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民族优秀文化的时代华章
2019-06-24吴颖
吴颖
【摘要】作为一部以纪录动态事件、介绍文化人物为主的微纪录片,《2018雅集兰亭》通过全面反映中国绍兴第三十四届兰亭书法节的活动盛况,弘扬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书法文化,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本文通过对这部作品创作特色三个层面的分析,提出了微纪录片是融媒体语境下传承和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最佳载体等观点。
【关键词】微纪录片;《2018雅集兰亭》;创作特色
2018年4月29日,《2018雅集兰亭》首次在CCTV-11与广大观众见面。这部作品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中国书协会和绍兴市委宣传部、绍兴市文化旅游集团联合拍摄,节目一经推出便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后,受众还在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观看该片,短时间内的点击量就突破百万。《2018雅集兰亭》共分为四集,每集时长为5分59秒,第一至四集分别介绍了书法节开幕盛况、展示了获奖者及其作品和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书法家”称号的高式熊和张海的书法艺术成就,同时纪录了“曲水流觞”等活动的盛况[1]。为此,笔者将结合《2018雅集兰亭》创作特色的分析,探索如何通过纪录片书写民族优秀文化华章的问题,以期为同类纪实作品的创作提供一点启示。
一、扎根本土文化,彰显时代特色
(一)纪录片注入新时代民族文化新精神
据《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7)》显示,我国电视纪录片每年产量巨大,其中国内省级以上电视机构每年制作纪录片约2.2万小时,较2015年的1.9万小时增长15.8%[2]。如何让文化类纪录片在每年如此高产的纪录片文化环境中,被全国观众所熟知和喜爱,难度可想而知。因此,这就需要纪录片制作者在内容的选取方面扎根本土文化,突出传统文化在当下的时代特色,注入文化以新的活力和生命。“何为传统文化,即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中、历史地形成的一种世代相传的文化,虽然该文化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它的民族特色、民族性不会改变,例如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情感表达等,都会不自觉地流露出其民族所固有的特性。”[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各地自然条件、历史沿革、人文特征、民俗风情各不相同,我国丰富多彩的优秀民族文化因此而形成,所以各个地方要根据自身的文化资源,寻找和筛选与众不同的纪录片创作题材。
绍兴地处江南水乡,有着2500年的城市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深厚。作为书法之乡的绍兴,可以充分利用该文化资源,通过纪录片的形式将书法文化传播出去,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向外界介绍了绍兴古城。《2018雅集兰亭》在书法圣地兰亭拍摄,这部纪录片一共有四集,每一集都紧紧围绕书法文化而展开。例如,第一集介绍了绍兴第三十四届兰亭書法节的开幕仪式。开幕式在一群身着民族服装的小学生高声咏颂《兰亭集序》中拉开帷幕,这些学生来自绍兴各个小学,而这些小学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都倾注了对书法文化的培养理念和思想。因此,《2018雅集兰亭》在将书法文化介绍给观众的同时,也向观众介绍了绍兴各个小学的教育理念。书法文化不仅仅在一些书法大家身上得到体现,更重要的是,将孩子们培养成学书法、爱书法的书法文化传承人,使书法文化扎根城市文化之中,将书法文化代代相传。
(二)“雅集兰亭”凸显民族文化新面貌
关于文化类纪录片的传播,要明确受众的基本定位,对不同地区和民族背景的收视群体的文化、心理特点要进行基本的细化,因此在选择内容题材的时候,要讲究针对性,努力寻找符合当下时代特色的题材,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文明史承载着大量优秀的民族文化,在岁月的激荡中不断沉淀,最终绽放出绚烂的文化光彩。同时,中国国土面积辽阔,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从而造成其对不同民族文化的传播环境和接受理解程度各不相同,在选择内容时,创作人员要明确并且不断思考全国观众想要了解本地文化的哪些内容,其普世的价值观导向如何,该如何结合当下时代特色传播本土文化。只有找准了全国观众的兴趣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预期的传播效果。全国不同地区的观众想了解绍兴、了解书法文化,主要是想了解在时代不断发展的当下社会,绍兴优秀的传统文化——书法文化,如何与当下绍兴的社会环境相结合从而展示出新的时代特色。例如《2018雅集兰亭》第一集,将开幕仪式与绍兴中小学生新苗颁奖仪式结合在一起,对在书法创作过程中有潜力的中小学生进行嘉奖和鼓励,凸显社会各界非常浓厚的人文关怀精神和对书法文化传承的高度重视。同时,为进一步扩大书法文化圣地兰亭的影响力,提升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的城市品位,首届百佳书法少年甄选暨兰亭书法营活动也全面启动。这一系列举动,说明书法文化的传播不仅限于书法作品的展示,更突出了新时代书法文化的传播需要与城市文化相结合,与城市人民相互动。
文化传播具有共享性和相通性等特征,易于被不同国家、民族的人们所认知,因此,文化传播类纪录片要扎根本土文化,在深刻理解本土文化的基础上,突出时代特色,这样才能更广泛地传播本土文化。
二、突出主题思想,展示经典国粹
微纪录片《2018雅集兰亭》通过对第三十四届兰亭书法节开幕盛况的呈现以及获奖书法家的作品展示,精心描绘出了中国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突出了新时代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大主题。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任务重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川文化是一个民族长期不断发展的产物,它深深根植于民族的血液之中,影响着该民族的价值观。中华民族在一个不断选择优秀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去粗取精,逐渐形成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对于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得到了更好地贯彻和发展,兰亭书法文化只是我国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的一个缩影。
(一)《2018雅集兰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2018雅集兰亭》一共有四集,每集片长不超过6分钟,主要内容包括:展示绍兴第三十四届兰亭书法节开幕式的盛况:通过介绍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的评奖方式展示其权威性;荣获书法兰亭奖的作者的学术成绩和创作背景;第三十四届兰亭书法节的晋圣仪式、开笔仪式和曲水流觞等活动[5]。
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播需要代代相传。第一集在一群身着民族服装的小学生高声朗诵《兰亭集序》中拉开了兰亭书法节的帷幕,社会各界人士包括书法界专家、文联成员、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等为在书法写作中具有一定潜质的中小学生颁发了“书法新苗奖”,以奖励这些未来书法文化的传承人。对于中小学生而言,能获得书法界前辈们的颁奖和鼓励,对于自己未来的书法学习、传承民族文化是一种认可也是一次激励。由此,《2018雅集兰亭》第一集便定下了优秀书法文化传承的基调。
第二集主要呈现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的评奖方式,与前几届相比,本次中国书法兰亭奖的评奖方式更具有权威性。第二集还集中介绍了7名获得铜奖的作者的书法作品,并对他们的学术成就和书法创作背景进行一一点评。纪录片一开始,画面背景出现了一幅由后代书法大家冯承素双钩填墨而成《兰亭集序》,与此同时,画外音响起,讲述本次评奖的流程和公平性、权威性、专业性、学术性等原则。同时,一一介绍了获得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的7名作者,他们是:柯云瀚、甘海民、樊利杰、金伯兴、张胜杰、徐畅、王玺[6]。在介绍这7位获得铜奖的作者的同时,也将他们的作品进行了展示,并对其作品分别进行点评。
第三集的拍摄手法和内容与第二集极其相似,着力介绍了7名获得银奖的作者的书法作品,并对他们的学术成就和书法创作背景进行一一点评,同时召开获奖者之间的创作交流会,通过交流会,使各个作者在书法创作中取长补短。这7位获得银奖的作者分别是:蒋乐志、张继、徐右冰、龙胜开、王晓光、李双阳、水赖右[7]。同样,在介绍这7位获得银奖的作者的同时,将他们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第四集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首先是展示两位荣获“终身成就书法家”称号的老艺术家的书法作品,这两位老艺术家分别是高式熊和张海,他们的书法作品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电视画面通过慢镜头的剪辑以及画外音的介绍,对他们的艺术作品进行展示。其次是关于兰亭书法节所举办的艺术活动,本次书法节将举办开笔仪式、晋圣仪式和曲水流觞等活动。
从第二、三、四集播出的获得铜奖、银奖以及“终身成就书法家称号”的作者的年纪而言,有中青年书法家也有老年书法家,这体现了书法文化不断传承的特点。年长者对于书法的练习时间、理解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高于中青年书法家,但是从获奖的作者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书法艺术后继有人,书法文化的传承者中不乏一群中流砥柱的中青年作者。同时,在第一集中,一群获得“书法新苗奖”的中小学生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他们将成为未来书法界冉冉升起的新星。这些信号都在告诉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将会在炎黄子孙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二)《2018雅集兰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在《2018雅集兰亭》中提到了本次兰亭书法节所举办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开笔仪式、晋圣仪式和曲水流觞。这些活动早在书法文化诞生之初就已经产生,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传承,如今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并没有抛弃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而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通过现代技术对其进行了创新和发扬。例如曲水流觞的活动,不仅仅继承了古人饮酒作诗的传统,同时通过手机、IPAD等介质,利用互联网技术将这一系列活动在网上进行传播,为手机屏幕前的受众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这些受众与在场的嘉宾一起饮酒赋诗,互联网技术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进行了创新,为受众构建一种超越时空的“仪式感”。
《2018雅集兰亭》虽然采取的是微纪录片的形式,时长较短,但是通过简短的4集节目,用时不到24分钟,便将兰亭的书法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受众通过每集5分59秒的微纪录片,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了书法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为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播打下了群众基础。而这种微纪录片的形式,也很好地契合了互联网时代下受众的阅读习惯,在技术上为书法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种思路。
三、拓展媒介平台,创新传播手法
面对信息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要将本地民族优秀文化对外传播就必须借助于互联网,通过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和传播平台。绍兴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来是文人墨客饮酒赋诗之处,亦有书法之乡的美誉。拥有如此优质文化资源的绍兴古城更需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从而提升书法文化的传播效果,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推广书法文化,传播中华优秀民族文化。例如《2018雅集兰亭》就借助了手机这一移动终端,对书法文化进行多平台传播。手机作为一种移动互联网的通信工具,在加大《2018雅集兰亭》的传播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观众們不仅可以通过电视的首播重播观看本部微纪录片,还可以通过手机下载央视客户端,通过央视APP直接在手机上观看节目。
(一)微纪录片迎合互联网传播技术特征
据CNNIC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网民规模为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与2017年相比提升了3.8%。我国全年新增手机网民6433万,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目前为止,使用手机移动互联网的网民普及率已经达到98.6%。网民最常使用的上网渠道之一即手机上网一[8]。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设备的日益更新和网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具有快节奏、易分享、平民化和短小精悍等特点的微纪录片的上传和下载变得非常方便,观看和分享这些视频主要通过微信朋友圈。全长不超过24分钟,一共分为4集,每集时长5分59秒的微纪录片《2018雅集兰亭》一经发布,立刻在朋友圈引起不小的轰动,并引发热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该作品迎合了网络时代受众的传播特征和传播心理。
(二)微信朋友圈加快熟人社会传播速度
在微信朋友圈中分享视频可以获得较高的关注度,这是因为微信朋友圈本质上是一种强关系群体,主要将线下的熟人社会关系通过互联网技术扩大到了线上微信朋友圈的交流。因此,微信朋友圈加速了熟人社会关系网中信息的传播速度,微信朋友圈分享作为传播的起点,借助网络状撤播方式,由点及面,从圈内的双向互动传播扩展成为大众传播,同时体现出强大的舆论引导功能。微纪录片在朋友圈中的裂变传播使得传者和受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同时还加强了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心理互动和情感认同。人们可以通过观看自己喜爱的作品发表看法进行交流互动,并产生思想上和情感上的共鸣。许多网民在观看了《2018雅集兰亭》后,对书法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深深的自豪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由衷赞赏,从而更加强化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的喜爱,对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由此可见,主流媒体应积极发挥和挖掘微纪录片的强大的传播功能,使纪录片的形式多种多样,在网络时代利用其短小精悍的传播特点,使其成为党和国家传递正能量、反映人民群众集体要求和愿望的有效载体。
结语
当前,纪录片创作题材的选择要努力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精准定位受众的需求,在不断提高作品质量和水平的基础上加强作品的吸引力。纪录片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人文关怀上,具体而言,是對人类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共鸣。具有强大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纪录片,都凝聚着创作者深厚的思想情感,包含着对家乡和民族的喜爱和崇敬之情。在《2018雅集兰亭》中,创作者在讲述绍兴书法文化的同时,包含着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之情,虽然仅仅讲述书法文化,但是通过书法文化反映的是国家对民族文化的重视以及国人对民族文化的喜爱。这种对某一民族文化的刻画和对大时代主题的观照,反映出纪录片创作者深厚的业务功底。微纪录片《2018雅集兰亭》的叙事脉络是线性的,是按照兰亭书法文化节的进行顺序讲述各个获奖作者的书法艺术,但书写的则是新时代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华美乐章。
参考文献:
[1]续写兰亭风雅 弘扬时代精神——第三十四届兰亭书法节暨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颁奖活动在绍兴举行[EB/OL].http://www.ccagov.com.cn/xwtj/201804/t20180418_402828.html中国书法家协会.
[2]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7) [EB/OL].https://chassc.ssap.com.cn/c/2018 - 01 -25/5 44520.shtml.
[3]金丹元,《电视与审美——电视审美文化新论》[M].学林出版社2005年3月版,第14页。
[4]翟淑君.《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民族性和人民性》[N].《青海日报》2018年11月5日第1版。
[5]第三十四届兰亭书法节、第六届兰亭奖作品展开幕[EB/OL].http://arts.c ctv.com/201 8/04/2 4/ARTIEbC vC c9WzFfoHgVbb9LB180424.shtml央视网.
[6][7]曹玉文.《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入选名单公示》[J].《中国书画报》2017年11月17日第1版.
[8]CNNIC.2019年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www.199it.com/arc hives/839540.html.
【作者简介】昊颖,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绍兴市哲社“十三五”规划课题《跨文化视域下绍兴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策略研究》,(项目编哥:135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