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三江侗族服饰在中国画人物创作中的表现探究

2019-06-24肖莎莎广西艺术学院2018级研究生

中国民族美术 2019年3期
关键词:侗族人物画纹样

文/图:肖莎莎 广西艺术学院2018级研究生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在历史文化、音乐舞蹈、工艺美术等方面都有着优秀的传统。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其中侗族又是广西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的服饰在服装、银饰、色彩搭配、图案形象等方面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体系,而侗族服饰这种独特的文化内涵、个性特征也是中国画创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源泉。早在清代就已经出现了侗族题材的绘画创作,如《皇清职贡图》《百苗图》等。到了现代,以侗族为题材的绘画创作多次出现在国内外各大美术展览上,并获得一致好评,画种涉及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版画等领域。在中国画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宋吟可的《微雨》《池畔》,蒋采萍的《三月三之夜》《侗妹》,何家英的《侗族女孩》,刘金贵的《此曲只应天上有》,潘缨的《侗女织布》《侗族大歌》,还有广西“漓江画派”的本土画家郑军里、魏恕、梁耀、文海红等人的作品。

近年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10月在文艺座谈会上提出的“认真做好重大题材、红色题材、历史题材、现实题材、地域题材、特色题材的创作规划”以及“建立深入生活采风机制。要利用开展‘深入生活、扎根生活’主题实践活动的契机,鼓励和组织作家、艺术家到现实生活中去……真正创作生产一批反映新生活、讴歌新时代的优秀作品”的重要指示,[1]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以及各大专业院校的创作者投身到以少数民族为主题的绘画创作中,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绘画作品。

一、侗族服饰艺术特征

少数民族服饰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诗”,三江侗族服饰也是众多少数民族服饰中极具特色的服饰之一。因为三江侗族男子在日常生活中多从事体力劳动,与女性服饰相比较而言,男性服饰纹样相对简单,因此本文在艺术特征分析方面多以女性服饰为主。

在服饰穿搭方面,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周梦教授在《广西三江侗族女性服饰文化与服饰传承研究》一文中关于侗族女性服饰的上衣、下衣、头帕、鞋子、绑腿等的制作及特征都已经做了具体的分析。[2]

在服饰图案纹样方面,除了福禄寿喜、双龙戏珠、鸾凤和鸣等中国传统的寓意形象以外,还夹杂有大量的由自然物象所抽象而成的几何形图案纹样,或呈正方形、长方形、菱形、三角形,或呈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新月形等。

在色彩搭配方面,多以黑紫色、粉色、红色、黄色、白色等色调为主。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科学用色的境界,营造出色彩艳丽而不失繁冗的效果。这些绚丽的表达,一部分源自侗族人民对于本土文化的传承与积淀,另一部分源自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对于经验的积累和总结,而这种特殊的用色技巧正是我们在绘画创作方面的重要依据与参考之一。

总的来说,侗族服饰在自己延续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点,这体现在服饰穿搭、图案形象、色彩搭配等方面。这种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特殊的美感/符号化的语言、色彩的构成等,反映在艺术作品中,成为创作的灵感源泉。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其民族传统、文化特性、精神内涵等更深层次的情感表达。

二、侗族服饰在中国画中的表现

1.工笔人物画

三月三之夜 蒋采萍 中国画 160cm × 160cm 1988 年

节日 刘金贵 中国画 150cm × 145cm 2008 年

古代表现侗族题材的人物画作品不多,清代所保留下来较为完整的作品有《皇清职贡图》《百苗图》等。这些作品以传统工笔画表现手法为主,间杂小写意的画法,进一步丰富了画面内容及层次。

在当代侗族工笔人物画中,蒋采萍女士的《三月三之夜》是代表作品之一。作品运用写实的手法刻画了人物服饰、背景,以传统的积染和分染的方式将整幅画面统一在冷色调里,在服饰处理方面化繁为简进行了概括,基本还原了侗族传统服饰的图案纹样。在服饰色彩处理方面使用了明度较低的同类色,使之能更好地统一整幅画面。在银饰的处理方面合理运用相近色,更直观地体现了银饰的颜色及质感,整幅画面用色简单而不失变化。而在她的另一幅作品《侗妹》,则使用了工笔重彩的处理方式。服饰整体以黑紫色调为主,画中人物则透露出女性独有的淡然和恬雅。两幅作品相比较而言,《三月三之夜》在装饰意味上有着比《侗妹》更强烈的效果。

相对于蒋采萍女士的作品,刘金贵先生的作品《此曲只应天上有》,则用变形和夸张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人物的形象,用明度和纯度较高的颜色作为背景,巧妙地运用黑白灰的构成因素,区分了人物、背景、服饰以及服饰与服饰之间的关系。服饰与纹样的刻画以平面为主,虽然运用了大量的传统纹样与几何图形的组合,但丝毫不显繁琐杂乱,使用同类色、相近色、互补色来点缀,使之和谐统一于画面之中。这样的表现方式使得整个画面更具有装饰性,凸显出独特的形式感,在视觉体验上形成一定的审美趣味性,体现了画家一种浪漫的人文主义情怀。

广西本土画家魏恕女士的作品《侗族少女》,在作品表现方面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表现技法,虽然画家仍以写实的风格刻画塑造,运用传统的手法勾勒设色,但在色彩与图案纹样方面则有了画家本人的主观取舍。画家将整个画面统一在温和的暖色调里,只在局部纹样处使用了对比色。整体服装采用水色分染,仅在胸口与袖口部分纹样上通过肌理的虚实变化来表现。在银饰的处理方面,则合理利用蛤粉与白色颜料的不同性质,很好地体现了银饰的质感。银饰质感与服饰纹样的虚实结合,使得整个画面相得益彰。

此曲只应天上有 刘金贵 中国画 240cm × 160cm 2010年

三月三 刘金贵 中国画 240cm × 160cm 2010 年

另一位广西本土画家文海红女士的《侗家三月三》,同样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六个形态各异的侗族少女。在服饰与背景方面利用大面积的肌理与晕染,通过蛤粉的效果达到虚实的变化。在银饰图案及服饰纹样的刻画方面相比于非本土画家则显得更加精细。值得一提的是,在画家同期创作的《瑶家姐妹》中,画家采用了不同于以往风格的表现手法,画面整体作平面化处理,大量使用几何形的构成元素,色彩吸收民间用色,在明度上普遍较高,极富装饰意味,在感官上给人以新颖的视角和巨大的冲击力。

回归到我们当下的创作,以上画家们在画面用色、人物造型以及装饰趣味等方面的尝试与努力,是我们在工笔人物画创作中所应该汲取的养分,亦是我们学习、创新过程中所应借鉴的经验。

2.水墨人物画

侗族女孩 何家英 中国画 95cm × 59cm 2010 年

在写意水墨人物画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有宋吟可先生的《微雨》《池畔》《春江花月夜》等。这些作品是画家在扎根于生活取材于生活的基础上精心创作出来的,它们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了侗族人民的劳作日常和生活情趣,可以看出画家在表现手法方面具有一定的写实精神。形式上使用中国传统小写意的方法,利用严谨而又松动的笔墨语言,在勾勒与渲染服装方面大胆使用黑白灰,充分利用线条、留白与墨块的对比,给人以清新灵动之感。在服饰纹样方面化繁为简,舍去对画面的繁琐部分,但在人物及服饰刻画方面有着更好的表现。

何家英先生的《侗女捣练图》采用了大写意的方法,而在另一幅同期作品《侗族女孩》中,则使用了兼工带写的方法,作品用线松中有紧,虚实结合。虽然运用的方法不同,但在构图、设色以及手法等方面较为接近。在构图方面都采用传统的三角构图,整体画面具有稳定感。在服饰设色方面都以墨色晕染为主、色彩为辅,且墨色层次分明,辅色也多用明度较低的水色。在整体人物形象方面都采用了写实的手法。不同于《侗女捣练图》的是,《侗族女孩》大量运用了写生技巧、光影造型等来塑造画面。

侗族大歌 潘缨 中国画 170cm × 73cm 2011 年

潘缨女士的《侗女织布》和《侗族大歌》也是侗族水墨人物画的代表作品。在这两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新颖的创作手法。《侗女织布》在构图方面使用了F形构图,在《侗族大歌》中则使用了形式感极强的满构图,这些构图打破了侗族题材人物画的传统构图形式。在表现方法上《侗女织布》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版画技巧,而在《侗族大歌》中则充分利用了平面构成元素,增加了画面的趣味性和装饰性。在手法方面都采用没骨法和积墨法,通过墨在纸上的自然渗透与变化所形成的痕迹,既表达了多样的衣纹,又产生了丰富的墨色变化。在服饰色彩方面,画家随类赋彩,以明度较高的水色为主,整体色彩不超过三种,通过墨与色彩、色彩与色彩之间的自然渗化,结合斑驳的肌理来表现服饰的色彩和纹样,给人以进一步的视觉体验。

画家李昀蹊先生创作的《侗家女》也是此类作品中的一幅优秀之作。在此作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到侗族题材与当代水墨语言的结合,在服饰表达方面既有粗犷豪放的笔触,又有细微谨慎的刻画,既有中国传统笔墨中的皴擦点染,又不失当代意向造型中的写实精神。同时,在图案纹饰的处理方面有条不紊、繁而不乱,线条的方硬曲直,墨色的干湿浓淡有着丰富的变化。在服饰色彩方面几乎没有使用颜色,仅用留白与墨色。这些也为我们表现以侗族题材为主的人物画提供了新思路。

在本土艺术研究方面,青年画家王一雯的作品《圩日》具有一定的地域代表性。在服饰刻画方面,画家采用传统笔墨方法与西方绘画技巧相结合的方式,描绘了侗族女性的日常服饰。色彩上主要以留白与墨色的变化为主,通过使用大面积的黑白灰,既丰富了服饰主体的变化,又丰富了画面的笔墨内容。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青年画家对广西本土侗族题材中国人物画的继承与发展。

总的来说,以上作品处理手法多样,在服饰纹样方面,都进行了一些主观处理,化繁为简,简洁又直观地传达出侗族服饰纹样的个性特征。在服饰色彩上,大都以墨色为主、色彩为辅。其中,“主”体现在笔墨语言的丰富层次,线条色块的虚实结合,渗透晕染的自然效果和皴擦点染的传统技法等,结合大面积的留白,给观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而“辅”则体现在仅使用较少的色彩或无色彩,大部分情况下只起到了点缀的作用。在水墨人物画创作中,我们则应该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创作出更加优秀以及符合侗族文化内涵和人民精神的优秀作品。

三、总结

尽管当下画坛以侗族为题材的中国人物画有着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以服饰表现为例,可以看出在服饰的表现上,仍以现实主义为主,而浪漫主义、表现主义较少。少有画家将人物与服饰夸张变形,创造想象,在技法上也鲜有进一步的尝试。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对传统技法有一定的熟练度,还要与当代艺术家的审美情趣相结合。在色彩与用墨方面,尝试使用多种绘画颜料以及运用新的用墨方法,例如在墨中加入盐、肥皂水、洗涤剂等,来表现侗族服饰的特点,达到对侗族服饰色彩更全面、更丰富的表达。在纹样处理方面,虽然部分画家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但从当代艺术语言和时代精神的角度来讲,仍显不足。我们可以用平面构成与中国画中的点线面相融合,以及打破传统构图样式等方法来进行进一步尝试。在表现时代精神方面,要紧随当下新的文艺主张和精神,从部分作品中可以看出,一些画家对侗族人民的生活没有深入的体验,以画照片、画模特为多,对于风土人情、文化传承、服饰制作、服装图案和银饰纹样等背后的文化内涵没有深刻的体会,这样是无法创作出能够打动人心、符合时代精神的作品的。

所以,要创作出更好的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画作品,不仅要时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保持创新精神,找寻新的绘画思路,更要深入研究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以表现出独具特点的民族文化为根本,力求画面更加丰富,内涵更加深远,主题更加明确等。

夜色温柔 潘缨 中国画 170cm × 73cm 2011 年

注释

[1]李朝润.文化建设的导向航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J].艺术百家,2015,31(2):1-3.

[2]周梦.广西三江侗族女性服饰文化与服饰传承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1(5):30-33.

猜你喜欢

侗族人物画纹样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湖南省通道自治县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西夏陵出土砖饰纹样与特点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
李湘《红楼梦》人物画选
九寨侗族斗牛赛事管理模式的分析
张翔洲中国人物画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杨文仁人物画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