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导向改进高中物理教学
2019-06-25付宝华
付宝华
摘要:在新时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从高考的导向着手来改进高中物理教学,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物理学习观,正确对待此学科的学习,以便于学生可以从容应对高考,取得更好的成绩。本文从高考导向背景入手,对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以高考为导向来对高中物理教学的改进策略进行探讨,仅供同仁研究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高考导向;现状;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1-0008
纵观近些年的高考理综物理学科考试的知识点和题型,不难看出,考试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分析、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实际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仍需以高考为导向来改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能力、成绩及素养。下面将以高考为导向谈谈改进高中物理教学的相关问题。
一、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1. 教师的教学现状
毋庸置疑,新高考导向为高中物理教学提供了思想指导,但教师如何理解此思想指导,开展教学活动,直接关乎今后高中物理教学的大方向。通过对目前我国各地区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现状来看,部分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仍十分单一,如此僵化的教学模式和新课改教学的要求是完全不一致的,这也是目前有些高中物理课堂常呈现出被动式教学状态的根本原因所在。教师以高考为教学前提,学生以高考为奋斗目标,此种偏于一隅的教学思想观念,必然难以推动物理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生本”理念既是新课改的最大亮点,也是高考导向的重要体现,今后的高中物理教学必须要遵循此教学理念。
2. 学生学习的现状
在新课改和高考教育背景下,其本质都在于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就从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学现状来看,学生仍不具有自主学习及探究的能力,并且课堂中师生严重缺乏互动,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此外,部分高中生在学习物理学科时,仍存在“厌物理、怕物理”的学习心理,此因素的存在,会进一步降低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还会对师生间的关系造成不良影响,这势必会导致物理教育面临师生关系僵化的困境。这样并不利于学生好学、懂学及长远发展的教学,和新时期的高考导向是完全不一致的。
二、以高考为导向改进高中物理教学的策略分析
物理课程作为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科目,其在高考中的重要性仍十分明显。对此,在以高考为导向改进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针对目前教学中的问题,以针对性的策略进行优化,另一方面也需要立足于新高考精神,以生为本的构建高中物理课堂,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及素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落实。
1. 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物理教学的“活跃性”
在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学和高考中,之所以总是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及成绩,是由于教师总是习惯运用“牵引式”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使得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为此,在新课改及新高考的导向下,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要明确物理课程在高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优化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评价。所以在新时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多元化、创新的教学方法,在提高物理教学“活跃性”的同时,为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相信在此种教育背景下,物理教学就可以彻底从为了高考而教的教学中解脱出来,围绕学生素养的培养而教学。学生也会树立正确的物理学习观,端正物理学习态度,从心理上接受物理学科,从而进行快乐学习、思考与发展。
2. 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无论是新课改理念,还是新高考导向,都倡导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为此,在实际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這样既能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又能够为物理教学夯实基础。在设计探究性教学活动时,切不可随意,需要对教学重难点及学生的个性、认知等能力进行了解,达成对学生知识、能力及情感的培养目的。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首先,利用教学情境来抛出问题;其次,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假设,小组进行全面性探讨;再次,由小组制定具体的计划,并让学生以实验的方式进行探究;最后,各小组展示实验方案,选择出最佳的实验方案进行验证,让学生自主得出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以高考为导向来进行高中物理教学,教师与学生都需要从为了高考教学的错误观念中走出来,将新课改及新高考导向结合起来,以生为本、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出兼具知识、能力、素养的综合型物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余小芹.浅谈新高考形势下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转变与策略[J].高考,2018(26).
[2] 杨异秉.新高考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分析[J].新课程(下),2018(10).
[3] 刘雪梅.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27).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安市第九中学 36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