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践行正面管教理念
2019-06-25罗东丽
罗东丽
〔摘要〕正面管教的教育方法提倡和善与坚定,既不惩罚也不骄纵,鼓励、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逻辑。通过有效的正面管教,培养孩子的自律、责任感、合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论文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和个案辅导中践行“正面管教”,并将其实践效果记录成案,为更多人学习和使用“正面管教”提供参考。
〔关键词〕正面管教;课堂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6-0065-04
一、问题提出
每周一节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学生的挚爱,也许因为课堂内容比较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也许是因为课堂氛围有着较好的良性互动,更多是因为课堂中设计比较多的活动体验……问题也随之出来了,有个别学生在活动的时候打岔,不按要求做活动,或自己玩出新花样,或和同桌相互打闹。怎样才能让课堂既生动又有序,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找到乐趣呢?我想正面管教会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利用“我信息”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善而坚定”地引领学生的行为,专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去惩罚学生。
一次我在办公室看资料,旁边来了一位家长,原来是一位新班主任(刚毕业)把家长叫来的。班主任滔滔不绝地诉说着这位学生在学校的种种劣迹,一次又一次地拿别的同学的东西,甚至还偷走同学的贵重物品(手表等)。家长很无力地回应说,“我就不明白,他要什么我们都买给他,他为什么还要偷别人的东西。”班主任也不解地说:“我也不懂他呀!”家长和班主任一直表示对学生行为的不理解。我在心里想,如果他们都能学习“正面管教”,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和原因,也许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于是我建议让这位学生来尝试找我聊聊,运用“正面管教”,我也许能找到他“偷窃”行为背后的信念和原因,并和他一起探讨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简称P D)基于阿德勒、德雷克斯心理学理论,简·尼尔森和琳·洛特发展完善,正面管教的教育方法提倡和善与坚定,既不惩罚也不骄纵,鼓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逻辑。通过有效的正面管教,培养孩子的自律、责任感、合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简·尼尔森与琳·洛特合著了《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一书,并为老师和学生开发出一套充满丰富的体验式活动指南。本课题就是围绕着心理教师在学校的中心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课和个案辅导中如何践行“正面管教”,并将其实践效果记录成案,为更多人学习和使用“正面管教”提供参考。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过于和善,就像芦苇,风一来就左右摇摆,给孩子自由但没有制定规矩,那么无限制的选择就会让孩子不知道边界在哪里,很容易以为自己拥有所有的权力,在家是霸王,在学校不听老师。但如果过于坚定,又会像水泥板,硬邦邦得不能让人靠近。家里有一堆的规矩,但没有自由没有选择,则会让孩子对你唯命是从,只因为你是父母。和善而坚定,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家里的一分子,而不是宇宙的中心。你了解孩子的个性,并能够在不挫伤孩子心灵的前提下设立界限。
在实施正面管教时,以正面管教的五大要素为依据:(1)是否帮助孩子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2)是否尊重和鼓励孩子(和善而坚定并行)。(3)是否长期有效,而不是短期有效(备注:短期有效的是惩罚)。(4)是否教导重要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5)是否激發孩子发现自身的能力(备注:我们经常批评孩子,让孩子越来越没有自信)。
人的行为只是露在水面的冰山一角,我们要关注孩子深层次的信念和想法。正如创始人鲁道夫·德雷克斯反复说过的那样,“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孩子的不当行为,其实都可以归结为四个目的:需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利、报复、自暴自弃。请记住孩子最惹人讨厌的时候,往往是最需要爱的时候。孩子感觉好时才会做得更好。因为好的状态才会激发好的行为。
三、行动实施
(一)正面管教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的应用
教室里的氛围是自上而下形成的。当一位老师的和善加入奖励,坚定加入惩罚时,学生对自身价值的判断就会变得困惑:“我现在是个好学生,还是个坏学生呢?”但是,当老师和善与坚定并行时,就能帮助学生成为负责任、值得信赖、适应力强、机智、被赋予力量、有能力、关心他人和自信的人。我们正面管教的老师会寻找机会帮助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允许自然后果发挥作用,实际上是一种管教选择。
1.犯错误是学习的大好机会
和善而坚定的领导者,会让学生知道错误是学习的机会,世界上的每个人都会不断地犯错误。因为我们都会犯错误,所以更有益的做法是把错误当作学习的机会,而不是表明自己能力不足。当全班学生都真正理解了他们可以通过犯错误来学习时,每个学生作为个体就不会介意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了。他们会将错误看作是从同学们那里获得有价值的帮助的机会。(活动:犯错误是学习的大好机会)
2.运用鼓励,而不是赞扬和奖励
鼓励,能让学生们知道,他们做了什么与他们是怎样的人不是一回事,并且让他们知道,他们会因为自己的独特之处而受到不加评判的珍惜。(活动:鼓励来了)
3.在学生的帮助下设立日常惯例表
日常惯例会让学生有一种秩序感和稳定感。当每天的事情有一个平稳的节奏时,生活对每个人来说都更轻松。一个惯例,就是学生知道能够期待的一件事情。惯例本身就会成为“头儿”,所以,老师或学生就不用再支配接下来该干什么了。学生们听到“谁能告诉我,惯例表中的下一项事情是什么”,要比听到“我需要你们现在开始读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更能感觉到自己的力量。建立惯例产生的长期好处是安全感、平静的氛围和信任。惯例还有助于学生培养人生技能。让学生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感觉自己很能干,并在教室中合作。(活动:建立自己的日常惯例表)
4.建立情感联结
强有力的科学证据表明,增强学生与学校的情感联结,会使学校的教育更成功。这种联结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参与、学业成绩、出勤率和完全率的同时,还会减少旷课、打架、恃强凌弱和破坏公物的行为。情感联结,就是学生相信学校里大人们关心他们的学习,并将他们作为个体来关爱。以下七种因素影响着学生对自己学校的积极依恋:(1)有一种归属感,并感觉自己是学校的一分子。(2)喜欢学校。(3)意识到老师是支持和关爱自己的。(4)在学校里有好朋友。(5)致力于自己现在和未来的学业进步。(6)相信学校的纪律是公平和有效的。(7)参加课外活动。(活动:他们知道你的关爱吗?)
(二)正面管教在个案辅导中的应用
当我们重新来看待不良行为,其结果对孩子和大人就都是令人鼓舞的。正如鲁道夫·德雷克斯反复说过的那样,“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德雷克斯发现,当孩子们丧失信心时,他们会为自己选择四个不恰当或者错误的目的。之所以称为错误目的,是因为这些目的建立在该怎样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观念之上。所有人的首要行为目的都是归属感和价值感。寻求过度关注或寻求权力有助于他们获得归属感;报复会使他们在没有能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经历中受到的伤害得到补偿;放弃是他们的惟一选择,因为他们真的相信自己不够格。
1.寻求过度关注——我为什么要偷同学的东西
前文提到的那个案例,后来我和当事人聊,才知道当事人的父母正在闹离婚,原因是当事人的父亲有第三者,当事人的母亲赌气外出去广州工作。当事人心情很低落,感觉自己被抛弃。偷窃,对于当事人来说,也许是填补心灵的某种空虚。但是,物质的占有欲并不能满足他内心的空虚。我引导当事人和父母表达自己内心的需求,同时经常主动问候当事人,让他感觉到,即使他的行为不当,也不会失去老师对他的关爱。这样持续一年的关注,当事人早已经没有偷窃的行为,而且还很主动参加学校的志愿者活动,主动为同学和老师服务。他内心有爱,也有爱的流动。
2.寻求过度关注和权力——我打死你
当事人每一节课都被科任老师投诉,他总是有那么多的小动作,打岔等。老师提醒他,安静两分钟,之后又躁动起来了。有时候他还故意说一些出格的话,让老师关注到他,或者引起班上同学的关注。在上数学课时,当事人又出位和同学讲话,坐在隔壁的副班长叫当事人回归座位,安静下来,当事人抄起扫把,打伤了副班长的大腿和手臂。当事人及其父母,副班长及其父亲、德育副校长在会面时,当事人因为副班长爸爸的一句训斥,又再次抄起了扫把,想要打架,还扬言说:“来啊,我打死你!”
和当事人的父母聊天时,当事人的父母说他小时候也经常与人发生冲突,当事人很容易被激惹。于是,当事人每次遇到冲突情景时,自我防御意识很强,马上抄家伙保护自己,攻击他人。这样做其实是在保护自己,因为当事人觉得周边很危险,扫把等工具能保护自己。但是,过度的识别危险情景和自我保护,会激化矛盾,伤害到他人。因此,应该冷静下来,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专注于问题解决。
3.报复——我不想和爸爸说话
当事人是挺自觉上进的一个女孩,比较内向,不善表达,长期和妈妈生活,对妈妈感情比较深,对奶奶和爸爸感情比较淡。小时候需要爸爸和奶奶照顾时,回去次数比较多,现在长大不需要人照顾了,会选择自己待在家里,心里有些抵触回家。其中一个原因是大伯的女儿——堂姐,因大伯和大娘离婚,和当事人爸爸和奶奶一起生活,当事人最近回忆起来,觉得爸爸和奶奶更疼爱堂姐,特别是爸爸小学初中接送堂姐,她心里会吃醋,觉得现在堂姐读大学不在身边了,才想对自己好。现在拒绝和父亲说话和聚餐,其实是在报复父亲。
对于父亲,当事人其实是有期待的。她希望父亲能少花钱,多赚钱,好好生活,让别人能瞧得起。我引导当事人看到父母双亲的爱,也看到他们对当事人感情的拉锯,希望她可以主动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对爸爸的失望和期待,都要学着表达。表面上家庭是分离的,但是她是父母惟一的孩子,父母对她的爱一直都在。
4.寻求过度关注——我要吃安眠药
当事人说自己失眠,不能很好地入睡,同时存在考试焦虑。其实当事人成績很好,班上排名前五,年级排名前十。当事人神经绷得比较紧,回到宿舍也带书。对此,我引导当事人回去不带书,要带也只带小说,营造宿舍是休息区的氛围。当事人的班主任对学习成绩看得比较重,在班级管理中也渗透较多的学习竞争和压力。我引导当事人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对于老师的压力不全盘接受,看到真实的自己。对于父母传递的压力也不能全部接过来,例如妈妈说,你学习不好什么都做不了。万一我不能考上重点中学,我就不能上重点大学了吗?拓展当事人思维的面。
引导当事人承认自己的焦虑不安,并看到焦虑是在提醒自己抓紧学习。但同时也要兼顾身体,身体需要休息,休息时间到了就该休息。引导当事人失眠做放松训练,三个暗示后,当事人表示感觉很舒服。当事人放下元焦虑,感受身体给他的力量。他改变了生活方式,体验生活的多元化,不仅仅追求学习的高度和深度,还追求宽度、温度。
此个案看似是失眠和焦虑,其实是人际疏离和淡漠的问题,因此当事人的许多情绪和心事都无法安放。所以我引导当事人放点心思去经营亲子、同伴之间的人际关系。
睡眠是人类顺应自然的规律,是身体累了需要休息的机能。经过我的引导,当事人表示失眠状态好多了,上周日不用安眠药就可以睡着了。
5.寻求权力——我为什么要作弊
当事人是班主任推荐过来的,因为当事人偷看他人的物理卷子被发现,同时在化学考试的时候作弊,被级长发现。第一次见到当事人,瘦小清秀的样子让人不能将她和班主任级长口中的女孩联系起来。当老师们对她有道德色彩判断时(这是正常的,因为老师有道德导向),我更感兴趣的是,她为什么如此渴望成功,成功意味着什么,可以带来什么?她为什么如此逃避失败,失败对她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她为什么追求虚妄的成功,骗自己还是骗他人?在后面的谈话中,她提到了这方面的内容,例如成功的好处是她可以不因成绩差而被限制看电视,也不拖累自己所在的小组(黑星)。其实就是在寻求自己的权力,考试好了,就有相应的权力。她讲起自己以前初二期末考试的时候,她爸爸给她定的目标是30名,因为30名就可以考进初三的重点班了。很幸运的是,她也努力地考到了28名,成功进入了三一班。我想了解当事人怎么会有作弊的念头和做法,于是试图让当事人回忆当时的细节。当事人说自从上了初三之后觉得压力很大,特别是理科。在考试前的晚自修,在做物理题目做不下去的时候,她就想,老师月测前肯定会印刷试卷,她也许能在考试前知道月测的内容。于是她第二天就去油印室,骗油印室阿姨说物理老师让自己拿卷子,偷看试卷。这被班主任发现后,她觉得自己做得不对,但是这不能缓解她的焦虑,她晚上在家里担心自己的化学考不好,就继续想用自己的办法来处理,于是拿手机回来偷看。写到这里,我在想,她当时有多害怕失败,所以她来不及考虑作弊被发现的风险;又或者她在作弊上很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所以认为这是最捷径的成功之路。这些因为第一次建立咨访关系,和她还没有完全建立信任关系,我没有仔细询问。我也能感觉她有保护自己的意识,问到一些问题时,她闪动大大的眼睛,想想要怎样回答我的问题。没关系,我们还有下次访谈的机会,毕竟这第一次是班主任转介给我的。
理解孩子的四种错误的行为目的,能帮助大人们记住孩子是在通过不良行为告诉我们:“我只是想有所归属。”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
(三)正面管教在家庭教育中的实践
在心理辅导室,我们和孩子做辅导时,往往在后面会把家长叫过来,因为家长的改变会带来孩子整个家庭环境的改变,效果长期显著。同时,我校通过家长会和微信公众号的形式,把正面管教的信息传递出来。在本课题实施过程中,我校邀请了佛山科技大学的蒋莉博士,为家长们进行“智慧父母,正面管教”“青春,你好”等主题培训,让家长们掌握相关的正面管教的技能和工具。
1.工具:积极暂停角
当父母和孩子发生强烈的亲子冲突的时候,我们建议使用积极暂停角,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积极暂停角更多时候用在我们生气愤怒的时候,这时候我们的大脑是情绪脑,智商只有爬行动物那么高。
积极的暂停鼓励孩子先冷静下来,等我们感觉好起来,再来探讨这件事情。以前我们的隔离或暂停,都是采取惩罚性的态度,并对孩子说“去你的房间想想你都做了什么”。积极暂停角可以是孩子的房间一角,放些靠垫、音乐、书籍等,家里可以称为“快乐角”。
2.工具:“我感到”句式
孩子情绪稳定下来,父母和孩子沟通时,学会用“我”开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当我们生气时,习惯质问“你怎么考的?考得这么差?”而“我感到”句式,则表达为“我对你成绩单上的成绩感到很不安,因为我害怕你会错过好的高中。我希望你能再好好想想,良好的教育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当孩子们发生冲突时,我们习惯地质问“你怎么可以打你弟弟?”用“我感到”句式表达,则是“你打弟弟时,我真的感到很生气,因为我讨厌暴力。我希望你能想想表达你感受的其他方式。”
3.工具:特别时光
父母能为孩子做的最令人鼓舞的事情之一,就是定期按计划陪孩子享受特别时光。你可能已经在孩子身上花了大量时间,然而,“計划好的特别时间”与“不得已的时间”“随意的时间”相比大不一样。怎样和十几岁的孩子共度“特别时光”呢?给出以下建议:(1)不带评判地倾听。(2)停止唠叨。(3)一起散步。(4)一起听孩子喜欢的音乐。(5)一起做饭。(6)一起去外面的餐馆吃饭。(7)看他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8)和他们一起做他们选择的活动。(9)一起去骑单车或者徒步一段路程。(10)邀请他们的朋友来家里度过周末。
四、结果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心理个案辅导、班主任培训、家长培训等形式,让师生、家长学习正面管教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正面管教理念。在践行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并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经过实施正面管教,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有较大的提升。生活满意度是衡量主观幸福的重要认知指标,是指一个人依照自己选择的标准对自己大部分时间或持续一定时期的生活状况的总体认知评估,是在积极到消极连续体上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认识和评价,是某一社会中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参数。我们采用由张兴贵和何立国编制的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参加正面管教的学生施测,数据统计得出友谊的满意度、家庭满意度、学业满意度、学校满意度存在较高水平。
实施正面管教后,参与个体辅导的学生实现了良性的转变,家长和学生在亲子关系方面也有了较大的转变。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官窑初级中学,佛山,528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