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培育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双向互动

2019-06-24张燕潇

人民论坛 2019年16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文化产业

张燕潇

【摘要】文化自信和文化产业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文化自信培育能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能促进文化自信培育。我们应当辩证看待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自信培育的关系,以文化自信培育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培育文化自信。

【关键词】文化自信 文化产业 正向互动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化不仅具有价值引导、思想教育等功能,还具有商品、产业等属性,在这种情况下,文化发展拥有了多个目标和维度。就当代中国而言,文化建设不仅是培育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劳动就业的重要方式和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文化自信是一种理性平和、客观务实、开放包容的民族文化心态;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产品、文化理念等为表现形式,以满足社会文化消费为价值目标的现代产业形态。所以,应当深入分析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自信培育的内在联系,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自信培育的双向互动,以更好地实现文化建设的多维目标。

文化自信缺失制约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影响文化自信培育

文化自信往往能够促进文化创新、丰富文化内容,这些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如果文化自信缺失,往往会影响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总体上看,当前文化产业和文化自信之间尚未全面形成正向互动关系,在两者的互动中仍存在许多现实问题。

文化自信缺失制约文化产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极大增强了国民的文化自信心。但是,从总体上看,我们仍面临着文化自信不足问题,时常存在文化自卑和文化自负两种心态,这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比如,在传统社会中,中国在东亚大陆上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形成了一定的文化优越感,但在鸦片战争后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文化自卑、文化自弃的民族心态,许多国民都觉得“西方的月亮圆”“美国的制度好”等。这种自负和自卑相互交织的文化心态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也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比如,在文化自负心态影响下,文化管理部门及文化企业常以教化者、布道者的心态开发文化产品、开展文化营销等,忽视受众的心理需要、消费习惯等,直接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文化自卑心态影响下,文化管理部门及文化企业常常觉得“好莱坞模式好”“西方文化先进”等,盲目模仿西方國家的文化发展模式,生搬硬套地将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个人主义生活方式等搬到中国文化产品创作中,导致中国文化产业缺乏民族性和独特性。

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影响文化自信培育。文化产业发展能够推动文化内容及形式创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文化需要,这些对于培育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比如,美国利用文化产业将其价值观、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输出到世界各地,从而确立了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意识形态话语权。这些充分说明,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才能更好地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加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然而,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尚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许多文化企业都是通过简单的规模化生产、重复式创作来生产文化产品,导致文化产品内容乏味、形式雷同,不能很好地引领文化发展方向,也无法满足受众高质量的文化需要。此外,我国文化产业的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文化开发和营销机制缺失,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文化品牌宣传及保护机制缺失,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文化产业发展,也给文化自信培育带来负面影响。

正视文化自信和文化产业的关系。文化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社会认知、情感体验、心理感受、价值信仰、意识形态等。文化自信培育和文化产业发展都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式。首先,文化自信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源泉,也是扬弃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动力。在全球化的时代语境下,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交流、文化融合等变得越来越频繁,文化渐渐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时,才能自觉地挖掘、发展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文化产业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内容,建构中国气派的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业发展则是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创新的重要方式,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比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不仅经济和科技发达,而且文化产业也非常发达,也都是重要的文化产品输出国。所以,我们应当正视文化产业和文化自信的关系,推动两者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以文化自信培育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培育文化自信

以文化自信培育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自信以宽容平和、理性务实的文化心态为表现形式,深刻影响着国人对待本民族文化的态度,也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创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的文化心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变得更加理性务实、包容开放、自信豁达,这为社会文化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等提供了良好环境。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国人在文化心态上仍存在一些矛盾之处,时常在自卑和自大之间徘徊。所以,我们应当将文化心态及文化自信培育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先进文化建设、社会文化实践等活动中培养国人良好的文化心态和高度的文化自信。首先,应当以先进文化引领文化发展方向,培育积极向上的文化心态。文化自信的产生是有许多前提条件的,比如文化内容是否科学、价值观念是否先进等,只有培育先进的社会文化,才能更好地培育国人的文化自信。其次,应当以新发展理念、人民主体性思想、核心价值观等推动文化创新,建构与新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体系。最后,应当以社会文化活动培育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在文化实践中培育出来的,只有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才能更好地培育人们的文化自信。由此,应当积极开展公民意识教育活动、价值观实践教育、各种文明创建活动等,在文化活动中提高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促使人们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对待民族文化。

以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自信培育。文化产业具有文化、社会、经济等多重属性,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不仅能够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增进社会就业等,还能够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创新,提高国人的文化自信。所以,应当以文化产业发展培育文化自信。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应当完善文化产业运行机制,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方面,应严厉打击侵犯商标权、版权、著作权等各种侵权行为,为文艺工作者的文艺创作提供制度保障;借鉴美国、日本、英国等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成就,积极推动文化模式及机制创新,推动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这样能够更好地培育人们的文化自信;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以积极的政策支持游戏动漫、民俗文化、影视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的集约化和品牌化发展,不断提升中国文化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丰富文化产品的思想内容,提高文化产品的内在品质,推动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可将文化产业发展和弘扬传统文化结合起来,通过产业化、市场化的方式促进民间工艺、传统曲艺、文化遗址等健康发展,实现文化产业发展和传统文化保护的共赢。

产业发展和文化自信培育都是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式,文化产业发展能够很好地发挥文化的经济属性、产业功能等,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文化需要,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文化自信培育能够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所以,我们应当辩证看待两者的内在联系,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自信培育正向互动。

(作者为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博士研究生,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陈登源:《文化自信视域下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取向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文化产业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2017,文化产业如何挑大梁?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