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革命时期党的制度建设

2019-06-25刘会

现代农业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制度建设中国共产党

刘会

【摘   要】 自2014年10月8日“制度治党”被首次提出之后,总书记在强调党的建设时多次强调制度治党的重要,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近百年的历史中,党的制度建设不断创新、不停发展,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大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起源、探索的重要时期,随着大革命的开展这一时期的党员数量猛增,人数的增加也就代表着管理难度的增加,同时又要面对复杂的革命环境,这对还处于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无疑是种挑战。可令人欣喜的是,中國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借用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工农运动高涨的机会不断探索,并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进步,做出了一些开创性的成绩。

【关键词】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

On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in the period of the Great Revolution

[Abstract] Since the "system governing the Party" was put forward for the first time on October 8, 2014, the General Secretary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system governing the Party many times when he emphasized the Party's construction. In the nearly 100 years'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Party's system construction has been constantly innovate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is an area that cannot be ignored. The period of the Great Revolution was the origin of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 important period of explor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eat Revolution, the number of Party members increased sharply, and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members also represented the increase in the difficulty of management. At the same time, facing the complex revolutionary environment, this is no doubt a challenge to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its infancy. It's delightful. It is gratifying that during the Great Revolutio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ok advantage of the victory of the Northern Expedition and the high opportunities of the movement of workers and peasants to continuously explore, and made progres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and made some groundbreaking achievements.

[Keywords] period of the great revolution;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ystem construction

1  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定义与起源

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建设这一问题,一直备受我国各界的关注,关于制度建设的定义,我们可以认为是我们党根据党的纲领、章程和组织原则,不断制定出的顺应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党内法规、条例和规则等的行为与过程。很多国内学者倾注研究热情于此,是希望通过研究制度建设对党今后的发展有所贡献。

中国共产党想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影响下成立的,所以前期在制度建设上也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经验而开展起来的,例如: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提出民主集中制是工人阶级的组织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开创了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等等,他们作为制度建设的开创者,给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财富,也是中国共产党进行制度建设的来源与基础。

2   大革命时期党进行制度建设的原因

党的制度建设作用在于调节党内关系、规范党员行为、监督领导工作,从而保证政党的顺利发展。一般来说,一个组织制度的改进和变化是由内在或外在的原因促使,比如大环境的要求或组织自身发展的需求等。我们党选择在大革命时期进行制度建设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国共合作的复杂环境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使我国陷入发展的低潮和政治的黑暗时期,在列强的操纵下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正处于初建阶段,但是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已在人们的心中有较高的威望,可是当时的国民党内部组织复杂,又出现屡屡受挫、组织涣散的情况,急需新鲜的血液注入。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自“二七惨案”后深刻认识到中国革命不是单靠工人阶级就可以完成的,于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确立了联合其他各阶级共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路线,在这种情况下陈独秀选择了国民党作为同盟。

两党自身的需要及救国救民的时代需要促使国共两党在这一时期进行了合作,但是也是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使得当时的政治环境变得复杂。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苏俄、共产国际和国民党之间都存在着矛盾,特别是共产党和国民党右派之间的矛盾尤其突出,矛盾的焦点之一是领导权的问题。所以,在大革命时期虽然国共两党处于统一战线,但是当时的政治环境并不稳定,党内阶级复杂,共产党的发展受到压制,在这种情况下若再不进行自我革新与建设,那么中国共产党的生存和发展确实难以保证,于是在这个时期共产党对民主革命的目标、领导权等重大问题通过革命实践的探索,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也开始在制度建设方面提出新的想法,无疑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重要时期。

2.2  党员队伍的快速扩大

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民众从此决策中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明智与果断。另外,北伐战争的胜利虽是国共两党合作的结果,但是叶挺等中共党员的拼命战斗使工农群众见识到了中共党员的英勇气概,加快了中国共产党员在群众心中伟大形象的树立。随之党员队伍逐渐扩大起来,党员数量从1921年的50多人,至1927年3月中共五大召开时已增长到57967人。相对来说,这一时期的党员中大部分人素质较低,制度建设与行为规范就尤为重要。于是,群众基础的牢固、党员队伍的壮大都使我们党不得不在这一时期进行建设来完善自身。

2.3  党内制度不完善

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无论在思想上还是理论上都还比较薄弱,正如新中国第一位领导人所指出的:“这时期的党终究还是幼年的党,是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个基本问题上都没有经验的党,是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得不多的党,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还没有完整的、统一的了解的党。”的确如此,对于仅仅成立四年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大革命时期的管理制度还不完善,甚至急需新制度来应对时代的要求,因此在这一阶段我党在制度方面进行建设是由大环境、以及自身的需要所共同决定的。

3  大革命时期党进行制度建设的具体内容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处于初建阶段,制度建设还不完善,可是在优秀领导以及先进党员们的不断探索和学习创新下,在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及监督制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对中国共产党日后的长远发展产生了不可否认的影响。

3.1  组织制度

3.1.1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建立起来的,受苏联影响,建党之初模仿其党建经验对民主集中制进行了探索。在革命的危机形势下召开的五大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很大,也是在这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指出“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并将党的组织系统写入党章,从此确立我们党独具特色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为党的工作提出了原则性指导。虽然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就对民主集中制进行了探索和确立,但是在实际的贯彻执行方面还需要长远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

3.1.2基层组织——支部的设置  党在建立之初就规定“组”、“小组”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到大革命时期,轰轰烈烈的革命使得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得到了发展,但是农村的党组织发展较少,基层组织还不够健全。大革命时期在中共四大上重新规定将“支部”作为最基层组织,我党对基层组织支部的设置做了明确规定,并且充分强调支部在当时的重要,这样一来也就将党内的基层工作更加细致化,实现了党组织对党员的全覆盖,使党员能切实参加到党组织中,保障党的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展开。

3.2  领导制度

3.2.1代表大会制度  中共在一大上就明确规定采用“苏维埃”形式,众所周知“苏维埃”形式也就是代表大会形式,因此一大也就确立了代表大会的领导制度基础。大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对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主要表现在:讨论与批准中央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及其他中央各部工作的报告;审查与修改党纲与党章;改选中央中央委员会及监察委员会及其他等等。党的代表大会的召开,无论在哪一时期,对共产党来说都是制定方针政策、扭转革命形势的关键,而大革命期间对其职权的规定更是对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和明确,使全党上下形成集体领导的氛围。

3.2.2委员制  共产党一贯坚持集体领导,自成立到第一次大革命期间逐步建立委员制来实行集体领导。在中共三大上就明确了党组织的构成及其工作制度,规定了中央执行委员的人数为九人,然后选出五人组成中央局,其他人分派到各地。可惜的是经验不足和当时国内战争环境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对于这一制度并没有做出相对应的实施工作。在大革命期间,我党继续强调集体领导的重要,强调遵循委员制,并且在行动上也相应加强建设,使党在领导制度上不断进步。

3.3  监督制度

我们党最早关于党内监督的规定是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在此之后,初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在监督制度的建设方面不断探索,但是当时并没有相应的监察机构,只是由中央和各级党部执行党内的监督职能。直至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才产生了第一个专门的监察机构——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是把我们党的监察工作提上日程的重要事件。但是大革命时期我们党在监督制度方面的成就也不容小视,是五大上能顺利建立监察机构的基础,这对共产党今后在各级监察机构的设置、职权和地位的明确规定上,以及对当时党员队伍的扩大之情形来说都是很及时的建设,是黨内监督制度上具有开创性的一步。

4  大革命时期党的制度建设的经验启示

4.1  党的制度建设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大革命时期共产党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下依然坚持自身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吸引众多工人、农民加入共产党的队伍,对党的发展壮大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我们所知,党的制度贯彻的好就能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使党的活动和政策能够顺利开展,但是党的制度建设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的理念,在不同时期人们对制度的要求是不同的,需要搞清群众的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度建设,同时要求党员、群众科学地理解党的制度,并自觉遵守制度要求来规范自身行为。

4.2  党的制度建设要适应中国国情,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中国共产党在创建之初选用马克思列宁的建党思想,并且接受了共产国际的很多帮助,但是共产国际对中国的国情始终不是最为了解,有时的决策并不适合当时的中国。虽然要坚持马克思列宁的建党原则,但在任何时代都不应照搬别国的模式,要有中国式的发展,有中国独特的建党理念,这样我党的发展才能是前进性的。因此,搞好党的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思考本国的具体情况从而解决本国的具体问题,不能生搬硬套任何一个国家的模式。

4.3  党的制度建设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执行力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有利于党的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执行,实践证明,要使我党保证其自身的先进性、纯洁性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随时代、环境等变化灵活调整制度的制定并加强执行力。制度制定以后,若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或后期评价机制,就会成为缺少执行的空制度,因此必须同时加强监督制度,确保各项制度的执行。

参考文献:

[1] 王 翔.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M]. 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

[2] 余进东、邵俊敏.大革命时期共产党员数量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制度建设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加强公德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