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长征
2019-06-25邱元阳
邱元阳
这些天,是国人比较难受的日子。或者说,是华为比较难受的日子。美国对华为公司的封杀一步紧于一步,随着禁令的颁布,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相关科技公司相继响应,华为走到了公司成立以来最危急的关头。
众所周知,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华为对全球半导体行业的依赖非常明显。事实上,其他科技公司也是如此。在美国政府不惜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以国家意志來对抗和封锁华为的情况下,华为的生存举步维艰,种种断供和停止合作立竿见影地束缚着华为的手脚,使这个代表着民族企业的科技巨头浑身解数难以施展。
有了中兴的前车之鉴,华为似乎是早已准备好了应对芯片的断供,从华为子公司海思半导体总裁何庭波致员工的一封信中,可以看出,七年来海思闭门造车的B计划终于派上用场,长期芯片研发积累的“备胎”即将启用,而芯片产业链上更多的技术研究也将开始新的长征。这是一个在欧美市场全面封锁和围追堵截下的悲壮的技术长征。
何庭波的公开信让人热血沸腾,但这还只是长征的开始,无数的技术难题和专利问题都需要解决,庞大的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突破,这对于一家公司来说,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仅从芯片来说,虽然华为有自研芯片的实力,但是通信产品用到的芯片种类非常多,几十种芯片不可能全部自研自产,尤其是射频芯片、存储芯片,替代难度较大。华为近百家核心供应商有一大半是国外供应商,在完全断供的情况下,不说替代后的质量和性能,能否替代都还未知。
能够设计芯片,不代表就能够生产出产品。芯片生产的产业链是全球性的,并且已经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没有足够大的市场支撑下,很难重建生态。首先在芯片架构和指令集这一环节,就面临困难。ARM不再授权,就无法进行ARM架构的手机CPU设计,而这一架构是95%以上的手机CPU都采用的;其次在设计工具EDA软件环节,缺少设计软件的支持也不能正常进行芯片设计;然后是各种原材料的供应环节。
如果这所有的困难都能克服,芯片之外的其他零部件供应也能解决,生产出来的手机还需要使用操作系统。谷歌停止安卓系统的授权又是一个麻烦,如果采用自研的操作系统,又要解决各种软件硬件和应用的问题,归根到底又回到行业生态的问题上来了。
研发操作系统也许并不是很难,但是让用户接受这个系统,还需要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要有上下游相关产品、丰富的应用,以及开发者源源不断的支持。
从设计到生产,从上游到底层,从硬件到软件,从芯片到操作系统,这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不是一家公司可以完成的,也不是一个国家可以完成的。在现代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科技创新要远比自主研发的效率高,但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双刃剑,有时又阻碍了技术的进步,不得不进行重复的工作。在严峻的科技封锁情形下,形势倒逼,奋起直追,即使处于落后状态,也反而可能在国内重建生态,完成痛苦漫长、艰苦卓绝的技术长征。因为中国的市场太大了,能够容纳下这种“被闭关”下的内循环,克服马太效应,战胜丛林法则,在阵痛中新生。
明天的华为,如果没有在封锁中倒下,就必将在封锁中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