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自然保护区野生鸡油菌及其组织分离培养
2019-06-24李梦春李文治申坚定杨显金崔卫勇杜如学徐书音
马 瑜 李梦春 李文治 申坚定 杨显金 崔卫勇 杜如学 徐书音
(1南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南阳473008;2西峡县农业局,河南南阳474550;3南阳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河南南阳473000)
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9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位于河南省西部、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 110°30′~113°05′,北纬32°45′~34°00′,包含河南省南阳市的西峡县、内乡县、南召县和洛阳市的栾川县、嵩县,面积56 024 hm²,其中核心区面积 21 024 hm²,缓冲区面积 5000 hm²,实验区面积30 000 hm²。
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600~2000 m,最高温度26.5~28.5℃,年均降水量800~1100 mm,是中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又是中国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和淮河的水源地区,也是河南省天然林面积最大、森林覆盖率最高、林木蓄积量最大、动植物种类最丰富、珍稀物种繁多、生态系统完整稳定、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自然保护区[1]。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条件为大型真菌生长提供了良好生长环境,区内大型真菌资源种类繁多,优势种明显,鸡油菌便是其中之一。
1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资源及野生鸡油菌种类调查概况
从已有对伏牛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大型真菌资源种类调查研究和公开发表的文献来看,进行调查研究仅涉及单位有河南农业大学、三门峡市农业科学院、南阳市农业科学院及南阳师范学院等。申进文、余海尤等调查结果显示,伏牛山的大型真菌有11科166种[2-7];杜适普调查初步结果可得,豫西地区野生大型真菌有200种以上分属17科[8];杜敏华、高立献等调查结果可知,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259种(包括变种),隶属于2门、6纲、12目40科,其中食用菌132种,药用菌82种[9];马瑜等调查老界岭自然保护区内野生食用菌3目9科25属[10]。
鸡油菌隶属真菌界(Kingdomfungi),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同担子菌纲(Homobasidiomycetes)、鸡油菌目(Cantharellales)、鸡油菌科(Cantharellaceae)、鸡油菌属(Cantharellus)[11],据黄年来《中国食用菌百科》记载,该属全世界已知约70种,中国已知9种[12]。第九版《Dictionary of the Fungi》记载全球鸡油菌属真菌共65种[13]。
根据现有调查结果伏牛山自然保护区内野生鸡油菌有以下5种:灰褐鸡油菌[9](Cantharellus cinereus)、鸡油菌[2,7-10](Cantharellus cibarius)、小鸡油菌[2-7,9](Cantharellus minorPeck)、灰喇叭菌[2-7](Craterellus cornucopioides)、紫陀螺菌(Gomphus purpuraceus)。
其中灰褐鸡油菌是河南省首次报道的新发现物种[9],而紫陀螺菌笔者仅仅在西峡石门水库附近发现有分布,对其具体分类尚未明确,谭爱华认为其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陀螺菌科 Gomphaceae)、陀螺菌属(Gomphus)[14]。笔者更倾向于归属鸡油菌目、东方陀螺菌(Gomphus orientalisR.H.Petersen﹠M.Zang)[15]。
鸡油菌是伏牛山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最广,最为常见的种类,其次为小鸡油菌,而灰褐鸡油菌与紫陀螺菌仅在特定区域有发现。
2 鸡油菌营养、药用价值
图1 伏牛山保护区桦树盘野生鸡油菌(2018年)
图2 野生鸡油菌(子实体)单株(2017年,老界岭)
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Fr.图1、图2),又名黄丝菌、黄菌、黄花蘑、黄食菌、杏菌、鸡蛋黄、蛋黄菌、伏菌子等。子实体杏黄色至枇杷黄色,菌盖直径2.5~9 cm,幼时扁平,后内卷呈突出型并展开,边缘高举中间下凹,呈喇叭状,表皮光滑,略黏,边缘钝厚呈波浪状或瓣裂;菌肉质地紧密,肉质,杏黄色或淡黄色,较厚,有浓郁的杏仁香味,微甜,菌盖破损后,菌肉会变至橙色或红色[12]。
鸡油菌菌柄短而粗,中生至偏生,略呈圆柱形,光滑、内实、向下渐细(基部稍细),长2~8 cm,直径0.4~1.8 cm,较菌盖色稍淡,菌柄基部常有几条索状菌根[16];孢子印乳酪白色至淡黄色,孢子卵形或椭圆形,无色透明,光滑,大小为(7~9)μm ×(4~6.5)μm,基部具尖突,内含1至多个油滴[17]。
鸡油菌颜色悦目,香气浓郁,鲜美可口,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营养的美味食用菌。据分析100 g干鸡油菌中含粗蛋白21 g,脂肪5 g,碳水化合物64 g,粗纤维11 g,灰分8.6 g,热量1478 kJ。鸡油菌总氨基酸含量大大高于一般食用菌,每100 g干品中含人体必需的苯丙氨酸513 mg,赖氨酸230 mg,苏氨酸743 mg,缬氨酸 354 mg,亮氨酸 583 mg,异亮氨酸230 mg,蛋氨酸283 mg[18],且总氨基酸含量和每种必需氨基酸含量都基本接近或超过FAO/WHO推荐的模式,是优质蛋白源。
鸡油菌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和生理活性物质,包括多糖、酶类、氨基酸、挥发油、抗真菌蛋白、风味物质等。鸡油菌中还含有真菌甘油酯(是一种具有神经内脂的高级甘油酯)、鸡油菌素(类胡萝卜素,是一种多烯类脂肪酸衍生物)、胡萝卜素、维生素类等一些重要物质[19]。
鸡油菌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蛋白质、矿物元素、维生素D2及其他维生素,其中因富含维生素A而独具特色。鸡油菌性平、味甘,具有清肝、明目、利肺、和胃、益肠、减肥和美容等功效[20]。经常食用可以预防因缺乏维生素C所引起的皮肤干燥症、角膜软化症、视力失常、眼炎和夜盲症,还可以预防某些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疾病,另外对改善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也有积极作用[21]。
3 伏牛山野生鸡油菌组织分离培养
南阳市农业科学院与南阳市经济作物推广站、西峡县农业局自2015年开始对伏牛山保护区的野生食用菌资源开始调查整理工作,每年4-8月在伏牛山自然保护区采集野生鸡油菌(图1、图2),并进行了组织分离培养。
鸡油菌属和喇叭菌属(CraterellusPers)在形态特征上相近,主要区分:鸡油菌属子实体为肉质,喇叭菌属子实体多为膜质[22];鸡油菌属菌丝具锁状联合,子实层多具明显的脊状突起;喇叭菌属种类的菌丝没有锁状联合,子实层多平滑[23]。
在鸡油菌属内,鸡油菌外部形态与小鸡油菌难以区别;此外,鸡油菌还与芳香喇叭菌(C.odoratus)的形态特征相似,三者的区别在于:小鸡油菌在形态上较小,菌柄与芳香喇叭菌一样是中空的,鸡油菌的菌柄是内实的[12]。
因此采集的野生鸡油菌需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孢子和油滴等(图3、图4)形态,确认为野生鸡油菌后再进行组织分离培养。
在组织分离培养过程中(PDA培养基,25℃培养),鸡油菌菌丝生长速度缓慢,又因鸡油菌属共生菌,培养过程中时常出现细菌感染引起组织块变质的问题。笔者在1000 mL PDA培养基中添加VB110 mg,KH2PO41 g,蛋白胨5 g,培养鸡油菌,菌丝生长速度快,一般7~10 d菌丝即可长满试管。
针对鸡油菌组织分离过程中易出现伴生细菌感染的问题,采取对菌丝进行纯化培养做法:第一次分离5~7 d,以分离组织萌发菌丝,挑取菌丝进行转管培养,第二次再培养7 d左右再次挑取菌丝转管,一般2~3次可获得鸡油菌纯菌丝。
图3 光学显微镜下(400倍)鸡油菌孢子(右)与油滴(左)(2017年)
图4 光学显微镜下(1000)倍鸡油菌菌丝锁状联合(2017年)
图5 培养鸡油菌菌丝
鸡油菌菌丝色泽淡白,菌丝纤细,气生菌丝明显,生长速度较快,一般7~10 d满管(图5)。但是菌丝一般不扎入培养基内,培养15 d左右,易形成膜状物质覆盖在培养基表面,膜下培养基色泽变深、软化,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 驯化建议
伏牛山保护区野生鸡油菌是当地优势野生食用菌资源,其具有以下特点:在国际及国内均有采食习惯,是珍稀名贵食用菌品种;无论干制或鲜品均有市场,前景广阔;营养价值高;子实体颜色金黄、鲜艳,弥补了食用菌(白色、褐色为主)颜色单调的不足;药用价值独特,富含维生素A;经济价值高,是出口创汇的重要种类;口味独特,口感好,具有特殊价值。鉴于以上鸡油菌特点,一旦鸡油菌人工驯化成功,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笔者认为今后工作首先应该对区内鸡油菌资源进行系统深入的调查搜集;加强在鸡油菌分类及保护方面研究,同时开展鸡油菌的分子分类学研究和分子地理学的研究等。
在此基础上,筛选优势或特有的野生鸡油菌种类开展人工驯化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研究:(1)野生鸡油菌品种分离及菌丝纯化研究;(2)鸡油菌新型母种培养料配方制作技术研究;(3)鸡油菌原种和栽培种配方及栽培技术研究;(4)野生鸡油菌人工仿生驯化及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