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的项目式重构

2019-06-25李念平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必修课程项目设计高中

李念平

摘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各模块形式独立,内容关联,宜采用项目设计整合实施。项目式学习是新版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实施建议。本文以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必修课程为例,阐述其项目式重构的具体方法和实施路径,即宏观层面深度提炼课程标准,厘清知识体系;中观层面重组课程内容,形成专题序列;微观层面开展项目设计。同时,阐述了项目设计需要坚持以德树人和数字化学习两个基本点,并列举了案例。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课程转化;项目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9)11-0042-05

项目式学习是基于真实的问题驱动,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实践探索,从而获得知识、提升能力的具有创新特质的学习活动。项目式学习有利于发挥知识及其运用情境的教育因素,有助于知识的内化与迁移,有助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实施建议中专门提出“把握项目学习本质,以项目整合内容”的建议,要求在整体梳理各课程模块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阶段性教学内容(模块或者单元)为依托,提炼学生习得知识后应具备的学科核心素养,并以此节点设计项目。[1]高中信息技术各模块独立编写,但内容存在交叉和关联,宜采用项目设计整合实施。以下以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为例,阐述项目式重构的具体方法和实施路径。

● 宏观层面:深度提炼课程标准,厘清知识体系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是:本学科是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课程结构包括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必修课程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是每位高中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学习的基础。[2]

必修课程由模块一“数据与计算”和模块二“信息系统与社会”组成。“数据与计算”包括数据与信息,数据处理与应用和算法与程序实现三部分;“信息系统与社会”包括信息社会特征、信息系统组成与应用和信息安全与信息社会责任三部分。[3]经过理解分析发现,如果将模块一整合到模块二中进行理解,可用信息系统这一大概念统领必修课程的两个模块,数据与信息是信息系统的管理对象,数据处理与应用是信息系统的服务功能,算法与程序实现是信息系统的实现方法。由此,可以概括出必修课程的知识体系(如下页图1)。

具体来讲,信息系统由四个方面组成:一是终端系统,涉及终端系统的组成、作用、原理、功能等内容。二是传感系统,包括互联网及其组成、接入、服务,物联网等内容。三是算法与程序实现,涉及算法的概念及描述、编程实现、智能体验等内容。四是数据与信息,涉及数据的编码、管理、加工、保护、信息及其特征,信息与数据的关系等内容。组成信息系统的四个方面都涉及信息安全与信息社会责任的内容。

● 中观层面:重组课程内容,形成专题序列

必修课程的两个必修模块虽然形式上独立,但内容上有关联。两个模块共提出16条内容,经分析,可拆分成36个方面的内容。将36个方面的内容根据相关性重组,形成8个相关内容的集合体。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学前教育、学习准备、初高中衔接等因素,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逻辑,笔者设计出必须课程的专题结构(如图2)。

上述8个专题是以信息系统为统领,围绕学科中信息系统、信息社会、数据、算法这四个学科大概念,从思想、技术准备开始,先终端后网络,先局部后系统,先使用后开发,先易后难,逐步加深对信息系统和信息社会的理解。

将信息安全和信息社会责任单独设立专题,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信息安全和信息社会责任的意识和习惯部分的养成需要不断强化,宜渗透到各专题中进行;二是信息安全和信息社会责任贯穿了信息系统组建、使用、开发、服务等各个环节,纳入对应的专题实施更有针对性。数字化学习是后续专题中的主要方式,所以单独设立专题,使学生熟悉数字化学习环境,掌握数字化学习技术和方法,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增设的新兴技术专题可以让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在专题设计的具体操作方面,为了不偏离课程标准,需要制订专题设计框架表。例如,笔者设计的第五专题的设计框架如表1所示。

● 微观层面:根据专题内容,开展项目设计

根据专题的设计框架表,在实际生活中发掘专题内容对应的真实需要,综合考虑学生情况和实施的可行性。确定一个能整合主要内容,体现设计意图,需要实践探索,促进学以致用的活动来开展项目设计。对规模较大且內容可拆分的专题,分解为多个项目进行设计,项目设计包括立项阶段的设计和实施阶段的设计两个方面。

1.立项阶段的设计

立项阶段的设计包括设计意图、达成的课标、驱动性问题、项目目标、环境条件、关键任务等方面。其中,项目目标需要教师从学科知识、问题解决和学科素养三个层面分别设计[4];环境条件包括方法、工具和资源三个方面;关键任务是指完成项目需要的几个关键步骤或活动。

下面还是以“数据的加工与管理”专题为例,该专题涉及半结构化和结构化数据的管理,对于半结构化的数据,通过办公软件进行加工;结构化的数据,通过数据库进行管理。

因此,该专题就可以分成两个项目来设计。笔者将半结构化数据的加工部分内容设计为“谁是父母的小棉袄”探究项目,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数字加工的基本方法和流程,掌握数据加工的基本技能,树立依靠数据、科学决策的意识,增进与父母的感情。表2是该项目的框架设计。

2.实施阶段的设计

实施阶段的设计分为启动阶段、实施阶段、评价阶段。项目启动阶段,需要对项目背景或情境、任务分解、团队建设、实施步骤、成果形式、时间安排等做出设计。其中,问题探究的背景或情境设计特别关键,好的背景或情境创设可使学生理解项目的学习意义和价值,激发学习与探究的兴趣。实施阶段的设计包括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工具以及支架式教学等学习支持系统的设计和准备。评价阶段的设计包括成果的展示、交流、评价方式,制订评价量表等。[5]下页表3是“谁是父母的小棉袄”探究项目的实施设计。

● 项目设计的两个基本点

1.基于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进行项目设计

项目的设计要围绕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价值观、信息安全与信息社会责任进行选题,挖掘项目的育人功能。例如,“谁是父母的小棉袄”探究项目,引起学生对孝道的关注,增进了他们与父母的感情;“全国主要城市PM2.5数据管理系统”项目,引起学生对大气环境的关注。两个项目在达成学科目标的同时,都融入社会关爱教育。在课程理解专题,设计“高校新工科及职业前景的分析”项目,融入生涯规划理念。在终端系统专题,设计“终端系统国产硬软件现状分析”项目,融入家国情怀教育。对于算法与程序设计基础,可通过设计开发“石头剪子布”小游戏项目,让学生了解网络赌博和游戏规则的设置,渗透人格修养教育。[6]

2.基于数字化学习进行项目设计

一方面,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数字化学习的项目设计可以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专业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可为项目活动提供系统支撑。首先是资源组织与呈现方面的支撑,如教程插件首先可实现文字、声像资料的集成,可用于项目活动指南,提供活动支架,引导项目实施。其次是功能上的支撑,提供作业在线提交、评阅和成绩管理功能;提供图文在线展示交流功能,可用于作品展示和相互点评;等等。

基于数字化的项目设计需要利用专业的课程管理系统,搭建学科数字化学习平台,建立网络课程,在网络课程中建立项目学习单元。项目学习单元通常可由项目简介、项目导航、展示交流、在线测试、作业提交、资源下载等模块组成。其中,项目导航是串连项目环节,明确要求步骤,组织学习资源,引导学习活动的指南,是每个单元的必备要素。学生根据学案导航中的项目活动指南开展项目活动,而活动指南包括参与问卷、数据的下载导入、整理保护、计算分析、可视化表达,调查报告制作、上传交流等环节,且每个环节都要提供图文明确的操作步骤和要求,对重点知识或技术则配以微课资源。

● 结束语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项目式重构是依据新课标对国家课程建设的二次开发的过程,其实施路径是:先从宏观层面深度提炼课程标准,厘清知识体系;再从中观层面重组课程内容,形成专题序列;最后从微观层面根据专题内容,開展项目设计。项目设计需要坚持立德树人、数字化学习两个基本点,要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探索实践,倡导创新融合。

参考文献:

[1][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颜士刚,冯友梅,李艺.聚焦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07):92-97.

[5]张文兰,张思琦,林君芬,等.网络环境下基于课程重构理念的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02):38-45+53.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Z].2014.

猜你喜欢

必修课程项目设计高中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创新探索
创新课程设计 实现快乐军训
独立学院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温泉旅游服务区项目规划设计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校企协同的材控专业项目设计与实践课程建设与实践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网页设计与制作”中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