、刘洋的《火星孤儿》、王侃瑜的《云雾2.2》与念语的《莉莉安无处不在》等。

《无梦之境》是七堇年融合写作风格的一次有益尝试,未来的科幻设定,混合七堇年从容、稳健而又不失深度的文字,共同构建了一部关于成长与自我和解的小说。故事发生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社会,人们可以通过生物技术改变生理特征与基因片段,于是定制婴儿在未来成为一大趋势。一位女性在30岁生日当天来到生物技术公司定制了一名男婴———苏铁,并希望他长大后成为一名音乐家,而故事也伴随着苏铁的成长徐徐展开,逐渐展露出未来社会的林林总总。

小说的前三分之一实际上描写了两条成长路径因为价值取向不同而产生的错位。母亲在生活与音乐上对苏铁的严格要求旨在让儿子过上幸福的生活,并且以心理满足的方式完成她年轻时未尽的音乐之梦。而苏铁却在叛逆期完全忽视了母亲充满伤痛的成长历程,他不练琴,与母亲顶撞,甚至对母亲的监护评分都心存怨念,而这一切的根源是苏铁认为没有人征求他的同意就将他带到这个世界。伴随着苏铁的成长,小说余下的部分为读者展现了更多的成长方式与未来的可能,而伴随阅读渐入佳境后,读者也能够区分出七堇年在文字下所影射的现实种种。

苏铁的成长形象代表了单亲家庭的困顿与迷茫,李吉的成长形象代表了组合家庭的喜悦与隐忧,宁蒙的形象代表了他乡游子与传统家庭的割裂与理解,胡骄的形象则代表了个体价值与家庭观念的冲突与妥协。而联合号、奥德赛号与象牙塔,则明确地指向了教育资源的优劣与分布的不均匀。每个孩子都无法选择原生家庭和既有的成长环境,但是他们还是用自己的方式感受并传播着爱与温情。苏铁在象牙塔躲着母亲,但当母亲不辞劳苦来看他时,他还是给母亲偷偷准备生日礼物。宁蒙尝试着与替身X共生,并对父母的选择报以宽容。李吉与胡骄的爱情,宁蒙对苏铁的情愫,均是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过程。

七堇年实际上通过科幻的设定讲述了不同的成长故事,并且囊括了不同境遇的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七堇年的笔下,成长的阵痛与困惑即便在未来社会依然存在,用她自己的话说,她是在描写一个害怕自己影子、厌恶自己足迹的人,而奋力奔跑只能让足迹更多、影子更长,而在树荫下的适当歇息反而令影子消散、足迹停歇。这一切,无论对监护者还是被监护者而言,都是与自我以及他者成长路径上坎坷的和解。当然,小说中的父母要通过各项考试与多种监督才能继续行使抚养权,而孩子也可以对父母的各种行为进行评分。七堇年用文字构建的世界解答了“为什么做父母可以不用考试”这一疑问,而谁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也是第一次成为子女。

《无梦之境》的字里行间透露着英剧《黑镜》般的庄重与审视,未来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改变看似巨大,但潜藏在人类社会中的精神辩证长存不息,小说中的焦虑实际上是当下时代的普遍焦虑。七堇年的小说依然坚持了叙事的本土化,故事中的人物总会映出你我,而当尺八声响,众少年乘坐星槎沿心河前往心屿时,读者也认定这是一部属于中国的故事。综合而言,《无梦之境》是一部适合父母与处于成长期青少年共同阅读的软科幻长篇小说。

《火星孤儿》是作家刘洋的首部长篇科幻作品。故事发生在地球以及近地軌道的人造空间站上,而非荒芜的火星,“火星”一词实指地球遭遇不明灾祸后,满是烈焰与残垣的疮痍面目。而“孤儿”一词既指“263计划”中与常规物理定律和人类社会相疏离的考生们,也代指困于时空与维度中的地球文明。

刘洋的科幻小说语言稳健,并在情节中常置惊喜。阅读小说的前半部分总会以为刘洋想通过科幻设定达成某种批判,但当谜题逐渐揭开,转折纷至沓来,最终的真相呈现于眼前时,读者会惊叹于刘洋的恣意想象与精巧的叙事技巧。古河这一在刘洋中短篇小说中常用的名字同样成了《火星孤儿》的主人公,刘洋也用他稳健的语言证明了自己的长篇掌控能力。

同时,刘洋是一位谦和的致敬者与独特风格的塑造者。在《火星孤儿》中,通过考试与外星文明接触并拯救地球的做法类似于《安德的游戏》,而在刘洋的故事中,游戏内容被替换为本土化色彩极浓的高考,让读者有更强的代入感。从外星文明通过电子制造的石碑与全人类的觉醒方式中,可以看到刘洋对克拉克作品《2001:太空漫游》与《童年的终结》的致敬。故事中的主人公之一名为叶文,古河作为一个科幻迷也经常提及“三体”,这可视作刘洋对刘慈欣的致敬。刘洋不仅仅是一位善于集大成的作者,而且他的文字有着独特的烙印。在《火星孤儿》中,刘洋同样描述了令人炫目的物理景象,但读者并不会感到枯燥与生涩,刘洋似乎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解码体系,将高深知识自然地化为易于阅读甚至易于沦陷其中的文字,并且在读者合页之后仍有余韵。这是刘洋区别于其他科幻作者的重要标签,并且在《火星孤儿》这本长篇试水之作中,刘洋的解码系统并未随着篇幅的增加而不稳定。反之,他在故事里给读者提供了更为多样的奇景与更为绚烂的想象空间。

当然,成长也是《火星孤儿》中的重要主题。古河、叶文、阿木、陈松等考生,无一不是带着自己的成长过往来到全封闭的近藤高中,在不间断的极其严苛的测试中,他们一面与自己的习惯与记忆进行斗争,一面又在更大的层面上、在半知情的妥协中,尝试着对人类的拯救。而人类作为一个智慧群体被来自二维的文明搅得天翻地覆之时,藏于人性之中的善恶变化为不同的势力与权力集团继续斗争,人类似乎还需要更多时间走出原始蛮荒的童年。当一切解决,人类重新起航时,成长过程中个体与群体的伤痛,终将化为行进的力量。

新锐科幻作家王侃瑜的《云雾2.2》是一本中短篇小说合集,共收录她近年来创作的科幻小说7篇。王侃瑜的科幻作品力求摒除技术与未知所带来的冰冷、生硬与疏离感,在娓娓道来的优美语言中透露出一种少女般的柔情。她善于将现实的人类感情进行科幻化处理,在字里行间达成一种润物无声的意境。《云雾2.2》就是她该类风格科幻小说的集成之作,而成长同样是王侃瑜这部作品中一个重要的话题。

小说集的第一篇作品《潮汐历》以历藻为媒介,见证了少女叶芙的成长以及在比?星上与苏文建立的情愫,这是一个关于故乡、传承与爱的故事,成长后的回望并不代表背离与疏远,而是代表坚强之后的再相逢。《重返弥安》的成长是诗情画意的,也是残酷的。幼时带着美好的记忆离开,而多年之后的返回看见的却是冰封的世界,最终卡娅选择以牺牲自我的方式拯救星球弥安。卡娅的成长是故乡缺位的状态,而观念中的眷念最终促成了她的壮举,成长可能不仅仅有阵痛与困惑,甚至还伴随自我放逐与牺牲。与小说集同名的作品《云雾2.2》是一篇读来刻骨铭心的中篇科幻小说。王侃瑜设定的未来世界中云网成了重要的设备,所有人的记忆、思想与情感都可以在其上流传,正因如此,一个细小的技术错误都可能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何吟风的成长就始于这样一场灾难,父亲意识的迷失让母亲的余生痛苦不堪,吟风必须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而在她遇见陈诺后,生活似乎能够走上正轨,但母亲的反对以及一系列的突发事件,让残酷的真相最终赤裸裸地展现在吟风的面前。吟风的成长是痛苦的,她的成长是一道终极选择题:你究竟是爱组成这个人的物质,还是爱这个人意识、思想所交织而成的残影?而成长的突破在于不回避上述问题,而是承認并力图解决这些问题,当一切尘埃落定时,无论是作为个体的人,还是拥有集体意识的人类,都将迎来全新的情感洪流。

《莉莉安无处不在》是90后科幻作家念语的作品合集,共包含11个故事。念语的科幻作品语言利落,场景转换明快,有着顺畅的阅读体验。相较于悬念设置,念语她更偏爱展现场景并通过文字建构属于故事的独特内涵。合集中的作品像同一块胚子所打磨出的不同玉珠,在独立成型外,也有着隐秘的牵连。在不同境遇中的乔伊,绰号瘸腿的熊哥等,都成了念语勾连故事的符号,念语年轻且灌注匠心的笔触,勾勒出11个幻想绮丽的小说。而成长,在合集中的部分小说中成了或显性或隐性的主题。

合集中的第一篇小说名为《新生之门》,是一个混合十日谈风格与众生相架构的故事,其中的人物多有身心上的残缺,而他们与自己和社会达成和解的过程,正是一个破除阵痛,成长新生的过程。《九死一生》描述了一个人与机器人的战争故事,小说中并没有太多大场面的宏观描写,而是从温馨的家庭视角出发折射战争的残酷,并同时探讨意识、情感之于人类和人工智能的作用。在故事中,成长不仅是身体上的变化,更是情感上的挫败与重拾,成长不仅是人类的专利,人工智能也通过进化的形式达成了作为他者的成长,而真相揭示之后的顿悟,更能反映成长主题的复杂性。而在故事《新星纪事》中,念语想象出一场全球灾难,参宿四的超新星爆发让人类手足无措,在面对未知灾难时,由孩童、外科医生、观星者等一系列人物构成的人类众生相,共同反映出人类集体处于童年期的无助与迷茫,而人性中的善念则是带领人类成长的希望之光。与合集同名的小说《莉莉安无处不在》则用明快的节奏讲述了一个关于复仇与原谅的故事。DNA芯片、复制人的权益、意识传输的合法性等热门话题在念语笔下化成了故事的骨骼与筋脉。乖巧女孩莉莉安实际上是多个化身的代名词,而在原罪制造者的眼中,莉莉安则是复仇之魂的代名词,莉莉安没有情绪,目标单一且坚定,这一切都源于被克隆者童年的缺失。念语企图通过一种反证的方式,在讨论技术伦理的同时,关注成长经历对个体的影响,同时也在设想的未来中放置了可以引导问题解决的信标。

二、永恒的孤独与存在的无常

我是谁,从何处来,往何处去?这些指向终极的哲学问题一直被讨论,却也一直没有得到确切的回答,人类纠结于自身命运的无常,并生发出个体与群体的永恒孤独感。纵使人流熙攘、城市车水马龙,但当人们仰望星空、叩问未来时,还是会被一股巨大而无形的力量扼住,顿感自身的无力与渺小。在科幻小说中,这种无助感借由陌生的场景和设定被放大,从而让读者更容易看清,但科幻小说并非徒增绝望的文本,而是在绝处逢生的关键时刻力求降下神启般的光芒,以照亮心灵的荒原。2018年度具有此类风格的科幻小说主要有韩松的《亡灵》、陈楸帆的《后人类时代》、糖匪的《看见鲸鱼座的人》、双翅目的《公鸡王子》等。

长篇科幻小说《亡灵》是韩松“医院三部曲”的最终篇,在此作中,韩松延续了其诡谲波澜的笔法,在精妙的设定之上,带着神审般的视角塑造了一个医药朋克式样的未来恶托邦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病”依然是原罪,而枝节繁杂的医院和医疗体系共同构成了制度的不同侧面。在《亡灵》中,韩松依然保持了文本可解读的多样性,荒诞、隐喻、反讽随处可见,《亡灵》讲述了一个由人性绝望构筑的故事,而故事之上,还有更多形而上的阐释空间。

《亡灵》的故事中充满了隐秘的符号,病人、医生、女患者代表着不同阶层,它们之间的冲突与和解实质上反映出个体流落于命运之中的孤独与无常。万古教授、主编、三一医院、黄帝、院长等符码化极强的设定道出了末世景象中变革手段与人性善恶的摇摆。而在人人都为患者的世界中,生死已然不是最迫切的问题,死亡后复生,继续生病治疗,再重复死亡与复生,这种无尽的煎熬对个体而言仍是永恒的孤独与无助。变革与时间将人类从亡灵之池带向无边之海,每个人似乎都集合了施虐者与受虐者、改革者与不堪者的所有属性,而那些戴绿头巾穿白衣的孩童,作为男性镜面的女性,似乎也打开了我们遗忘多时的记忆。

在《亡灵》中,画龙点睛的尾声章节揭露出令人更加绝望的真相。所有医院在无尽之海上构成集合的有机体,物理存在逐渐产生了意识,女性的勇气与叛变最终归于怯懦,这样的医疗体系从地球末世延伸到火星,并迁延向无穷的宇宙,而备受期待的万能治疗仪不过是不让大厦崩塌的众多手段之一。治疗看似是一种解法,实际上却通向极致的恐怖与孤独。韩松是一位像马尔克斯一样的殉道者,幻想文字之下是他想极力言说但又难以言说的终极秘密。

陈楸帆的《后人类时代》是一部短篇小说合集,共收录14个故事。在这部合集中,陈楸帆坚持了明快的叙事节奏,直面技术未来给后人类带来的种种新变,使得每个故事都带上了天启般的洞见。在《后人类时代》中,未来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孤独,也正是因为孤独,人们才沉溺于技术带来的快感之中,而人类作为集群的存在,也在科技的光景中显得风雨飘摇。孤独、焦虑、反思,是陈楸帆《后人类时代》中的关键词。

合集中的第一篇小说《动物观察者》也是一个众生相性质的故事,人性化作动物符号流窜于未来迷离的夜色之中,暴力、厮杀、斗争充满属于人类的斗兽场。无论是香蝶儿、熊猫二侠、王叫兽,还是如化身性质般的黑狗,都展示出个体人类存在的兽性,趋利避害、身不由己,动物性的携带者最终转变为观察者,而孤独的人还徘徊在灯火与夜色之中,困兽犹斗。《未来病史》由九个未来人类可能患上的身心疾病串珠而成,这些疾病都与技术有关,并且不是危言耸听,在当下我们甚至能够窥见某些病症初发的端倪。在故事中,有iPad症候群,有以病为美的变态美学,有全共享的双生,有由天文现象产生的新人类,有对时间和物质的依赖。凡此种种,皆是科技十分发达下后人类所面临的困境,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生而孤独,个体人类总是在寻求精神的依赖或替代,而技术未来在提供排解渠道时,也结出了恶魔的苹果。《犹在镜中》是一篇构思巧妙的短篇科幻,穆先明所经历的一切痛苦均由他脑中的臆想构建而成,而他拼命想遗忘的内容,却是最残酷的真相。游戏“镜面行走”是一个高度抽象的符号,它代表未来人类沉溺于虚幻的假象之中,而忽略了现实中的感情与需要,一旦悲剧铸成,更长久的痛苦与孤独将会接踵而至。

《公鸡王子》是双翅目的中短篇科幻小說合集,收录了4个故事。双翅目的科幻小说别具一格,兼具哲学思辨与文学之美,《公鸡王子》中的故事充满了后现代主义混合颓靡与激昂的情调,用科幻新浪潮初期的笔法勾勒出多篇展现中式美学的作品。《公鸡王子》更多地讨论了“存在”这一主题,不仅仅是人类作为集群的存在,人工智能、传统艺术、精神思想等在双翅目的笔下都化为存在的他者,它们与物质人类的互动共同构建了更高层次的哲学意义。

《精神采样》是一篇讨论精神意识提取与挪用的故事,双翅目将这一看似陈旧的题材写出了新意。通过她专业的哲学探讨与精准的美学铺垫,提出了精神是否会逆向改变大脑、集群人类的精神该如何共享等问题,其最终的指归是希望人类作为独特的存在形式,应该不甘于平庸和平凡,去共享、超越一些更高的体验。《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可以看作是双翅目隔着时空对本雅明的致敬,她依然在3D打印与复制等科幻常规题材中加入了深邃的哲学思考,双翅目想要摒除过分的怀旧,复制的复制即为创造。充满了对中西艺术作品与瑰丽建筑描绘的小说,在哲学的闪光下散发出令读者欲罢不能的馥郁芳香。在《公鸡王子》中,双翅目仍然用哲学解构并重构人工智能这一科幻题材,当“机器人三定律”作用于人脑时,人与人工智能的存在发生错位,而故事也就由此展开。小说中“四勿”群体的存在,更像是一场东方哲学的狂欢。《空间围棋》似乎是双翅目对“阿法狗”屡屡战胜人类棋手的一点思考,当下棋的空间变成三维,观棋成为古罗马斗兽般的残酷美学,唯一不变的依然是落子黑白即为君的坦荡,以及洞中一日,山下千年的孤高。双翅目混合了中西哲学与美学,产出了本土化色彩浓烈,可读性强的科幻故事。

《看见鲸鱼座的人》是糖匪的短篇科幻小说合集,共收录16个故事。糖匪的科幻小说充满了诗化的语言,意识流般的写作手法需要读者潜入文字的海洋中才能探寻到故事的内核,看似荒诞的叙事背后实则是她对人与宇宙之关系深邃的思考。糖匪的小说节奏跳跃,隐喻的设定颇似《圣经》,漫天星海中的鲸鱼座似乎成了潜意识中的一个特殊符号,故事背后的思想之链相互勾连,展现出《云图》般的宏大架构,而故事中J、Q等人物的设定,又令人想起《黑衣人》中的荒诞不经。糖匪科幻小说的题材多样,有宇宙征途、亲子生活、人工智能等热门话题,也有孩童般纯真视角所见证的生存残酷。在飘逸的文字与沉迷的情绪下,糖匪的小说一直在力图回答一个问题———我,是否也是一个宇宙?

三、对未知的追问与异境冒险

在2018年度的科幻小说中,还有一类小说坚持传统科幻叙事,追问未知,描写人类在异境中的生存状态,并由可视化的场景推导出精神层面的顿悟。不着一字抒情,但句句景语皆情语,此乃写作的境界之一,而科幻小说中也有作家力求达到此种意境,通过叙事语言直击读者内心,再释放文字背后的思想来达成心灵对话。这一年度具有此类风格的科幻小说主要有江波的《机器之门》、灰狐的《鲸鱼航线》、龙智慧的《后土记》等。

江波的长篇小说《机器之门》曾夺得第九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长篇小说金奖,故事描写了在人工智能高度发达的未来,超级A.I.改造人与原生人之间的战争。江波的笔力浑厚,善于架构并把控大场面,扣人心弦的节奏和生动精准的情节描绘出一幅几近真实却又充满恐惧的未来人机世界图景。

在人机关系依然被热议的时间点上,江波从不回避,他甚至敢于面对最为黑暗的可能,在江波的想象中,人类与机器的界限总会来到模糊的一天,而此时人的存在应该如何去定义,就成了一个未来主义指向的难题。在江波快节奏的文字下,我们还能發现另外一缕思绪,即技术的进步并不会给人类留下选择是或否的空间与时间,浪潮滚滚向前,最终将迎来人与非人的竞争。而《机器之门》中给出了一种解法,被迫也好主动也罢,人机结合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而做出选择时的艰难与做出选择后的阵痛,反而提醒我们人之所以为人的精神波澜。

《鲸鱼航线》是灰狐的短篇小说合集,他用平实而代入感极强的语言娓娓道来13个科幻故事。与合集同名的科幻短篇《鲸鱼航线》讲述了一个“未来水世界”般的故事,大洪水之后的末世求存充满了困难与挑战,而所有船员没有放弃希望是因为他们坚信鲸鱼娜塔莎会引领他们回归陆地。而当残酷的真相在文末揭露,希望转变为绝望时,航行仍然继续,符码化的娜塔莎代表着人类心中不灭的希望之火,而与绝望的抗争更能展现人之所以为人的精神力量。《诸神的黄昏》是一篇关于未来、关于理想、关于传承的小说,以贵州FAST项目展开的故事贯通了两辈爷孙,彰显出一种愚公移山般的坚定。在面对巨大灾难时,作为个体的人类在巨大压力下如何坚持自己的原则与理想,并将责任传递下去,成了灰狐该篇小说中的重要论题。而合集最末的小说《无数个新年》利用时间回环的题材讲述了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乎身份认同,关乎家庭关系,也关乎思想的嬗变。

《后土记》是龙智慧的长篇科幻新作,“人类往事”三部曲之一,小说描写未来人类在遭受MACU光幕降智打击后覆灭,而在红星上后地球人类文明力求崛起。龙智慧的想象奇特,并且较为擅长描写宏大场面,彗星即将与地球相撞的紧迫感,星球上满是钻石的奇异感在龙智慧的小说中均有体现。龙智慧的导演经历使他的科幻作品充满电影的画面感与分镜头场景的节奏感,读来畅爽明快。但在细部语言的雕琢上,仍有可以改进的空间。瑕不掩瑜,《后土记》仍是这一年度值得一读的科幻长篇。

综上所陈,2018年的中国科幻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创作生态,并且在诸多方面进行了突破和创新。首先,在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的提法下,更多的科幻作家注意到中国科幻的中国性,在创作中自觉建构中国故事并加入中国元素,为读者带去更多具有中国风的科幻作品。当然中国风不仅指小说表层的场景与人物设定,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一年度有更多的科幻作家关注中国社会,以科幻的方式反映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并力图寻求解法。其次,既有科幻作家开始新的尝试。例如部分主攻中短篇科幻的作家开始尝试长篇科幻写作,擅长某一类科幻风格的作家开始尝试风格融合类写作,这些行为有助于中国科幻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最后,这一年度涌现出更多的新锐作家作品,并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鲜血液的注入可以使中国科幻的发展之路变得更加健康、长远。2018年是中国科幻振翅高飞的一年,中华民族的科技复兴强国之路需要科幻文化作为软实力的注解,我们相信并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多元、更本土化的科幻作品呈现在读者眼前。

猜你喜欢

刘洋科幻人类
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分析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Burst Your Bubble
人类第一杀手
未来科幻城
刘洋作品
谁变成了人类?
一人分饰三角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