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图书馆开展口述史项目的研究
2019-06-25黄娜谭亮
黄娜 谭亮
摘 要 近年来,口述历史得到了图书馆的高度重视。通过调研,发现国内很多图书馆机构都纷纷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口述历史项目,并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笔者试图通过对这些项目进行分析与总结,为我国其他还处于口述历史工作探索阶段的图书馆机构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图书馆 口述历史 口述文献资源
分类号 G253;G258.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9.04.01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ral history at home and abroad,the library has also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i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it is found that many domestic libraries have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unique oral history projects, and accumulated some work experience. The author tries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se projects,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other libraries which are still in the exploratory stage of oral history work in China.
Keywords Library. Oral history. Oral literature resources.
近年來,口述历史资源由于历史传承不可或缺的史料价值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许多图书馆都将口述史作为富有特色的文献工作加以收集整理、挖掘开发。笔者尝试通过调研来考察我国各级图书馆机构开展的一些典型的成功的口述史项目,总结其特点,以期为我国图书馆进一步提升口述历史工作水平提供借鉴。
1 我国口述史的发展
在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史实践活动始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口述史关注的重点是一些历史人物,如:中共高级军事将领、革命人物和党政要人的回忆录撰写等,代表作有《星火燎原》 《红旗飘飘》 《我的前半生》 等,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我国口述史的萌芽期。20世纪80年代,国外的口述史研究开始引起我国图书馆馆界的关注,尤其美国的一些口述研究进展及工作经验成为了我国很多学者研究口述史的基础,例如杨立文、唐德刚。这一时期的关注焦点是口述史的定义、如何建立中国的口述史学、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的口述史传统。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口述历史的理论体系逐渐成型,一些口述历史书籍也纷纷出版,如《李宗仁回忆录》 《胡适口述自传》 《张学良口述历史》,以此为范例,国内图书馆的口述历史开发工作也纷纷开展起来,如国家图书馆的“中国记忆”,佛山图书馆的“佛山记忆”。进入到21世纪,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口述历史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图书馆界的重视,这一时期的口述历史研究成果呈现出形式多样、主题鲜明、专业性强的特点,其采访的对象也日益开放和多元,不再局限于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开展的口述史项目都非常具有中国特色。
口述历史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承载着传承人类文明的重任,如何通过研究、保存、录像等方式将一些传承人的口述实录,让其不要失传,对于图书馆来说责无旁贷。我国口述史学者陈俊华提出,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的工作有三个可执行层次。第一层是指征集收集已形成的口述历史成果,第二层是指鼓励馆外口述历史项目资料的保存机构将口述历史资料存放在图书馆,第三层是要求图书馆自行开展口述项目创造新的史料[1]。本文的研究侧重于图书馆机构该如何开展口述历史项目,以及在开展口述史项目中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2 我国图书馆开展的口述史项目
2.1 国家图书馆的“中国记忆”口述项目
2012年,国家图书馆正式启动“中国记忆”这一全国性文化项目,是国内图书馆界最早一批进行记忆资源抢救和建设的项目之一。以传统文化遗产、现当代重大事件、各领域重要人物为专题,以口述史为核心,以影音资料的采集、收集、利用和推广为主的资源建设是该项目最大的特色。该项目资源建设主要是围绕“人”而展开,包含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大历史事件和任务”“图书馆记忆”等,采集模式初期以自建为主合作为辅,后期逐渐以共建为主自建为辅,采集方式有“自主采集”“合作采集”“直接征集或购买”三种方式,并且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实现了资源的初期积累[2]。
该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采取了“三步走”的阶梯模式。第一步是收集整理已有的文献资源并形成专题目录;第二步通过目录检索去发现哪些内容在原有文献中是缺失的,从而有目的的去采集新资源,以此来指导口述史料和影音文献的建设和抢救;第三步将新旧文献资源进行整合形成记忆资源专题[3]。
该项目中的口述历史工作在发展理念、技术应用及资金投入方面都属于国内领先地位,它在该领域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不断深化图书馆口述历史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大大拓展了图书馆的发展思路,国内各地图书馆也纷纷开始着手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记忆项目工程,例如:“北京记忆项目”“青岛记忆”。
2.2 湖南图书馆“湖南红色记忆”口述项目[4]
湖南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许多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都发生于此,也因此留下了许多品质较高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但这些资源缺乏系统性的宣传、展示,而且有些资源受关注度程度不高、保护力度较弱,其教育、旅游等方面的潜力未得到充分挖掘。为了传承和保护湖南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2009年,湖南图书馆以“寻找城市记忆”“寻找湖南地下党人”“寻找湖南抗战老兵”及“寻找湖南民间达人”等为主题展开了一系列的口述历史建设工作——“湖南红色记忆”。该项目主要以湖南地区的“红色历史”和“杰出人物”为核心,以自行拍摄与外部购买的方式,综合图、文、音频和视频资料,通过图片、文字、声音、影像等形式记录和保存完成对口述史料的采集。2013年,该馆完成了对87位湖南抗战老兵口述历史采访记录,它聚焦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中下层军官和普通士兵,基于亲历者的口述史料,全面、多维度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湖南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生、战争的全貌,并以此编著了《湖南抗战老兵口述录》,填补了湖南抗战史料的部分空白,丰富了湖南抗日史料的部分内容,具备“补史”、“证史”的功能,为社会提供了全新的观照历史、反思历史的观点和角度,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该项目的开展为湖南红色记忆多媒体资源库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开创了全国地方文献工作的先河,对于促进各地区地方文献的建设工作起到了非常大的推进作用。
2.3 汕头大学图书馆“汕头埠老街”口述项目
保存千百年汉唐古风俗的潮汕地区,近年来由于受到现代生活方式的一些冲击,很多宝贵的史料也频临消失,大多对该地区20世纪前半叶的历史比较了解的老人也都已到垂暮之年。对此,汕头大学图书馆特别重视潮汕地方文献与海外潮籍华侨华人相关资源的收藏、开发和服务,2002年10月开设了特色文献服务部,将口述历史文献的采集、开发、利用全部纳入了该部的工作范畴。该项目以还原汕头埠的发展变迁为研究对象,揭示了不同族群、不同籍贯的华侨华人在该地区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最终建成了极具地方文化色彩的“汕头埠老街市”资源库,并以此作为特色馆藏,使得该馆逐渐成为了潮汕文献信息中心。该项目对宣传潮汕文化、推动潮学研究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推动了潮汕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图书馆特藏组的工作人员还特地联合了新闻传播系共同参与,并与该系达成协议即将有关特藏组民俗资料的外出拍摄以及口述历史的采访作为该系学生的实习内容,学生须协助完成该项工作[5]。
2.4 中国女性图书馆妇女口述历史项目
中国女性图书馆是于2011年基于中华女子学院图书馆的特色馆藏而建成的,主要负责妇女口述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它以“妇女”为主要收集对象,包括:新中国成立前参加历次革命运动的妇女领袖及妇女活动家;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開放中的知名女性,如妇女运动领导者、劳动模范、有社会影响力的女性名人及有不凡经历的普通女性的不凡经历等[6]。该项目的特点在于项目实施中力量集中,主题明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灵活的运行管理模式,时效性强,访谈、出版、收集和研究都能同时开展。让更多的人都能了解到了中国妇女在促进社会变迁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这对于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进程,建设有中国特色妇女解放与发展的道路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3 我国图书馆开展口述史项目的特色
3.1 以社会记忆为核心,提供切入点
从国内各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项目中构建的文献资源建设体系来看,其初衷无不是为了传承和抢救、保护社会记忆,尤其是快要濒临消失的记忆资源,所以这项工作的开展带有迫切性,也为各图书馆开展相关的口述历史保护工作提供了研究的切入点。例如,2008年湖南图书馆的“寻找城市记忆”,就是在发现很多具有历史的老建筑、老街区在现代城市建设中遭到了破坏,出于对文化遗产的的一种“抢救性保护”而启动的,包括随后启动的南下干部、抗战老兵等口述专题的访谈,无不凸显了“保护”与“抢救”。而有些机构为了补充、维护和完善自身的发展史料,维护自己完整的历史,也都尝试使用口述史的方式,如南京大学图书馆的“南京大学校友口述历史计划”。
3.2 以凸显特征为原创,强调针对性
与其他的文献类型相比,口述历史文献的开发建设主要是为了打开和保存人民大众的历史记忆,它的文献内容从来源和采访对象上来说,都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口述历史项目也都是根据地方历史和文化特色来规划和制定的。从口述历史文献资源的采集来看,其材料基本源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民间文化等,各级图书馆口述历史项目无不是根据当地或者本馆的特色为基础来展开口述文献的采集、整理工作的,例如福建省图书馆的 “客家文化”、湖南长沙图书馆开展的“口述长沙”项目、杭州图书馆的 “水墨杭州” “人文记忆”、佛山图书馆的“佛山记忆”等,都是以当地的特色文化为口述历史文献的收集主题;从口述历史项目中的采访对象上来看,虽然有从“统治阶级”“精英人物”向“普通民众”转变的趋势,但整体而言,他们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地方色彩或者人文个性,来自于有各自突出历史与文化特征的人文社会群体,记忆都有着与主题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民俗知识,例如中国女性图书馆针对的是不同的妇女群体、湖南图书馆针对的是湖南抗战老兵、香港大学图书馆针对的是当地的华人等[7]。
3.3 以多渠道建设为手段,拓宽资源来源
口述文献在传承历史方面的特殊意义,极大丰富了历史文化方面的史料,它对丰富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和类型来说也具有特殊的意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兴趣需求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口述文献也朝着多元化迈进,这也为图书馆的口述文献采集工作开创了新的局面。从口述历史文献的建设途径来看,我国图书馆在收集口述历史文献上一般有三大层次:征集接收、自建、共建。
接收个人和团体机构的口述历史文献一直是图书馆的一大传统,例如:国家图书馆就积极鼓励各口述史团队将采集到的口述文献与其合作,同时也表示愿意将这些口述史料收入馆藏,并将其数字化之后于网上向公众开放;2014年,上海图书馆接受收藏了作家叶永烈捐赠的文献资料,其中就含有丰富的口述史料。接收口述史料,能为图书馆的口述历史资源开辟出一块新的领域,不仅可以节省口述历史产生的成本,也能扩大口述史资源的的收集和利用取得范围上的扩大。
自建则是指图书馆通过自己的人才与技术、投入财力、物力去开展口述历史文献资源的采集工作,进一步完成资源库的建设。如:顺德市图书馆建设的口述文献资源库,其资料来源就是通过自身访谈完成的;吉林省图书馆也是依靠自身力量完成了对抗联老战士和抗联子女的抢救性口述史采访,完成了“东北抗日联军专题资源库”的建设。
共建是指图书馆通过与其他机构合作(例如档案馆、社会媒体等)的方式完成对口述文献资源的采集、征集或者购买。例如:杭州市图书馆的“水墨杭州”口述项目,最早是想通过自建模式完成口述文献资源的采购,后来又联合相关机构、电视台,直接购买了相关的口述史料及纪录片;国家图书馆也大力呼吁全国各地的图书馆都参与口述史料的采集和利用工作,共同打造口述文献的收藏与分享平台。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国内各个图书馆在口述历史文献资源的建设中,大多采用三种模式混合的建设模式。例如,湖南图书馆的口述历史项目在自建的同时,也通过外部渠道获取大量的口述史料,如从书籍、报刊中去摘录相关资料。所以说,当前国内图书馆的口述资源的采集都没有一种特定的模式,建设的途径呈现多元化,这对拓宽口述历史文献资源的来源也是有所裨益的。
3.4 以口述项目为依托,培养专业人才
随着口述历史实践的发展与深入,对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他们要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还必须注意采访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掌握采访的技巧,在利用这些口述历史文献的时候,还得就编研和出版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避免产生著作权等问题。基于此,口述历史人才的建设工作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很多图书馆机构也都纷纷展开了相应的口述史人才培训工作。如:2012年,中国女性图书馆组建中国妇女历史研究中心,专门用于口述历史访谈员的专业培训;2014年,湖南图书馆与三湘都市报、湖南师范大学联合建立“湖湘口述历史研究实践平台及青少年口述历史培训基地”,专门培养开展口述历史工作的青少年人才,旨在准备为口述史工作储备人才。
4 启示
4.1 发挥自身优势,做好项目规划
口述文献资源作为图书馆的重要馆藏资源,不但丰富了馆藏,弥补了在馆藏文献方面的一些空白,同时对传承和保护中国优秀的文化历史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成为研究中国历史的优势资源。从国内各级图书馆开展的口述史项目不难发现,图书馆想在口述文献资源的建设工作上有所作为,首先必须结合自己的区域特色或者馆内优势,对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基础资源做好梳理工作,在理清本地区文化脉络的基础上提炼出该地区的文化价值,明确口述文献资源的收集范围。其次,確定口述历史工作的采集主题,做好主题分类及挖掘重点名单,由此找到口述史项目的切入点,进一步去规划有特色的口述史项目。文化资源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地方特色、民间习俗、艺术、传说、谚语、故事、典故、歌谣等,想要通过口述历史方法去准确客观而科学完整地反映这些历史文化,就必须找准角度,做好主题分类。如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口述历史文献片《为了可爱的中国》,它的主题非常鲜明:“为了新中国的理想而奋斗牺牲的精神”。整个片子主要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配以照片、字幕、照片,加上解说,图文并茂特别具有感染力,得到了很多专家的高度评价,是一部口述历史文献片的成功之作。最后,在确定好口述历史主题之后,就要留心和注意相关的有价值的资料,想尽办法地去扩大线索,做好筹划工作,尽可能全面的去收集相关历史资料。
4.2 取得社会支持,加大宣传力度
近年来,虽然口述历史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但是总体而言还是没有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化、全球化的冲击,民族文化意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很多依赖于口传心授的“无形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正面临失传危机,如曾有“邵阳花鼓走天下”之美誉的邵阳花鼓戏一度面临生存危机。因此,作为文化建设阵地的图书馆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宣传这些文化的历史责任,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文化意识,通过宣传开展口述历史项目的意义,增强更多人的口述历史意识,从而争取到更多的人来关注口述历史,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这样不仅能获得更多的口述历史资源线索和相关资料,也能取得相关人士的在经费、技术上的支持。同时,也要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口述历史文献资源的思想认识,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中转变自身的观念,认识到口述历史文献资源的建设也应该是图书馆开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4.3 加大培训力度,提供人才保障
跟其他文献资源类型相比,口述历史文献资源有其特殊的存在与形成方式,其采集工作业务性高、知识专业性强,因此口述历史项目的顺利开展需要的是具有相关业务能力的专业型人才,图书馆必须注重通过各种课程培训和学历教育来培养口述史人才。从当前国内开展的口述历史项目时间来看,口述历史仍未形成完备的理论与方法,缺乏系统的工作规范,关于口述历史采访、出版、研究仍缺乏统一的规范,很多从事口述历史访谈的工作人员也缺乏一些必要的口述史常识及相关技能[8]。因此,想要发展口述历史,各级图书馆还须联合相关的机构与资源,加强口述史人才的培训,通过举办专业的培训、实地调研培训、口述史专题讲座、会议讨论等一系列的方式对馆员进行口述历史的理论与技能培训,为口述史输送人才,最好还能组建专业化的口述历史团队,让他们能用专业化的方法去完成口述历史的各项工作,包括资源的采集、整理、宣传、利用等等[9]。
4.4 利用网络平台,发挥技术优势
口述史从产生和发展来看,离不开现代技术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其文献的产生与利用都与技术息息相关。在这网络技术和媒体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微博、微信和各种客户端都能成为开展口述历史工作的技术平台,图书馆可以抓住这一契机,利用新技术、新媒体展开口述历史的工作,如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的口述历史资源线索,获取口述历史相关资源,通过网络平台推送口述历史资源与相关服务,推送口述历史相关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口述项目的开展,也有利于口述历史这项工作的普及与推广。
参考文献:
陈俊华.“创造史料”的图书馆:口述历史在地方文献工作中的应用[J].图书情报工作,2007(5):130-133.
全根先.口述史、影像史与中国记忆资源建设[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24(1):10-16.
田苗.人本活态抢救分享[N].中国档案报,2016-03-28(003).
夏雨雨.口述历史人物访谈工作实践:以湖南图书馆抗战老兵口述历史工作为例[J].图书馆,2018(3):95-98.
祁兴兰.国内图书情报档案领域口述资料研究进展及特点[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9):121-128,142.
中国女性图书馆妇女口述历史项目介绍[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2(3):39.
胡立耘.基于口述历史的图书馆延伸服务[J].图书馆,2015(12):15-22.
郑松辉.图书馆口述历史工作著作权保护初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6(1):104-110.
涂志芳.基于案例的公共图书馆口述资料收集利用调研[J].图书馆学研究,2014(12):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