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智能制造
2019-06-25张伟勋
文/本刊记者 张伟勋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制造行业也面对新的挑战。面对不断发展的科技改革浪潮,我国食品制造企业从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出发,从以创新作为原动力、以智能作为转型方式、关注环保问题,积极进行制造业转型。
天津爱波瑞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廖少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通过对食品生产所应用的机械设备进行智能升级,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速度以及产品准确度,提高了食品安全等级,同时促进了食品企业管理向着智能化发展,促进其转型升级。
智能化助力食品安全
中国调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食品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2019年版)》认为,“十二五”期间,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主线。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是完善企业组织结构、培育新兴食品产业、淘汰落后产能等。
2017年,科技部发布的《“十三五”食品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则明确,到2020年,我国食品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支撑能力显著提高,科技对食品产业发展的贡献率超过60%。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规模以上食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万亿元,预期年均增长7%左右。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发展持续推动消费需求由多转优,80后消费习惯、老龄化、二胎效应将引领未来食品消费市场的增长,生鲜、保健品、婴幼儿配方奶粉需求量开始增大。
光明食品集团与荷兰合作银行联合发布的《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报告》显示,中国的食品消费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潜力。预计在未来十年,中国的食品消费将增长50%,价值超过一万亿美元。
当前,消费者在日常饮食消费中愈发注重安全、健康等品质,趋向更高端的产品。这种消费需求的变化给食品生产商们带来了冲击,但是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廖少华表示,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那么,生产者如何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保障食品安全?借助智能制造之力,是一条可行之路。
在生产过程中,人为操作对产品生产、质量检测、产品数据采集和汇总等多个环节都或多或少会产生干扰,也存在数据与数据之间的信息孤岛等问题,这直接影响到食品的质量安全和企业经济效益。通过智能制造,食品生产商有更好的方法保障食品安全。
亚洲制造业联盟秘书长杨雯对记者表示,智能工厂利用物联网技术和监控技术加强信息管理服务,提高生产过程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人工干预,同时,智能工厂具有自主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实现了人与机器的相互协调合作,保障食品的安全生产。
华制智能的研究人员对记者表示,食品企业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将企业车间的零部件、机器、生产管理、运输车辆、工人甚至产品相互连接,提供包括生产过程控制、制造数据管理、底层数据集成分析、数据处理、上层数据集成分解等模块,有效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和数据传输的及时性,使得企业管理者能快速知晓可行性情报并作出决策,极大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益。
智能制造是传统食品企业转型发展的最佳途径
廖少华认为,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长远且广泛。最重要的是,食品安全问题会影响消费者健康。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它直接影响到企业运营,关系品牌声誉,并带来从法律诉讼到订单流失的一系列损失。借助智能制造的手段来优化食品安全,将机器智能和人的智能真正地集成在一起,是提高生产效率并保障食品安全的最优选择,也是传统食品生产企业转型发展的最佳途径。
智能制造作为我国当前各个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将带来的经济效益有了更加全面的数据支撑。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近几年来我国遴选出的305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实现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7.6%,能源利用率平均提升16.1%,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1.2%,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30.8%,产品不良率平均降低25.6%。
这系列数据的公布让更多企业坚定了走智能化生产的道路。
然而,食品工业作为我国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历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却不尽如人意。统计数据表明,尽管当前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数量已达305个,食品工业相关项目却仅有21个,占据份额还不到7%。
智能制造是世界制造业的未来
以2018年为例,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99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食品工业仅占据6个。分别是:河北省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植物提取物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上海市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乳制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安徽省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坚果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安徽省合肥泰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检测分选装备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山东省山东景芝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白酒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试点示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麦趣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特色食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可以看到,当前我国已经遴选出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中,酒、乳品占据多数,坚果产业虽为后来者但连续两年有企业入选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说明在这些品类中企业集中度更高、企业生产实力更强。
业内专家认为,未来我国食品工业相关企业还需继续发力智能化升级改造,推动智能制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实现自身飞速发展。希望未来能有更多食品企业实现智能化,推动自身发展加快。
机器餐饮服务已经走向市场
食品工业自动化打造智能制造新路径
近年来,生鲜电商如盒马、京东等零售商开始布局机器人餐厅;海底捞斥资1.5亿打造的“无人餐厅”2018年10月在北京正式营业,不论是从顾客点餐后的配菜、出菜、上菜环节都通过人工智能自动化来进行。
在整个食品工业链中,食品的加工和包装是机械制造业最核心的一部分。而近年来,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以及各种能源的缺乏,迫使食品加工行业内各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飙涨,食品加工的自动化生产是必然的趋势。
在食品生产链中,机器人适用于食品包装、食品安全以及食品卫生等多道工序中。尽管与机器人应用的其他领域相比,食品行业的机器人技术发展和应用都最为缓慢,但随着整个食品供应链的完善,餐饮自动化成为近几年来餐饮行业的热词,也是餐饮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餐饮行业的革命已经正在加速跨步。通过大数据在食品和营销等环节加注,从客户的排队、点餐、取餐、结账等环节到商家的菜谱研发、净菜、配菜甚至做菜,食品包装等都进行着自动化操作。全球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被应用在现代化生产线上。据机器人网编辑根据公开数据整理,全球大约有54%的餐厅和酒店均已实现产业流程自动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在工业制造领域大显身手。机器人的应用,不再局限于工业、服务业,食品行业也迎来了新的机器人食品制造,即食品自动化。有数据表明,预计2022年,我国食品自动化市场将扩展到千亿级。目前,机器人已在农业、初级食品加工和二级食品加工等都实现了应用落地,其最大优势除了大大提高了行业效率,还极大的减少了人们的安全隐患。
廖少华认为,尽管我国的很多机器人中高端产品不论是技术还是营销策略上与国外都有着明显的差距,但是我国的食品机械产品、食品机械制造技术一定会更加成熟,更加信息化、数字化、精细化、高速化、自动化,也必然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延伸阅读:
长沙市推进智能制造聚力食品安全
近日,长沙市推进智能制造聚力食品安全现场观摩会在浏阳举行,来自长沙市各区县(市)的食药工商质监部门负责人及70余名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通过现场观摩、政策解读、座谈交流等形式,进一步了解食品企业实施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共同探讨食品行业的智能制造新路径。
长沙市副市长邱继兴、浏阳市副市长屈湘水参加活动。
浏阳是食品产业大县,共有食品及食用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387家。近年来,浏阳积极以“舌尖上的智能制造”助推全市食品安全,不断加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力度,加快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全市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稳步提升。2018年,浏阳有3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获批省、长沙市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车间),6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获批长沙市智能制造专项项目。
当天,与会代表先后参观考察了长沙市贵太太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盐津铺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实地了解我市食品企业在推动智能制造方面所做的工作。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浏阳市、望城县及盐津铺子、贵太太茶油、银洲食品等单位和企业代表分别作了经验交流;长沙市工信局负责人对产业智能制造有关政策进行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