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想法
2019-06-25胡利清
胡利清
摘要: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数学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的基础。有效的数学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节约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时间。在课堂和作业中能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沟通师生感情等。本文从四个个方面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进行不同点的导入,并进行比较研究,阐述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合理的教学、布置作业、检查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成果。
关键词:有效性;课堂教学;复习;作业设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1-0016
一、农村初中学生的现状
随着城市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隨着社会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农村学生不断向城市转移,而转移的学生,往往具有一定的家族基因优势,家庭的教育观念也比较强。而农村初中学生的质量不断下降,数学成绩参差不齐,后进生面大,尖子生少,学生普遍缺乏自觉性和刻苦学习的精神,对学习信心不足。很多学生学习数学不投入,上课不专心,课外不积极预、复习,作业应付或抄袭,而被动学习的学生不在少数。
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针对学生状况,教师在学校教学里,发挥教师的各项职能,应充分利用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让学生的学习踏实有效。教师要设法改变学生平时对数学学习的思想认识,不断督促学生,让学生养成在校认真努力的习惯。巧妙安排课堂、作业,让学生在校提高效率;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偷懒、拖拉等行为想尽办法改变。对于家庭作业的布置,应当联系课堂,综合安排,并设法对学生的回家作业情况进行监督和恰当评价。经探索有如下几点。
1. 课前初入皮毛,让预习踏实有效
学生的课前预习为学生的课堂参与、知识掌握奠定了基础。根据学生的不同状态,对于不同知识层次和行为习惯不同的学生选取不同的办法布置预习任务。
在农村初中,学生的层次基本较低,自学习惯也不是很好。因此教师如何让预习更为有效呢?首先可以对学生的基础性预习进行条理性布置。比如课本概念和定理读5遍并背出,课本例题看一遍,自己再做一遍。课本上的做一做和课内练习需要完成。让学生找出自己在这些学习中的问题。当然,对于层次较高的学生可以布置拔高性的预习内容。比如可以安排相应的课本作业内容,同步预习稿等作业内容。然而这些预习内容都离开学校,离开教师监督,需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由于学生的自觉性不够,如何来保证学生完成这些内容是关键。笔者提出以下办法:(1)教师课前检查和课堂提问;(2)家长在家里进行有效监督;(3)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教师可以采用建立班级QQ群或微信群,学生的朗读、背诵作业可以直接在微信群里展示;学生的部分书面作业可以在微信群里检查。
2. 尊重学情,合理实施教学过程,让课堂有效
根据学生预习的基本状况,教师完成一节生动、形象、有效的数学课,是数学学习有效性的关键。特别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由点到面、有浅入深、承上启下、环环紧扣、条理清晰,让学生听得清楚,学得明白,想得深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
(1)精心设计课程,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讨论问题、掌握方法、积累经验最好的园地,也是教师和课本知识的展现地,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地方。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架设起数学与生活这座桥,让学生往返于数学与生活之间,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然地学习“现实的数学”。从而使学生有兴趣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教学《认识不等式》一课时,首先提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实例。教师带着儿子在五一假期开车去乌镇旅游。公路上的限速标志对速度有何要求?如果把速度设为V,那么可以用怎么样的式子表示这种关系?
走到门口,120cm以下的儿童票半价,如果设孩子的身高为x,那x符合怎么样的要求才能半价?
进入景区……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次旅游把不等式这节内容融合进入进去,把学生带入旅游,带入数学。
(2)引领学生,体验过程
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底子薄、基础差,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特别要注重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即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充分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暴露知识的背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感知、发现、归纳,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过程教学中,笔者特别注意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保护学生参与的热情。
例如,在九年级上数学《圆》第二课的学习中,可以做如下处理。首先可以让学生用圆规在纸上做一个圆,并追问如何确定一个圆。其次,教师要求学生任意作一点A,过点A作圆,可以做多少个?学生动手尝试并回答问题。然后任意做两点A、B,让学生尝试如何思考如何过两点作圆?并思考和总结圆心在何处?最后研究三点确定圆的问题时,可以先问学生如何任意三点可以确定圆吗?让学生掉进“坑”里。如下面三图:
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师生互动,然后总结知识和技巧。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要求起点低、步子缓、层层落实、各个突破,而且要抓住要点。通过设疑,引疑,质疑,充分暴露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疑惑和失误,从而在学生亲身体验“失误”的过程中化解难点,使学生产生“顿悟”的心理效应。
(3)分层训练,个有所长
课堂教学是教学双边活动,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尤其对于农村初中而言,教师的主导既要作用于后进生,又要充分发挥优等生的作用。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对于优等生要善于发掘他们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解决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加大思维的训练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