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期对苏北沿海区域盐渍化中低产田不同水稻品种生长特性的影响
2019-06-25吴明昊朱孔志丁世峰戴乾翔杜希宽
吴明昊 朱孔志 丁世峰 戴乾翔 杜希宽
(江苏金色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盐城市 224100)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为此,国家制定了到 2020年增加5×1010kg粮食的规划。多年来,江苏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力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生产效益稳步提升,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由于江苏省耕地资源有限,再加上工业和城乡占地等,导致全省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从而造成依靠原有耕地已难以保证粮食总产的局面。因此,开发利用并改造江苏沿海区域盐渍化中低产田是解决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之一[1]。
江苏沿海区域盐渍化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连云港市、盐城市和南通市。因受不同程度盐渍化影响,稻麦两季的产量为4.5~12 t/hm2,这说明盐渍化中低产田的粮食增产潜力巨大。但这些盐渍化中低产田季节性返盐、土壤养分淋失问题较为严重,加之尚未形成完善的耐盐粮食作物育种、中低产田土壤综合治理、作物栽培与耕作、全程机械化等技术体系,从而严重影响了江苏省粮食持续增产。同时,新围垦的滩涂盐土田块,由于土壤盐分高、土壤养分瘠薄、改造年份短、农业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粮食生产遇到了诸多困难。因此,深入开展耐盐稻麦品种选育、中低产田土壤综合治理、作物高效绿色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示范,对于进一步改造利用盐渍化中低产田、提高江苏省粮食总产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笔者利用两个不同的水稻品种,在盐渍化中低产田中开展播期对水稻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研究。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8年设在盐城市大丰区三龙镇稻麦原种场试验基地内,供试田块为砂壤性土壤,土地平整,肥力均匀,排灌方便,形状规整,前茬作物为小麦,土壤有机质含量1.94 g/kg、全氮含量11.3 g/kg、有效磷含量10.8 mg/kg、速效钾含量175.0 mg/kg、全盐含量3~5 g/kg、pH 8.9。
1.2 供试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及来源见表1。
表1 供试水稻品种的审定编号及品种来源
1.3 试验设计
试验选用两个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淮稻5号”(A)和“南粳2728”(B),采用机插秧方式秧盘育秧,设6个播期,分别于5月18日(1)、5月25日(2)、6月1日(3)、6月8日(4)、6月15日(5)、6月22日(6)落谷,秧龄20 d,分别于6月4日(1)、6月11日(2)、6月18日(3)、6月25日(4)、7月2日(5)、7月9日(6)插秧,株行距均为12 cm×30 cm。具体处理编号分别为A1、A2、A3、A4、A5、A6、B1、B2、B3、B4、B5、B6,每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20 m2。各处理其他田间管理均保持一致。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考察记载水稻生育期(即播种期、移栽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在不同生育期,选取有代表性的10穴测生物量变化,同时在水稻成熟期,考察水稻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其中,株高选取有代表性的植株10穴,测量每穴植株从茎基部至穗顶(不包括芒长)的长度并取其平均值;在基本苗的定点处调查有效穗数(抽穗结实少于5粒的穗不算有效穗),取3个重复的平均值;穗长测量从穗节至穗顶(不包括芒长)的长度,取5穴全部稻穗的平均值;千粒重在考种后晒干的实粒中测定,每个水稻品种各随机取3个1 000粒分别称重,其差值不大于其平均值3%,取2个重复的平均值。数据分析采用EXC EL和SPS S数据处理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2可知,播期对不同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存在显著影响。同一品种中,随着播期的推迟,水稻全生育期有所缩短,成熟期也相应推迟,且同一品种不同播期处理间全生育期和成熟期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相同播期,不同品种间生育期差异显著,其中,“淮稻5号”全生育期比“南粳2728”长,平均全生育期长3.5 d。“淮稻5号”不同播期处理的全生育期相差24 d,成熟期相差11 d;“南粳2728”不同播期处理的全生育期相差27 d,成熟期相差8 d。
表2 播期对不同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影响
2.2 生物量
由表3可知,两个水稻品种各个生育时期的生物量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不断增加;同一品种不同播期处理间各个时期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迟播处理的水稻生物量和收获指数显著低于早播和中播处理,说明迟播不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表3 播期对不同水稻品种生物量的影响
2.3 产量及产量性状
由表4可知,播期间、品种间及播期与品种互作下,水稻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随着播期的推迟,“淮稻5号”和“南粳2728”的产量均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均表现为中播处理的产量明显高于早播和迟播处理,且越迟播种,减产幅度越大,而早播与中播间产量差值较小;“南粳2728”的平均产量高于“淮稻5号”。
由表4可知,同一品种不同播期处理间各产量性状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株高方面,随着播期的推迟,两个品种的株高均呈现先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有效穗数方面,除外B3处理,“淮稻5号”早播和中播处理的有效穗数均高于迟播处理,而“南粳2728”中播处理的有效穗数要高于早播处理,早播处理又高于迟播处理。每穗总粒数方面,随着播期的推迟,两个品种的每穗总粒数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结实率方面,两个品种的变化规律不明显,但结实率大体表现出随着播期的推迟而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可能是每穗总粒数降低后,养分比较充沛,保证了籽粒的灌浆,且随着播期推迟,籽粒灌浆期避开了高温环境,减轻了恶劣环境对结实率的影响。
表4 播期对不同水稻品种产量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随播期的推迟,不同水稻品种的全生育期均有所缩短、成熟期推迟,生物量均显著下降,收获指数、株高、产量性状及产量也均受显著影响,呈下降的趋势。水稻生长期间的气候条件,尤其是抽穗灌浆期的光照和温度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2],经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水稻播种期选在5月18日—6月1日较适宜,在此期间播种的水稻易取得较高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