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培训系统问题及调整浅析

2019-06-24杨帆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改善方法企业培训影响因素

杨帆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2-165-03

摘 要 本文通过总结当前企业培训工作的主要影响因素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企业培训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对目前企业所采取的培训方式进行分析,总结各种培训模式的优势和缺陷。最后提出改善企业培训制度的方法,为我国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培训制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企业培训 影响因素 改善方法

员工通过培训学习可以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需求,进而可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因此通过构建合理的培训制度可以为企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进而有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而企业培训又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员工的行为、管理者的重视程度以及企业自身的培训文化等都会对其造成一定影响。

一、培训工作的影响因素

(一)企业体制对培训工作的影响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中,由此形成了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模式。而进入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原有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不再适用新的经济体制。在此背景下我国经济产业的结构已经发生改变,原有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已经不再适用新经济体制下经济结构。此外教育培训投资体制在新经济体制下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随着科技和社会进步,教育培训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以上几点是目前企业教育培训工作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目前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行政命令的方式依然存在。虽然在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负责人已经认识到员工素质对企业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数企业还是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来培训员工,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员工的培训是由人事部门负责,其他单位根据上级指示和自身情况执行相应任务。企业员工的培训任务主要由上级单位派发,各级机构负责执行,培训依据是通过行政命令方式来推进。

二是教育培训内容上不符合企业发展实际需要。员工的培训内容与员工的培训需求不同,长此以往,员工对培训失去信心,导致培训工作的恶性循环。

三是培训工作的短期行为仍然十分突出。企业在培训员工过程中没有确定明确的培训目标,培训目的只是为短期的项目服务,员工素质和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思想观念上的差距对培训工作的影响

思想观念的转变在短期内很难完成,公司各级人员对培训工作还存在着很多偏差和错误认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种方面:

一是培训当下流行的。企业培训没有明确目标,主要是一种跟风式培训,当社会中流行什么,就针对性地培训什么,毫无目的性,由此可见实际效果肯定不理想,培训缺少人员培训的长远计划和目标,结果只能是无谓地浪费企业财力、物力和时间。

二是培训组织部门思想固化。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通常企业会选择自身比较熟悉的内容进行培训。

三是员工对待培训的态度。有部分员工认为培训是上级交办的任务,领导怎么说下面怎么做,没有用心去学。

(三)培训文化的缺乏对培训工作的影响

培训文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其既包括企业培训制度以及培训组织的设置等,又包含企业上下对培训的理解和观念,其中包括员工持有的培训价值观等。通常情况下企业的先进程度和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可以由其培训文化来衡量。培训文化是企业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文化,其影响企业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影响较大。

二、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内容较零散

对员工培训需要有针对性,不同岗位不同职位员工对培训的需求存在不同,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年需要有针对性制定培训策略。因此培训之前需要做好员工的调查工作,并制定的培训目标和策略与实际相衔接,也可大大提高员工培训积极性。

(二)培训方式单一,培训计划落实不到位

企业培训总是走“老师讲,学员听”的老路,在培训效果上没有一个明显的提高。目前培训的授课老师通常只会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而不能建立相对完善和有效的教学体系,进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此外对于专业技术性强的内容,应加强实际技能操作的培训,增强学用结合,减少工学矛盾。

(三)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培训氛围弱

企业领导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培训效果,其中如果企业领导自身对培训工作不重视,甚至存在排斥,那么培训工作必定无法有效推行。培训过程中难免存在工学矛盾,但领导自身对其的认识和理解会直接决定员工培训程度和质量。企業如果想要提高生产效率,则必然需要通过培训等方法来提高员工素质,进而确保员工可以更好地开展工作。同时需要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并指定专人负责,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员工培训质量。而以上工作的推进都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因此企业领导如果不重视培训工作,其必然导致培训质量下降。

(四)培训工作缺乏政策约束,组织管理难度大

公司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都是单位生产经营的主要力量,日常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工作难以协调,对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缺乏机制和政策约束。由于培训过程中没有建立相对完善的考核体系,因此培训工作人员在组织培训工作时没有参考依据,同时也缺乏必要的管理工具,因此难以获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三、培训工作调整改善的方法

(一)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培训体系

建立完善的企业培训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其培训质量。企业培训工作会受到培训观念、手段以及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构建培训体系时需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并合理构建合适的培训体系。由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对培训影响最大,因此培训工作组织者在制定培训体系时,首先需要对企业背景等进行调研,分析企业实际需求,从而可以指导培训体系的构建。此外还要创新培训机制,通过构建多层次和多元化的培训机制来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在建立培训体系时可以考虑与高等院校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来提高企业培训质量。培训体系构建还需要考虑有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其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可以根据企业需要进行调整。

(二)建立专门的培训中心

企业建立培训中心可以很好地明确企业的培训目标,让培训工作更有目的性。此外通过建立培训中心有利于规模化培训员工,从而可以提高培训效率,节约培训成本。但是从目前企业培训的机构设置来看,还很难实现这一点。企业的培训一般属于人力资源部门管辖,如果单独成立培训中心,并逐渐向专业化发展,必须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培训师,建立完善的师资网格系统,通过合理配置培训导师和管理人员来保障培训的师资要求。此外可以通过聘用兼职人员来作为培训导师,既节约成本,由保障了师资的稳定性。企业自身建立的内部培训体系主要是通过培训员工,让员工能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由此可以看出其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工作需要,因此在培训过程中需要突出这点。通过大规模培训可以让员工迅速适应科技变化后的岗位工作,进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三)建立校企合作培训模式

企业通过与高等院校合作共同为企业建立相应的培训中心和人才中心是目前一种主流人才培养方式。当前我国大多数石油天然气企业都与高校建立的合作关系,高校帮助企业培训员工。目前石油天然气企业通过高等院校培训员工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针对专业技术人才,高等院校由于自身科研基础非常扎实,对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比较了解,同时又具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企业通过与高校合作可以提高其人才的培训效率。高校通常具备非常雄厚的科研实力,企业通过与高校进行合作,共同开发某些石油天然气项目,通过具体项目的实施来培训和锻炼人才,进而为企业输送石油天然气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这种培养方式得到的人才既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又经历了实际项目的开发,因此其知识水平和能力都相对比较高。此外高等院校中有很多科研专家,企业员工在其中培训时可以获得这些专家的指导,向他们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和经验,进而可以积累更多的项目经验和专业知识。另外通过联合项目开发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而还能帮助企业推动产业发展,进而促进企业发展。此外通过与高等院校共同培训管理人才,可以充分利用到高效中的师资,让企业员工在学校中获得管理方面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可以帮助企业培养很多优秀的高级管理人才。通过高等院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可以有效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高其竞争力。这些人员也将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员工,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企业未来发展潜力,因此通过这种培训方式可以高效地为企业培养出很多优秀人才。

(四)建立企业和企业之间的联合培训模式

虽然目前石油天然气行业企业之间的联合培训方式比较少,但是这种培训方式同样具有很大作用,将成为未来一种重要的培训方式。国内的石油天然气企业大多数是大型国有企业,其经营方式和自身性质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特殊性。在改革开放后以及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升级过程中,很多大型国有企业都进行了制度改革和结构调整。其他类型的大型国企开始引入先进市场管理机制和方法,但是这类方法或者制度不适合石油天然气企业的发展。因此大型石油天然气企业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很难有其他经验可以参考,只能依靠自身进行探索,在不断变革中完善自身体制和管理体系。各大石油天然气企业都进行了一定改革和调整,但从效果上看石油天然气企业的性质和体制基本相似。因此不同企业之间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进行联合培训具有一定基础。如果企业之间可以通过相互考察来学习对方经验,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通过相互学习成功经验,探讨未来发展思路等方式可以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制定更好的管理策略和经营战略,从而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因此企业通过组织自身员工到对方企业进行参观考察有利于双方进行交流,从而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讨论,可以为企业员工提供更开放的思路,进而有利于石油天然气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之间的联合培训可以通过互相派送员工到对方企业学习交流,进而让员工学习到更好的管理和生产经验,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五)建立现代企业培训制度

企业要想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建立与企业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从而更好地规范和促进企业生产经营。而建立现代企业培训制度又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点内容,因此需要高度重视。现代企业培训制度是一种开放规范的一种新型培训机制看,其可以有效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企业发展。现代企业培训制度的构建是基于企业原来培训系统基础上构建,其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都有原来培训系统的影子,不过会更加高效合理。建立企业现代培训制度不能大修大改,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企业变动。应该遵循积极稳妥的思路进行改革和逐个突破,通过解决重点突出问题来带动企业整体培训制度发转型,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培训制度。可以通过工作试点等方式来探索培训制度的改革方向,并通过总结经验和完善制度等方式来逐步推进培训制度改革。需要明确培训目标,重点关注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的培训。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培训师资和教学系统需要完善,确保其满足培训需求。建立完善的培训考核体系和激励体系,让培训工作高效进行。在以上基础上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培训制度,形成相应的制度文件。

(六)孕育先进的培训文化

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员工素质逐渐成为各大企业的相互竞争的核心要素。企业员工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依赖与企业的培训体系,而企业的培训文化又会影响其培训效率和质量。如果一家企业非常重视培训和学习,在企业内部具有非常浓厚的学习氛围,那么这个企业整体上肯定是一种非常积极向上的企业,同时其通过注重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进而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随着科技变革的加速和技术的快速应用,一家企业如果不能通过学习迅速适应市场竞争,其很可能会被市场淘汰。因此企业需要注重自身培训文化的培养,进而有效地推动企业培训工作的进行。成熟的企业培训文化通常都具有一些相似的特点,其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企业的培训目标和企业的战略目标是高度一致,郁闭员工自身职业发展目标相吻合。其次企业领导和员工都非常重视培训,所有人员都参与到培训工作中来,有效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培训制度具有较大弹性,培训内容和时间地点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因此培训组织者可以更好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具有完善的培训评价系统和考核系统,培训工作有章可循。企业通过培训员工提升了企业运行效率等。

著名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得斯和通用汽车公司的前总经理艾尔弗雷德·斯隆等人士,都曾指出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员工,人才的竞争财税企业的核心竞争。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员工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企业的竞争能力,目前国际上关于这点已经达成共识。进入21世纪后,科技变革开始加速,企业生产技术日新月异,如果企业不能快速接收,那么将会被市场直接淘汰。21世纪的企业必然是一种学习型的社会组织,因此需要通过构建合理的现代企业培训制度来促进企业的学习。员工通过学习可以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需求,进而可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通过培训可以帮助企业培养大量的优秀人才,为企业未来发展注入动力,帮助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未来企业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需要合理的培训制度。因此企业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培训制度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帮助企业在市场中取得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张志和.企业培训实务[M].廣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

[2] 潘海.员工培训与开发手册[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3] 孙中.企业战略运行机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4] 马树森.大港油田员工培训系统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学院,2004.

[5] 刘彩凤.培训管理[M].北京:海天出版,2002.

[6] 塔娜.浅谈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员工培训[J].科技展望,2016(08).

[7] 贾文.浅谈企业人力资源激励存在的问题分析[J].商讯,2018(08).

猜你喜欢

改善方法企业培训影响因素
知识管理下的企业培训模式改革研究
高校教师走进企业培训的技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