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创新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机理研究
2019-06-24汤杰林志明
汤杰 林志明
摘 要: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弥补了传统金融功能的不足,为满足我国创新金融支付模式、数字化金融和实体经济融资等金融服务需求提供了新的途径,提高了金融资本生产效率。互联网金融创新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原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了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从个人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融资、普惠金融、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对供给侧改革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供给侧改革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小微企业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8-0005-02
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为金融领域和互联网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在政府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互联网金融已成为行业创新中最为关注的对象之一,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金融支持。自2015年以来,我国政府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破除旧的不良体制,摆脱已有的旧机制,打破不良结构性约束,改善供给结构,解决社会经济体系出现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促进供给体系有效满足社会需求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作为现代经济新业态,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互联网金融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间的作用关系
面对经济增长呈下行的压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促进我国经济成功转型升级,实现劳动力、土地、技术创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全面提升社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金融在实质上与传统金融区别不大,但由于利用了互联技术,其比传统金融模式更加便捷与高效,资金供需交易成本更低,灵活性更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过程中,互联网金融弥补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不足,为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提供高效的金融支持。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升级的同时,为我国“十三五”规划实施做出贡献。
(一)互联网金融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源动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于提升社会全要素生产率,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主要特征就是提高了生产要素的效率,其对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实现起到推动作用。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是对传统金融的补充,使传统金融在供给结构和金融服务方面发生了改变。一方面给社会大众提供了新的投资方式,另一方面为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提供资金融通的渠道,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提供新思路,降低了融资的成本。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推动金融服务领域的供求平衡。互联网金融创新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利器。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
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和重点是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也就是提供有效供给和淘汰落后产能,从生产和供给端入手调节供求结构失衡。金融行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进行创新,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废除过去的低效服务,积极促进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开拓新的领域和市场,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体系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互联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金融供求的失衡的问题,提高了金融服务生产效率,降低了金融服务交易成本。因此,金融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进一步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路径
互联网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供给,促进金融服务供给体系更好地满足金融服务需求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利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盘活闲余金融资源,引导资金良性流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核心任务。具体看,互联网金融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个人和组织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满足了多样化金融服务的需求,为人民提供了各种投融资服务和理财支付服务,让人民体会到了互联网金融服务的高效性和便捷性。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总额连年增长,2017 年达到 62.6万亿元。我国民间资本丰富,投资需求旺盛。相对传统金融理财模式,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更加丰富和便捷的投资理财模式,更加方便个人和组织投资。互联网金融对于社会资本具有整合作用,高效的资金匹配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实现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为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融资提供金融支持
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我国中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95%的份额,GDP贡献度连年增长,为国家税收和城镇就业创造了40%和80%的贡献。但融资难、融资渠道不畅始终困扰实体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初创企业和小微企业,作为国家经济主体却受到资金困扰,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导致恶性循环。互联网金融整合了社会闲余资本更便捷地服务于实体经济,通过众筹和股权众筹等创新发展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了丰富的融资资源。互联网金融延长拓宽了金融产业链,更有利于初创企业项目,尤其是高风险项目、未成熟技术等能够及时得到充足的信贷资金。互联网金融具有便捷、低成本、高效率等特点,服务实体经济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石,是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的根本。
(三)为实现普惠金融提供金融支持
2005年,聯合国提出“普惠金融”概念,旨在以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对有金融服务需求的个人和组织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体现了机会均等、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可持续性原则,提升了社会全要素生产率。普惠金融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经济增速减缓的新常态下,普惠金融发展受到挑战,面临一系列问题如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服务不均衡、服务体系不健全等,进入发展的瓶颈期。互联网金融利用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能够增加信息的透明度,有效降低普惠金融服务成本,对于创新金融服务的方式、提高服务效率、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催化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主要的目的是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一方面互联网金融自身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互联网金融行业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互联网金融凭借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具有高效的资源和信息整合能力。资本受市场调节机制影响,互联网金融更倾向于高回报率高速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从传统的生产效率低、产能过剩、落后产业中转移出来,迫使与这些传统产业进行产业升级改造,达到可持续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实现的对策
(一)互联网金融进行自身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金融资本支撑的情况下得以实现。发展互联网金融本身,实质上也是金融市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执行者和受益者。(1)降成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提出降低成本,所以互联网金融创新应以降低交易成本和融资成本为发展方向,积极扩大直接融资的比重,提高第三产业金融供给水平。随着第三产业日益发展,其高成长性以及其融资需求增大,也就决定了第三产业对直接融资的依赖性,在客观上对直接融资业务需求增大,成为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方向。(2)补短板。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应以政策性金融为根基。要在产业层面上弥补商业银行组织在国家新兴产业、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以及薄弱环节,如民营经济、创新创业领域、扶贫领域金融支持的不足,探索资本介入和资本支持的新模式。探索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属性相并存的领域,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进行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发展模式。(3)去产能和去库存。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一方面淘汰产能过剩的业务,根据金融服务需求和供给的动态变化,保持金融服务的供需平衡;另一方面积极提升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水平,发挥市场对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作用,提升效率。(4)去杠杆。据统计数据显示,自2018年6月以来已经有超过182家共计5 000多亿规模的P2P平台声明无法偿还本息,涉及用户人数高达1 000余万。随着政府对互联网金融加强监管,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得到日益改善。互联网金融领域结构性去杠杆,去的是金融泡沫和金融风险,去除劣质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保留有实力、信誉度好的金融企业。
(二)通过创新提高互联网金融供给水平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丰富了我国金融服务领域的内容。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传统金融已不能有效满金融市场的需求。目前中小微企业和一些新兴战略性产业在融资渠道和融资金额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障碍,互联网金融服务可以以快捷高效和申请程序简单透明等特点解决部分中小微企业对资金需求。互联网金融本质上是融入互联网思维的金融创新模式,随着移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移动支付成为小额支付和便民支付的主要手段,引导社会公众对金融服务的消费行为和满足其潜在需求。提高互联网金融服务供给水平,一方面要在互联网技术层面进行创新,一方面要在制度层面进行创新。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是产生互联网金融新模式的根本。互联网金融制度创新是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快速发展的驱动因素。互联网金融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大数据挖掘、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使互联网金融交易技术和交易结构得到创新,将金融业务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同时对目标客户进行精准定位,进一步提高互联网金融服务供给水平和效率。
(三)加快推进“平台+大数据+金融”模式,优化互联网金融资源配置
优化互联网金融资源配置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实质相同,健康的互联网金融可以改善金融市场资源供求关系。因此,合理配置金融资本成为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眼点。加强互联网金融平台建设,强化大数据挖掘技术、互联网技术与金融领域跨界融合,通过互联网金融服务国计民生,惠及千家万户。精准定位,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企业、“三农”等弱势实体经济给予金融支持,发挥互联网金融的普惠特性,低成本、高效率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拓宽互联网金融服务的领域。尝试在政府、教育等领域的金融支持,促进社会公共服务发展和优化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促进“互联网金融”自身的升级发展。
(四)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监控
2011年央行向27家企业颁发《支付业务许可证》是我国电子支付产业发展的里程碑,是互联网与金融行业密切结合的开始。互联网金融经历了高速发展阶段,伴随而来的是出现一系列的互联网金融危机事件,欺诈跑路时有发生。从2014年到2018年,互联网金融已经连续五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政府 提出“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表明政府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监控力度。作为政府,要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创造互联网金融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要设定合理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上限和底线,对于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政府必须制定完善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监控体系,以有效识别、防范系统风险。互联网金融行业应优胜劣汰,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对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的各种金融业务加以限定,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有效识别和提升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风险防范水平。
參考文献:
[1] 李倩.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影响、本质与风险研究[J].港澳经济,2016,(7):58.
[2] 陆岷峰,杨亮.互联网金融与供给侧改革的并轨战略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3):93-99.
[3] 郭为民.关于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国际金融,2016,(7):20-25.
[4] 徐康宁.供给侧改革的若干理论问题与政策选择[J].现代经济探讨,2016,(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