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认知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心境障碍的积极影响*

2019-06-24陈林丽宋红霞徐艳梅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抗抑郁实验组满意度

陈林丽,宋红霞,徐 帆,黄 梅,徐艳梅Δ

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特需医疗中心(成都 610041);2.成都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成都610500)

抑郁症是以明显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病人常出现焦虑、紧张、悲观等负面情绪,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损害[1-2],其患病人数每年递增[3]。目前,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单纯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虽然能缓解临床症状,但患者的认知改善,仍然不理想,一些患者对治疗效果不尽满意,而过早的终止抗抑郁治疗[4-5]。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之外,心理干预能起到理想的效果,比如支持性心理治疗、家庭治疗、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研究[6]表明,积极的心理干预,及时的消除负面情绪,还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精神状态的康复。为此,本文探讨了心理干预认知服务对抑郁症患者疗效及预后的效果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神科就诊的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共计92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7]中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所有纳入研究的抑郁症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18分;无其他精神疾病,肝、肾功能正常,无严重躯体疾病;无抗抑郁药物过敏史;92例纳入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6例,年龄18~65(30.5±10.6)岁。对照组46例,年龄18~70(31.3±11.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人口学数据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尽量多参加户外活动,通过运动与交流缓解自己内心的消极情绪。实验组患者采用心理认知护理,具体方法包括:1)与患者建立良好、有效的沟通。护理人员多次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引导患者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能使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有效的宣泄,从而了解患者内心真正需要改善的心理问题,进行纠正[8],改变其认知模式,达到缓解压力、减轻抑郁症状的目的[9]。对待病重患者,要注意沟通技巧,尽量避免触及患者敏感的话题,应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与护理人员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从而让患者放松身心,释放不良情绪。2)音乐运动治疗:适当的运动、舒缓的音乐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10-11]。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制定科学的运动方案,保持其身心愉悦,有利于缓解负面情绪,有助于疾病的康复;3)社会家庭支持: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家人及朋友治疗进展,并取得患者家属支持,嘱咐其给予患者尽可能多的关怀与支持,为患者建造良好家庭社会支持。

1.3 评价指标

1.3.1 抑郁症状 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进行评分,评分越高说明抑郁症状越严重。

1.3.2 生活质量评估 以SF-36生活质量评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12],分为心理层面,包括心理职能、心理机能;身体层面,包括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神状态层面,包括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1.3.3 护理满意度调查 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住院环境、服务态度、护理过程以及自身感受,评分为1~1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excel数据记录,使用SPSS 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比较其组间的人口学资料,分布特点;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由于数据分布属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故采用t检验。两组的HAMD和SDS评分,在护理前后使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除特别说明外均设定为0.05。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抑郁症状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实验组抑郁症患者的HAMD评分及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HAMD评分为(10.6±2.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HAMD评分(16.9±3.8)分(P<0.001);实验组SDS评分为(33.7±5.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8.4±4.9)分(P<0.001)(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抑郁症状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估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心理层面、身体层面以及精神状态层面上,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估比较(分,

2.3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抑郁患者对心理认知干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8.9±1.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常规护理的满意度评分(6.7±1.6)分,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38,P<0.001)。

3 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慢性精神疾病,临床治疗时间长,难度大[13]。患者的生活质量也随之受到影响[14],给人们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因此,迫切需要有效的治疗抑郁症的方法。目前,抗抑郁药物是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方法[15],然而,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不尽人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16-17]提出应重视早期有效的护理方式,人际心理治疗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精神疾病中[18-19],其中,认知行为干预就是通过改变抑郁症患者的错误认识,结合行为训练,使病人树立正确的认知行为的治疗方法,从而改善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减轻或缓解抑郁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20]。

积极的心理干预,重点就是通过在护理过程中,感知患者的内心抑郁心境,用积极的行为(比如:微笑、言语)影响患者。在日常护理过程,积极的行为能有效带领患者走出抑郁的心境,重新唤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其次是有效的音乐运动治疗,适当的运动不仅能舒缓抑郁症状,还能舒缓心境;最后,良好社会家庭支持环境,能使患者尽快走出抑郁症的阴影。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给予抑郁症患者抗抑郁药的同时,采用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了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值得临床的广泛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抗抑郁实验组满意度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颐脑解郁颗粒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舒肝解郁胶囊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