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建设研究综述
2019-06-24刘邦凡栗俊杰韩义民
刘邦凡 栗俊杰 韩义民
摘 要:对近年来我国围绕乡村振兴和特色小镇及其相关性研究的文献进行大致梳理,认为有关我国乡村振兴和特色小镇的文献,通讯报道多于理论研究,而且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的创新性有待提升,成果的针对性不够强,成果的适用性不够具体。
关键词:乡村振兴,特色小镇,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8-0048-03
十九大明确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这是在我国当下城乡发展严重不平衡的背景下被提出来的,其中一个目的就在于解决我国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农民收入方式单一、农村缺乏持续发展动力的问题。它的提出和实施,对于化解我国城乡矛盾,调整城乡二元结构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既是城市问题的乡村方案,也是乡村问题的城市方案,其目的就在于连接城乡,打造“乡村风情”和“城市品质”的有机融合。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重要平台。因此,不论是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去审视特色小镇建设,还是从特色小镇建设成效中去评估乡村振兴的实现程度,都很重要、很有价值。近年来,围绕这两个问题,学界对此进行广泛的讨论,召开各类会议数百场次,发表了各类文章上万篇。我们可以对这些文章,做出本文的大致梳理。
一、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解决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如今的“乡村振兴”也一直是学界研究和关注的重点,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十分丰硕。随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的正式提出,学界更是掀起了研究“乡村振兴”战略的热潮。具体看来,国内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必然性和应然性的研究。该方面的研究主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及价值取向展开,大家一致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符合乡村发展规律、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认为保护和传承好乡土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着力点和实现路径的研究,不同学者从理论、实践和体制机制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絕大数学者认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得以实现的关键,产业创新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抓手,发展现代农业是其重要内容。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中某一重要环节或专题的研究,主要包括“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业现代化研究、农民职业化研究、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农地存续治理、田园综合体、乡村综合治理等主题。
“乡村振兴战略”一提出后,在国外媒体也有很多关于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闻报道和产业推介。但相关的学术研究并不多,即使有一些论文涉及到乡村振兴战略,大多也是中国学者的论述或观点,很少有国外学者论述乡村振兴战略的论文发表。当然,乡村振兴作为乡村发展规律的必然,国外与乡村振兴主题相关的研究成果是丰硕的,比如美、日、荷等国都结合国情对其进行了理论阐释和实践探索,值得我们借鉴。
二、关于特色小镇的研究
“特色小镇”的概念最早源自于国外。Henderson.J.Vernon(1986)对美国与现巴西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状况进行了考察,得出地方化经济效应明显优于城市化效应的结论。Krugman.I(1991)通过探讨新经济地理理论,研究市场同地理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探讨城市的起源与发展。瑞典经济学家纲纳·缪达尔在他第一次对美国进行访问期间对经济理论发展过程中的政治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社会资本对经济发展方向有引导作用,资本和劳动力达到一定程度的积累就形成城镇化。美国社会学家、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伯吉斯结合城市结构特点,从人口类型和地区类型的角度出发对城镇的“中心论”进行了阐述,是特色城镇建设思想的体现。Iveitdal(2004)基于对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后发展状况的调查,指出城乡差异促使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这种差异体现出“特色”,“特色”是城乡竞争的关键,象征着优势。Fields(2005)认为,不同的城镇有各自的竞争优势,而这些优势就会吸引资本、技术等要素形成集聚。
欧美发达国家经过工业化和城镇化之后,由于城市、产业和社会各个方面发展的需要,很多国家都经历了漫长的小镇发展之路,逐渐形成了形态各异、主题鲜明、类型不同的特色小镇。其中,传统产业型特色小镇包括香水产业小镇、巧克力产业小镇、全球体育用品小镇、全球纺织品产业小镇;文旅产业型特色小镇包括电影主题小镇、壁画主题小镇、会议主题小镇、鲜花主题小镇;特色产业型特色小镇包括对冲基金主题小镇、高校社区主题小镇;科技总部型特色小镇包括美国山景城小镇、德国英戈尔斯塔特小镇。
国外特色小镇起步早,发展成熟,研究成果丰硕,为我国特色小镇乃至整个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念、方向、道路启示。在理念上,我们要因地制宜,将传统和求新相结合,避免同质化开发,注重文化内涵挖掘和自然特质。在方向启示上,在传承历史、挖掘民俗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打造以产业为基础的创业创新文化、商务文化、时尚文化等的产业型小镇。在道路启示上,依托小镇特色资源,走传统、现代融合、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特色小镇集发展模式、经济模式、社会治理模式于一身,它的培育与发展既是目前我国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种路径选择。我国的特色小镇实践发端于浙江省。“特色小镇”作为一个概念被首次提出是在2014年的杭州云栖大会,2年后的2016年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与响应,各级政府开始出台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规划,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培育1 000个左右特色小镇的发展目标,至此,全国各地掀起了培育、建设、发展特色小镇的热潮,特色小镇逐渐成为一项重要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特色小镇的研究主要从特色小镇的定义、形成机制、发展现状及困境、经验借鉴、建设发展路径等方面展开。
第一,关于特色小镇定义的研究。学者們以浙江经验为研究蓝本,认为特色小镇是在原有建制镇的基础上,在大城市周边和农村聚集区依托核心特色产业发展起来的小镇。它与行政区和产业园区不同,是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等多种功能的空间形态及发展平台。它与特色小城镇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特色小城镇是行政区划概念,而特色小镇则是一个面积3平方公里左右的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当然,也有学者强调准确理解特色小镇内涵与外延的重要性,认为在建设特色小镇之前首要任务就是搞清特色小镇的概念,不能萝卜、青菜都往“特色小镇”这个筐里装,对特色小镇的准确把握是培育好、发展好特色小镇的前提。
第二,关于特色小镇形成机制的研究。学者们主要从产业集聚演化、城镇化演进和公共政策供给创新三个维度来追溯特色小镇缘起。第一个维度将特色小镇视为区域产业经济从块状经济到产业集群再到特色小镇的必然演进的产物;第二个维度将特色小镇视为小城镇、重点镇的升级版,是新型城镇化的一种新型模式和探索;第三个维度将特色小镇视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政府在制度上的一种创设。
第三,关于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及困境的研究。我们的特色小镇建设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期,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产业发展、功能融合、体制机制等方面都面临着一定的发展困境。在规划设计上存在行政、人为色彩过于浓重,忽略地方资源禀赋和特色,不能做到立足长远,因时因地因势而新。在建设运营上,不能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招商引资模式陈旧。在产业发展上,受限于薄弱的产业基础,同质化的产业布局,特色产业孵化和持续化发展困难。在功能融合上,部分特色小镇存在文化内涵挖掘不足,文化创意附加不够的问题。在体制机制上,部分特色小镇发展与建设依旧是政府主导、行政指令为主,体制僵化,活力不足。
第四,关于特色小镇经验借鉴的研究。学者基于对浙江特色小镇的实地调研总结成效、经验和问题,指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中之重,尽管地方政府是特色小镇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但是尊重市场机制,激活市场活力,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是浙江特色小镇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第五,关于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路径的研究。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特色小镇发展的建议。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产业发展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因此要从产业的集聚、创新、升级等方面注重特色小镇内生动力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要配合文化的导入、社区的构建、旅游功能的叠加,据此来提升特色小镇的外在形象和内在价值,而在这一过程中文化的创新是极其重要的。根植性是特色小镇发展的一个基础和依据,而根植性表现为三个方面:自然资源禀赋、社会资本基础、市场需求偏好。政府应该回归服务本色,实现制度上的突破和创新。特色小镇应该是一个多元开放、协同共享的社区共同体,因此必须对社区共同体的价值进行重塑,不断增强社区人民的归属感。特色小镇应实现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智库化,运行机制的平台化、网格化,创新体系的常态化、本土化,绩效评估的精细化、全球化。
综合以上,我国学术界对特色小镇的研究涉及多个方面,研究热度高,研究视角广,总体来看以定性研究居多,为我国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指导,但是定量和实证研究还比较少,随各地特色小镇实践的探索有待进一步深入和突破。
三、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与特色小镇的结合性研究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学术界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与特色小镇的结合研究的热度持续攀升,未来两年内大有井喷之势。就研究趋势上来看,从大的宏观理念、方向、原则、定位的理论研究向中观各地区自身的实践路径研究发展;就研究视角上看,主要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特色小镇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文化建设与再造、乡村旅游的发展等几个方面。从观点上来看,大家一致认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特色小镇建设的重中之重是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是以文化品质为标的的特色文化软实力。在特色产业的选择上,应有意识的向现代农业特色小镇和旅游型特色小镇倾斜。而创建乡村旅游小镇应注重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着力发展农业观光园、休闲农庄、乡村民宿、乡村度假村等。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上,要注重整合文化资源,注重打造精品,注重培育个性,注重兼顾传统与现代,注重文化传播。在建设主体的把握上,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建设的主体应该是企业,政府不能包揽一切,应该扮演好服务者、协调者的角色。特色小镇对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体现在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生态、特色生活、特色教育等各个方面。对于欠发达地区的特色小镇建设,应该尽量避免“萝卜开会”,聚力培育单打冠军。不能脱离区域实际,盲目效仿,贪大求全,只满足于享受政策红利,应该用特色实力打造特色魅力。
参考文献:
[1] 马春梅.乡村振兴战略中河北省特色小镇产业融合研究[J].经济论坛,2018,(4):20-22.
[2] 李文文,张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河北省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4):49-50.
[3] 陈水光,郑庆昌.福建省特色小镇培育政策的探讨[J].福建商学院学报,2018,(1):75-83.
[4] 温燕,金平斌.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估模型构建[J].生态经济,2017,33(6):85-89.
[5] 刘伯霞.特色小镇建设研究——以甘肃为例[J].中国名城,2018,(1):13-19.
[6] 刘邦凡.从供给侧改革看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就业关系[J].企业经济,2017,36(7):5-10.
[7] 胡可人.苏州特色小镇生态、旅游、文化的融合发展[J].中外企业家,2017,(17):38.
Abstract:The literature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towns and their correlation studie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is roughly combed,and the literature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China is considered. Communication reports are more than theoretical research,and related theoretical research,the innovation of the results need to be improved,the pertinence of the results is not strong enough,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results is not specific enough.
Key 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characteristic small town,research 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