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探究教学要高度重视问题的提出
2019-06-25文荣华
文荣华
摘 要:探究学习是在对传统教学进行批判的基础上逐渐产生并且日益受到重视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由于教材内容、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原因,探究教学大多流于形式。本文简要分析了探究学习的特征,说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不能提出较高质量的问题,是中學地理探究教学能不能取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探究教学;问题;提出
我县初中阶段新课程改革及新课标的实施已经进行了三个年头,也取得了一些经验,08到09学年高中一年级马上又要继续进行新课标的实施。然而回头审视已经过去的三年,在初中各科教学,包括地理学科的教学中,新课标所大力倡导的探究学习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实施,很多时候,所谓的探究教学只是流于形式而没有实际有效的探究内容。究其原因,除了受传统教学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教学评价方式以及学校条件等这些因素影响之外,还与教师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入有关。下面就此谈谈一些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实践体会。
一、探究学习的内涵
探究学习源自美国,以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发现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的教学情景论为代表。按照《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探究教学的表述,探究学习指的是学生用类似于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方法去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科学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我国有关学者认为,探究学习是针对传统教育过于强调给予学生直接结论和间接经验,忽视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的弊端,强调让学生模仿科学家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切身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所用的方法。由这些表述可以看出探究教学其实更适合理科的教学,但地理学科具有文理兼备的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因此许多内容采取探究教学还是很适宜的。对于探究学习的基本内涵,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2000年曾提出较有说服力的阐述,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所谓科学性问题是针对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和事件提出的,问题要与学生要学的科学概念相联系,并且能引发他们进行实验研究,导致收集数据和利用数据对现象作出解释的活动。在课堂上,一个难度适中能让学生尝到果实足以引发探究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能引出更多的问题。(2)学习者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问题的证据。例如在有关洋流的探究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些实验,观察到模拟海洋的由上下管道相连的两个容器里的水由于盐度、风的作用而形成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的事实;在有关地球运动的探究教学中,学生可以观测和记录二分二至日的日出、正午和日落的方位、时间,以及杆影长度和朝向变化,来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当然学生也可以从教师、教材及其他渠道获取证据。(3)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性问题做出回答。(4)学习者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对自己的问题解答做出评价。(5)学习者要在合作讨论中进行交流和说明自己的解释,最终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发现,整个探究学习就是从提出问题开始到解决问题结束的过程,问题就是探究学习的核心要素。然而要求在上述五个方面都必须有高度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是非常困难的,也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况且某些知识内容确实难以设计成探究学习,就算是勉强为之,可能也是不伦不类效率低下,其结果反而还不如传统的接受式的学习。因此我认为探究学习大可不必去追求步骤上形式上的完整,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华而不实。只有紧紧抓住问题的提出,才能够抓住探究学习的核心。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因材施教, 避免探究学习的神化和泛化。对于地理教学中那些适合探究的教学内容,则应精心组织教学,讲求探究实效。
二、探究学习中问题的提出
既然问题是探究学习的核心要素,贯穿整个探究过程的始终,那么怎样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利于探究学习的展开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良好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一般来说,影响探究学习的因素包括学生有无兴趣,有无能力完成,有没有可操作性,有无价值,教师素质的高低等,其中学生有无兴趣是首要的因素。创设问题情景主要目的就是要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为学生创设的问题情景是这样一种情景:其中所包含的问题,依靠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能立即解决,但问题中暴露的矛盾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良好的问题情景应该是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它应该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眼睛和耳朵。创设问题情景的具体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较常见的有这样一些。
(1)通过有趣的故事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考提出和分析问题。(2)根据国内外最近发生的大事和典型案例来设置问题情景。(3)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或者通过实验演示,让教学内容动起来。(4)将两种性质不同或相近的现象进行对比,使学生认识深化;或者揭示一种异于思维定势的事实,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地理探究的问题要具备地理性和有效性。所谓地理性指的是提出的问题应当针对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具有鲜明的学科特征。主要涉及地理位置的判断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间格局,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成因和规律,区域空间联系和人地关系等诸多方面。问题的提出不能简单地回答“是不是”、“对不对”,更重要的是要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提出问题要注意:
(1)问题的角度要新,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想。例如假设地球自转自东向西会怎样?假设让你去治理赫章县的某一个小流域,你会怎么办?(2)问题的难度要适宜。过于简单,没有一定的挑战性,则失去探究的价值;难度太大则有可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3)问题的范围不宜太大,以免学生茫茫然无从下手。比如100年后的地球气候会如何变化对人类社会有何影响之类的问题对学生显然是不适宜的。(4)问题要少而精。不是问得越多越好,问题太多,学生思考的时间相对有限,则影响解决问题的质量,学生为答题而答题,疲于应付。
最后要再强调的是,兵无常势,教无定法,再好的教学方法也不能脱离具体的教学环境,否则就将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