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假装游戏中玩出社交小达人

2019-06-24魏坤琳

家教世界 2019年17期
关键词:假想假装角色扮演

文/魏坤琳

作者简介:魏坤琳,北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最强大脑》节目科学评审。其开设的《Dr.魏的家庭教育宝典》专栏,被家长誉为“最有营养的科学育儿指南”。

孩子假想出了一个朋友,是不是他太孤独了?本期家长课堂,我们继续学习魏坤琳教授关于“假想同伴”“社交能力培养”的解读,一起来看吧!

看过动画片《头脑特工队》的朋友大概都记得,里面有个叫冰棒(Bing Bong)的奇怪生物,长着大象的头,熊一样的身子,狸猫一样的尾巴。这个生物在现实世界里不存在,它住在女主角的头脑里,是这个小女孩自己想象出来的儿时玩伴。这是儿童玩游戏的时候常见的一种现象,叫假想同伴。

假想出朋友来,正说明她社交能力强!

能假想出一个同伴来的孩子,他的社会化程度反而更高。美国俄勒冈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玛乔丽·泰勒在2001年出版了一本书,叫《假想同伴及创造出它们的儿童》,介绍了她对假想同伴现象的研究。她发现,有假想同伴的儿童,虽然不比没有假想同伴的儿童更聪明,却更懂人心,也就是更善于猜测别人的心思、感受和行为。这在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

我常说孩子都是小小科学家,其实,孩子也是小小心理学家,他们会逐渐意识到别人也跟自己一样有各种想法,而且能够总结出人类心理的规律,这就是孩子的心理理论能力。

这个心理理论,大概在孩子13~15个月的时候开始出现,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变强,她能更好地理解别人、跟别人互动。心理理论会在孩子3~4岁时突飞猛进,5岁时达到健全。

心理学家罗宾·邓巴把心理理论能力分为不同的度数。第一度是自我意识,意识到自己的心理状态,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比如孩子意识到自己吃冰激凌就会开心。第二度是知道别人的心理,“我觉得别人想怎么样”,比如孩子看到妈妈收到礼物很开心,她会开始假设妈妈下次收到礼物也会开心。第三度是知道别人知道他人的心理,“我觉得她认为你想怎么样”,第三度之后还能依次上升,大部分成年人的心理理论能力在第四度到第六度之间,一般是第五度,这是什么意思呢?打个有点绕口的比方,你可以理解一下这个句子:“我觉得你在假设张三想要李四相信王二要做出什么事。”

是不是很复杂?孩子怎么才能发展出这么复杂的心理理论能力呢?把一个物体假装成另一个物体的假装游戏就是一个好方法。在假装游戏中,孩子不再是说自己的想法,而是努力去想象别人在这个情况下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甚至别人感觉其他人会怎么想,这是孩子在锻炼心理理论能力。

我们前面说的假想同伴也是一种假装游戏。这个假想同伴,不一定是孩子凭空假想出来一个同伴,然后对着空气说话,也可以是把一样东西想象成一个人,比如孩子抱着洋娃娃,让洋娃娃扮宝宝,她自己扮妈妈,坐在桌前问:“宝宝你要什么?你要牛奶啊,好,妈妈给你牛奶。你不要这个牛奶?为什么?哦哦,这个牛奶是姥姥的,你怕喝了这个牛奶姥姥会饿。嗯,真是好孩子,妈妈给你换那个牛奶。”

你看,孩子已经能够想象洋娃娃对于姥姥的感受,这已经是第三度的心理理论能力了。所以,你下次看到孩子有假想同伴,大可不必担心,而是应该恭喜孩子,又有一样能力升级了。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理论能力

那怎么培养孩子的心理理论能力呢?我给你三个建议:第一,从语言开始;第二,跟孩子一起玩假装游戏;第三,让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

从语言开始

为什么要从语言着手呢?因为高阶心理理论依赖于言语思维的锻炼。大概在孩子18-24个月的时候,你就可以开始锻炼他的第一度心理理论,多教孩子一些描述自己情绪的感觉词,比如“快乐”和“悲伤”,以及“想要”“喜欢”和“需要”这些表达愿望的词。

孩子3岁以后,开始发展第二度心理理论,这时可以教他使用描述别人心理状态的词,比如“他知道”“他想”。你还可以试着用一些第三度心理理论的词汇,比如“他假装自己是一头大象”。

研究发现,假如母亲在跟孩子说话的时候经常引导他表达愿望、描述情绪,那么孩子的心理理论能力会更强。

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阶段,也是他的心理理论能力飞速发展的阶段,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窗口。

让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

假装游戏当然不只有假想同伴,还有角色扮演。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三条。比如过家家,你演爸爸,我演妈妈,她演宝宝,还可以有医生、老师等。所以,我不会觉得过家家是只有小孩子才能玩的游戏,有时候在家里我会主动跟女儿玩角色扮演,比如:“你今天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你来演老师,我来演小朋友,你来教我行不行?”

还有一种角色扮演是孩子们很喜欢的,就是现在青少年很流行的cosplay,这也是一种角色扮演,最典型的例子是万圣节,孩子们打扮成女巫、精灵、鬼魂,或者超人、蜘蛛侠,到别人家里去要糖。主人家往往会问一句:“你是什么?”孩子就会说:“我是魔法师!你看!”然后一举手里的“魔法棒”,喊一声:“变!”好像真的能够施展魔法一样。孩子们在路上遇到彼此,还会互相施魔法,上演蜘蛛侠大战、超人大战的大戏。

这种互相比赛甚至对打的游戏,男孩尤其喜欢玩。因为我的两个孩子都是女儿,所以我举的女孩的例子比较多,但是其实男孩也一样喜欢假装游戏,只是他们假想的更多的可能是竞争类游戏,比如假装打仗,两拨男孩子,内部分别有“司令”“排长”“士兵”,然后端起玩具枪,借着地形打起仗来,也是非常好的假装游戏。

Dr.魏的小叨叨

“孩子玩太多的假装游戏,会不会自己就当真了啊?”这是很多家长的普遍担心。一说到假想同伴,你可能会想起那些精神病人,把自己想象出来的人当成是真实存在的。这一点你不用担心,科学家早就观察到,孩子对于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假想出来对现实进行模拟练习的,分得很清楚。比如,我女儿跟她的洋娃娃玩的时候,会一边说话一边咯咯笑;她们玩过家家的时候,在扮演父母的孩子说话的时候,扮演小朋友的孩子还会挤眉弄眼,而她在现实生活中跟父母说话绝对不会这样。这就说明,她们进行假装游戏,并不是因为心理出了问题,而只是在对现实生活进行学习和练习。

假装游戏,包括假想同伴、角色扮演,对孩子有益无害,应该多多鼓励。你可以从孩子一岁多的时候就从语言上进行引导,并且参与到孩子的假装游戏中,让他多玩角色扮演类游戏,提升他的心理理论能力,让他变成社交小达人。

猜你喜欢

假想假装角色扮演
假想防卫过当的罪过形态研究
假想防卫过当的对策研究
——以明某某案为例
角色扮演游戏
『假装』的力量你想不到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别怕,那是孩子的“假想朋友”
假装校长
论"假想防卫"
角色扮演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