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镜》把人气乐了

2019-06-24薄荷

新民周刊 2019年23期
关键词:黑镜苦乐致力

薄荷

一贯古灵精怪的英剧《9号秘事》,去年的万圣节特别篇曾拿《黑镜》和自己开黑——演员A喃喃自语:“科技让他们变得更强大了。”B跟着搭话:“你说的那是《黑镜》,咱拍的是《9号秘事》,更偏向黑色幽默和情节反转。”由这两句台词,可见《黑镜》与科技的密切关联已经成为招牌,让我这个一开始死不愿意承认该剧焦点在科技与人的热心观众,最终也不得不举手投降。

本季最大的特点,是抛弃了前作一直致力呈现的溺水式绝望感,代以轻盈的暗黑

我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主要是反感把题材当作一切(何况《黑镜》第一季并不全是科技题材)。最初的《黑镜》刻画人在极端环境下会被推到如何绝望和扭曲的地步,想落天外,胆肥心细,足令观者震颤。然而这种刻画并不是以科技为必要手段,科技只是題材之一。仅就题材论作品,未免失之狭窄,如同王小波讥诮的现象:法国剧团演《茶花女》,有人说这个戏怎么能演,里面全是妓女和嫖客。虽然《黑镜》后续几季坐实剧集用心就在科技对人类的影响与伤害,可是我总觉得这种“为批判而批判”的路子,不及第一季见识过人。

新开播的第五季一共三集。本季是迄今为止最不《黑镜》的,足称耳目一新。看完第一集最突出的感觉是:我看的是《黑镜》吗,黑色幽默不是《9号秘事》的活儿么。竟然还奉上近年来最自备冷感的北极熊梗(例如ITV《报社》里就有个高学历小哥为拿新闻不惜穿成北极熊参加酒会的桥段),贵剧这是要转型啊。三集看罢,失望多过惊喜。唯一老怀堪慰的是,本季虽然风格大变,其中的科技元素却终于回落到题材,而不再是箭靶一般的批判对象。

第一集定向投喂80后。毕竟回到像素时代的童年,谁没幻想过立体的街霸世界。然而一位游戏朋友对本集特别不满,暴跳说编剧一定不玩儿游戏。细想一下,他有他的道理,因为本集带入的其实是“游戏寡妇”视角——因为配偶沉迷游戏而感到空虚。在这个调色里,还进而推出沉迷游戏的主角又何尝不是孤单寂寞冷这样的寓意,难怪游戏迷会有怨言。本集旨在呈现交流困境和人心疏远,所谓“浸润之谮”,并不是瞬间迸发的大崩坏,而是日积月累的小裂痕。结局是看起来令各方满意,然而人生真的是要这样走吗,哪怕现实的人生就是这般,包含着对背叛积极的视而不见?编剧没有表明立场,态度暧昧含混,然而对比一下同样由生活细节引发连锁反应的意大利电影《完美陌生人》那令人目瞪口呆的结局,不得不说这种暧昧太欠缺力度。

第二集在本季中口碑最好,完全归功于安德鲁·斯科特。他全集站起来的时间不超过五分钟,其余一直窝在驾驶室里,靠大段台词呈现舞台剧式的悲剧独白效果。剧情本身乏善可陈,和科技的关联尤其牵强。刷手机出车祸怨app公司的boss,如果酒驾出车祸要怨狄奥尼索斯吗。第三集连好演员都没有,水准跌落到几乎无法看完。尤其经历过前作那种碾压神经不断推挤、西西弗斯一般的绝望循环体验,这集看到最后简直能把人气乐了。

本季最大的特点,是抛弃了前作一直致力呈现的溺水式绝望感,代以轻盈的暗黑。生活是苦乐相寻,也是苦乐相掺,激烈的争执里可能夹杂着包袱,缜密的犯罪里可能蹦出无脑错误,美少女偶像可能藏着一颗不愿嗑药的朋克心。想想看,如果《黑镜》转型成喜剧,世界上还有什么不可能。这倒是比本季剧情“黑镜”多了。

猜你喜欢

黑镜苦乐致力
老人苦乐
黑镜
致力“矫世变俗”,厉行“穷而后工”
致力增强“十感” 推动国有企业党支部建设更“走心”
陕煤致力“去杂归核”
心路志 二十三年“坚守史”——情感始终“钉”在百姓苦乐
知交如亲
美剧《黑镜》第三季:从“鲁迅”到时代弃儿
致力医改“理论攻坚”
黑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