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爱智”而死的苏格拉底

2019-06-25娄钰瑶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雅典智者苏格拉底

娄钰瑶

“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

这是著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被判死刑前说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出自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这本书记录了苏格拉底在被审判期间所作的申辩。苏格拉底作了三次申辩,但最后仍然被判处死刑,讲出了上面那句话,这难道是他辩护失败的结语吗?

当然不是,实际上,在苏格拉底的申辩中,他对于那些所判的罪行作了辩护,面对那些欲加之罪,他在申辩中揭穿对方的缺陷,甚至一步步地说服了雅典人。但是很可惜的是,雅典人仅仅是在理性的道理上被说服了,最终仍然是投以他死刑。他的审判的结果如下:

第一次申辯结束,大家投票。结果以二百八十一票对二百二十票宣告有罪。

他再发言。审判官去判决,结果判他死刑。

他再发言。结束时说道:“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

至此,苏格拉底的死完成了他的申辩,而他本人,被以民主公平著称的五百人陪审团判以死刑。

最初,一个叫迈雷托士的年轻人指控苏格拉底,说他:一不敬畏神,引进新的神灵;二教唆青年,败坏青年。

苏格拉底在审判中作了三次辩护:第一是所谓的真正的辩护;第二是关于减轻刑罚的较短的陈辞;第三是最后预言性的责备与忠告。他所作的申辩,是针对两批人的——没错,原告之混杂,使得苏格拉底在申辩时将他们分成了两批进行辩护。第一批是无名氏的,即大众的意见。大家都早就听说苏格拉底是诱惑青年的。第二批是公开的,是前一批的代言人,他们的话也是在法庭上实际公诉的话。

在《苏格拉底的申辩》提要中是这样写的:“第一批说,苏格拉底是作恶和好奇的人,追求地以下、天以上的东西;强词夺理、颠倒是非,并以此传授他人。第二批说,苏格拉底是作恶和蛊惑青年的人,不信国教的神,引进新神,后一批的话是实际公诉中的话。前一批的话,大众意见的槪栝,也成了同样的法律程式。”

那么,苏格拉底的罪证,真的足以为判处他以死刑的罪证吗?

我们来看看他的罪名起源于何,书中提要道:起于他承担了一个特派的使命。海勒丰是苏格拉底的总角之交,也是希腊人多数党的同志。有一次,虔诚的海勒丰到带勒弗伊去求谶,他问神:“可有人智过于苏格拉底?”谶语答曰:“无也。”苏格拉底听了神的话,胸中怀着疑团:“神的话究竟何所指,他出了何谜?我自信毫无智慧,他说我最有智慧,究竟何所云?按其本性,神决不会说谎。”神的话何所云,苏格拉底的疑团久久不能解,他下决心去寻智过于己者以反驳之。因此说苏格拉底不信神是不符合事实的,正相反,苏格拉底在得知谶语内容后,他有两个想法:要么是神错了,要么是神在撒谎。他本人是信神的,所以神不会错,神也没有撒谎。但他又自知自己的无知,所以他所做的,其实是对神谕的内容进行求证。而这正是他信神的体现。至于说他迷惑青年,更是不符合事实,首先世人从早年起就“听说他是诱惑青年的,都看过阿里司徒放内士的喜剧《雲》对他的嘲弄。”因而才判定他是诱惑青年的,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对苏格拉底的这一罪名的得知,只是道听途说而已。

还有人指出这个审判的背后复杂的政治背景。当时,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输给了斯巴达。雅典公民总觉得之所以失败,一定是因为有阶级敌人在捣乱。有一位雅典老人愤愤不平地说,都是像苏格拉底这样的知识分子把人心搞乱了,这样的人要是去了斯巴达,早就被驱逐出境了。还有一个更微妙的政治背景就是,在斯巴达的操纵下,雅典出现了一场政变。一帮对民主政治不满的贵族成功夺权,历史上把这伙人叫做“三十僭主”。据说苏格拉底和这些人关系很好,因此受到了政治牵连。但是后来这场政治政变很快被平息了,雅典很快就恢复了民主政治,上台的民主党人相当克制,对“三十僭主”的成员实行了大赦。他们更没有必要对苏格拉底进行政治迫害。比较可靠的说法是安匿托士主使了这场指控。这场官司,名义上是迈雷托士带头,其实是安匿托士从中纵恿,他在贵族政府垮台之后,一直主张各个政治派别之间和解。他指使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并不是为了让苏格拉底去死,只是为了让苏格拉底知难而退,同意被流放。但苏格拉底并没有服软,在真理和智慧面前,他是一个“较真”的人,他不愿有任何退缩,选择了坚持正确的事情,所以最后在狱中服毒自尽了。可以说,苏格拉底的死,是政治因素和他自身对智慧与真理的坚守共同作用而导致的。

苏格拉底所做的一切,动机只有一个,那就是“爱智”。他在法庭申辩时说道:“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周国平先生认为这道出了哲学的根本使命,“这就是探索人生的意义,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哲学家是一些把生命的意义看得比生命本身更重要的人,他们一生孜孜于思考、寻求和创造这种意义,如果要他们停止这种寻求,或者寻求而不可得,他们就活不下去。”苏格拉底在服毒自杀之前有过许多次的机会可以免于死刑,但是他都没有去考虑,甚至是他人的劝说也没有用。他就像一根筋似的,毅然决然地为了坚守心中的真理、正义以及爱智而赴死。

苏格拉底还有一句名言,“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如做快乐的猪”。我找过了很多资料,始终都未能够找到这句话的出处。苏格拉底本人是不著书的,他的言行主要由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记录下来而被我们广泛得知。苏格拉底与普通的智者也有区别,人们常常误认他为智者一流,实际上他只是思想家,但是智者也是思想家。智者们以此为职业,收学生教授系统的知识。而苏格拉底本身其实是有职业的,就是祖传的雕刻。他追求智慧,是出于自己的“爱智”之心,他寻求真理的心。他乐于“闲谈”,并不是为了教人,也不是为了争辩,只是为了与人共同追求真理——他享受这个过程。

哲学上的一个著名命题就是“做快乐的猪还是痛苦的苏格拉底”之辩。苏格拉底始终是一个追求真理的人,他自知自己的无知,知道思考是痛苦的,最终他为了自己最爱的真理而献身。

“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生与死的审判,我想他是无悔的。

猜你喜欢

雅典智者苏格拉底
智者说
第44届COSPAR大会将在雅典召开
智者说
苏格拉底的信仰
苏格拉底
雅典学院
The Wise Man End the Rumer 遥言止于智者
像苏格拉底一样拒绝
苏格拉底教学法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穿着防弹衣去雅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