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高效地对中职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

2019-06-25朱逸宁

商情 2019年27期
关键词:新技能准确度职业技能

朱逸宁

[摘要]近年来,全社会都在关注职业技能的发展,上海也成功申办了将在2021年舉行的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本文分享了一些思路,描绘了如何通过在校期间的训练,把学生培养成专业领域的工匠的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职业进阶 85%规则 学徒制

一、别把学技能当成学习任务,要把自己的专业技术当作事业来看待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大意是说,我们每个人懂得道理的先后不同,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擅长的方面也不同。

每一个行业,从来就没有好走的路。唯一的捷径,就是踏踏实实地把自己变专业。只有在变专业的过程中,才有机会辨识优秀的人,和自己的差距。

在这方面,古人早就把人的职业进阶分成了七层:

奴、徒、工、匠、家、师、圣。①奴:非自愿和靠人监督的人;②徒:能力不足,肯自愿学习的人;③工:老老实实,按规矩做事的人;④匠:精通一门技艺或手艺的人;⑤师:掌握了规律,又能将其传授给他人的人;⑥家:有固定的信念,让别人生活得更好的人;⑦圣:精通事理,通达万物的人。

不同的人对于职业的需求是不一样的,绝大多数人对职业的热情或许只停留在“糊口”阶段,也就是“奴”这一层,若非生活所迫,绝不会出来工作,就算工作也仅仅想着走捷径赚快钱。

第二层的“徒”是学徒的徒,意味着当事者有意识去学习一些职业技能,希望靠着这些技能改变自己的生活。这在中职生中有着比较普遍的认同,大家选择一所学校往往也是看中了所学的专业,希望可以靠着专业技能混口饭吃。

而到了“工”的阶段,则说明学生不仅仅把所学的专业当作糊口的技能,更是投入了一定的热情。一般在岗位上中规中矩的工人就属于“工”这个阶段,但对个人而言,如果满足于此,就只是维持而已,不会带来进更大步或改善,是被动的生存策略。

再进一步,“匠”,也就是专业人士的代名词。这个“匠”指的就是工作者对自身业务达到了精通,连外行都能看出其专业性。一般来说,这是普通人的职业天花板。

为“师”者,除了自身业务能力优秀,还能不断地给他人传授知识,作为职业院校的老师,只有自身素质真正达到了“师”的层级,才有实力带领学生学习技能。这需要老师自己本身就对该专业技能有着很大的热情。

“家”,很容易让人想起诸如画家、作家、艺术家等行业内顶尖人物的称谓。这此“家”们有着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鲜明的个人特征。

最高阶的“圣”,则代表了在漫长的时间跨度中留在人类脑海里的真正代表行业的精英,也是极少数人能达到的境界。

任何行业,无论是硬技能还是软技能,想要成功,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已成江海。考虑到中职学生尚未成年,心智还有可开发的空间,应该在这个阶段加强他们对自身专业的认同感,并在教授技能时通过带教者自身对职业的热情加深学生对该职业的认识。在这个阶段,完全可以通过训练,把学生引导到“匠”的高度,也就是让学生精通自己的职业技能。

二、最优学习的859规则

作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现代物流综合作业项目的带教老师,我通过学习实践,对于如何高效地展开学生的技能训练有了一些经验体会。

我面对的项目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项目。不仅需要检测学生的专业能力,还需要考察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项目也从2010年第一届的比技能、2011年第二届的比协同、2012年第三届的比流程,到2018年第四届的比全能。项目的复杂度和难度逐年递增,与现实生活中联系也更加紧密。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通过刻意训练让学生在技能上有所突破,也成了全国各大院校最头疼的事。

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学习技能也是这样。人作为一种高级生物,从石器时代的砍柴打猎到当今熟练运用各项工具设备,人本身的物理性进化非常缓慢,甚至当代智人的力气还远不如远古人类。但我们之所以有现在的成就,都是因为掌握了各种技能背后的科学逻辑,而人对一项新技能的刻意训练也符合一定的逻辑。

心理学家把我们通常可能面对的学习内容分成了三个区: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舒适区的学习内容相对学生来说太容易,缺乏挑战性;恐慌区的学习内容又太过艰难,容易使人放弃。我推崇学生在舒适区和恐慌区之间的一个极小的空间内学习。这里的难度刚刚好,既不会让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又不会使学生心生放弃的想法。(见下图)

那么这个最适合学习的区域究竟在哪儿呢?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和布朗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无论是人类、动物还是机器,训练的最优错误率约为15.87%,也就是说,最优训练精度约为85%。“85%规则”能够非常精准地描述对于人工智能中使用的人工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以及用于描述人类和动物学习的生物学上的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

研究者用了一个数学模型做理论推导,又用了一个计算机神经网络和一个模拟生物大脑的神经网络模型做模拟实验,得出了一个精确值:15.87%。

人在学习一项新技能的时候,往往一开始是毫无头绪的,同时也不会有学习上的快乐感。这就需要通过一次次的训练和反馈让学习者感受到自己是否真的学到了东西。而在这种“旧信息”与“新信息”配比为85%比15%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学习最有效率、最有获得感。

表A是一张等值曲线图,横轴代表了学习过程中的出错率,纵轴代表了训练的次数,而颜色则代表训练出来的准确度,颜色越热代表训练出来的神经网络的准确度越高。而在表中虚线所在的位置,也就是出错率15.87%的那条纵线所在的那个区域,随着训练次数的增长,它的训练准确度的增加速度是最快的。通过颜色,我们可以判断出,出错率40%训练1000次所达到的准确率,大约相当于出错率15.87%训练350次所达到的水平。

表B中横轴代表了训练的总次数,纵轴代表了训练的准确度,三条曲线代表了三个不同的训练出错率,出错率0.16的那条曲线的通过训练后准确度增速最快。这些研究表明,在15.87%出错率这个点上,人对于学习的投入度是最高的,学习的效率也最高。

但这并不是说,每次考试都考85分的人是最好的学生,如果学生对于熟悉的东西一直考85分的话,只能说明他们还不够努力。15.87%出错率的规则只针对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学生,对于某些简单枯燥的硬技能,例如快速制作网线,快速砌一堵墙等,则需要学生经过不断的重复训练来达到,并且尽可能每一次都不出错。

我们既需要学习新技能来不断进步,又需要反复训练来巩固旧技能。这就是为什么一个野路子永远不可能打败一个科班出身的人,因为野路子的人走的是看似捷径的小路,而科班出身的人走的却是直通目的地的康庄大道。

三、培养新时代的职业技能人才

作为职业院校技能比赛的指导老师,我不仅是带教老师,还是一名设计师。我会针对每一名学生的自身素质进行训练课程的设计,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己最大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传统标准化教学的弊病就是一刀切,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扼杀。牛能趟过的河流,足以淹死小松鼠,而绝大多数小松鼠并不是不热爱学习,只是某些河流太深。但学习哪有不苦的?如果学生普遍都觉得难了,该如何处理?我的办法是拆分难度,通过把难的任务拆分成一个个小任务进行分散练习,就能使任务变得更容易上手。在平时的训练中,85%已掌握的知识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与连接使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例如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做同一套题后能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并悟出新的解题思路;而15%超越自己认知的新知识可以让学生保持新鲜感和挑战性,例如在平时每天的训练中加入少量符合比赛大纲但却不常遇见的题型,让学生有持续不断地动力奔向最终的目标。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参与者是部分优秀学生和老师,本质上就是一种师带徒的“学徒制”式的教学。而学徒制本身就是一种言传身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学习方式。“师”通过好的教学设计、及时的反馈与纠偏、有针对性的练习,把学生从一个“徒”训练成“匠”。这才是新时代下高效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有效模式!

猜你喜欢

新技能准确度职业技能
影响重力式自动装料衡器准确度的因素分析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面对无孔不入的上门推销,我们已经尽力了
VR新技能:虚拟味觉技术
论提高装备故障预测准确度的方法途径
街拍新技能
Word中“邮件合并”功能及应用
新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