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探讨

2019-06-25张耀

商情 2019年26期
关键词:小学教学模式信息技术

张耀

[摘要]信息技术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水平,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对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在社会经济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当前的教育教学更加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以帮助学生形成获取及解决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其对信息应用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基本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门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教导学生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对学生知识和技术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发和应用虽然比较简单,但仍有许多问题被关注。信息技术教育在教育教学上的普及和广泛应用给予课堂新的动力。通过基础信息的收集,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结构,如教学、课程,引进信息技术和伦理文本的科学文化知识等。这些基础的技能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掌握并保留重要的文件,养成良好的信息习惯,将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应该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的不同组织教学,根据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提高各个阶段的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必要能力和水平,努力开发并构建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结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各种教育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计算思维是一种思维,它着重于解决人与机器在各自计算领域的优势以及问题的可计算性。简单的来讲,就是人将一个复杂的问题,通过思维方式分解成可操作的步骤,再进行优化和简洁。在小学阶段培养计算思维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那么,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开展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呢?首先我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我们要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然后才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很多种方式,学生能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思维,学生能够将具体的问题抽象化,分解成可行的步聚这一点非常关键。教师在信息技术课中可以通过流程图和思维导图等工具来帮助学生认识计算思维。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学生、学生作品展示等方法来教会学生优化问题。

2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2.1运用游戏教学,带动学生的自觉性

新时代计算机成了生活的必需品,生活、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离不开信息技术。但是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计算机的知识学习、技术学习都比较枯燥、乏味,很难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保持兴趣,快乐学习呢?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根据他们的需求教学;其次,要结合小学生的天性,运用游戏教学。借助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推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

2_2信息课堂翻转教学,实践当中落实教学知识

翻转课堂的提倡与落实对于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作用非同小可。对于处于快节奏社会的小学生而言,传统教学的死板与枯燥并不是最佳的教学模式。学生接受能力强、对于电脑接触机会逐步增多,并渴望去动手、渴望去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应尊重实际教学情况,根据学生需求与教学进度的需要进行适当翻转,将实践机会切实落实给学生,进而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实践是提升小学生信息技术的直接途径,对于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有着最为明显的作用。然而碍于实际经济条件等因素,某些地区及学校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安排过程中分配了较少的课时。每周不足一小时的课堂教学时间,倘若教师教授知识的时间超过60%,学生的实践时间则少得可怜,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实践实践安排,切实提升学生信息技術实践能力。如教师在进行电脑绘图教学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时间。在教学完直线的画法与填充等画法技巧内容后,教师理应开设一节实践课堂。在实践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大型作业如绘制我的学校等。在课堂上,教师理应与学生保持充分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走动或是在电子信息管理局域网下检查学生的绘制情况,并随时指点与提示学生以保持学生绘制任务的正常进行,确保学生在实践课堂的实践质量、切实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教学质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通过适当的翻转模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2.3凸显学习竞争,补充知识学习动力

以竞争学习的形式完成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创新,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内容有限,学生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怠惰的情绪,不能正确对待知识内容。所以,教师必须通过教学模式的调整,通过竞争环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压力,从而更加认真地对待知识学习,强化学习的动力。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置学习小组,并将“我的假期”作为课程项目,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PPT的制作。同时,还要在内容中设置相应的表格、文字说明等内容,提高知识内容的完整性。在小组人员的组成上,教师需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条件与日常学习状态进行分组,以此保证每个学习小组中能力水平的平衡性。在设置一定周期的制作条件后,由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学生对PPT内容进行讲解,并对各个小组进行打分评价。这样,不仅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也在小组内部形成激励式的竞争模式,能更好地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动力。

3结语

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及生活的必备技能,因此,在小学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小学信息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性,要在实际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小学教学模式信息技术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