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云上的人家—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生活励志篇》创作手记

2019-06-24牙克地尔买买提江维吾尔族摄影师

中国民族美术 2019年3期
关键词:塔吉克族塔吉克民族

文/图:牙克地尔·买买提江 维吾尔族 摄影师

塔县是丝绸之路上的要塞,是通往巴基斯坦的门户,画面中的土坯房驿站有着几百年历史,古往今来,对于丝绸之路欧亚商贸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现实意义。饮水思源,两位挑水的塔吉克族妇女为画面增添了生命力

小时候记忆中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主题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唱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在我的记忆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伴随我的成长砥砺前行,也增进了我对“祖国56个民族一家亲、我们都是中国人”的高度认同感。塔吉克人民非常热爱祖国,把国家观放在首位,他们虽然生活在贫瘠的高山环境,但是精神文化丰富多彩,邻里之间和谐融洽,团结友爱可亲可见,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具有开朗、豪放、热情、大度的人文情怀,又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相貌特征,特别是深邃的眼睛,高挑的鼻梁,白净的肤色,还有考究的民族服饰和众多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塔吉克族生活励志篇》是我多年的拍摄愿望,由于工作的原因一直未能实现与这个强大的民族面对面、心贴心、实地交流,感悟这个民族的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2017年10月利用休假的机会驱车来回4000多公里,满足了我多年的拍摄愿望。出行前我做足了功课,在短暂的3天时间里,用纪实记录的方式,早出晚归,深入民众,贴近生活,挖掘这个民族的本真。他们憨厚老实,平易近人,不费力气就可以交流畅谈,无论是在田间地头或石头房前还是居家状态,他们都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脱贫致富、幸福人生的殷切期盼。小孩们看到我拿着单反相机,不但不回避,还主动给我当向导带着我深入大量我从未涉足的地域进行拍摄记录,在此感谢这个民族人民的善良与大爱。

时间是短暂的,回报是丰富的。通过情感的投入和近距离接触,我了解到这个民族的真谛,也为文化传承定格了新时代塔吉克民族的历史印记。

慕士塔格雪山养育着世居民族塔吉克族。雪山、阳光、林带、山体、种植地。追求干净的塔吉克人们在平静而安详的环境中晒挂衣服。母女协力打水劳作的场景映射出浓郁的乡村气息

塔吉克人彼此相见时行的吻礼,是塔吉克族与其他民族不一样的民俗特点之一。老者之间的见面礼是以握手亲吻手背的形式,彼此之间达成亲情、友谊纽带,巩固友情、亲情,把爱意浓浓展示出来加强沟通

同辈男性之间吻手背是塔吉克族的礼俗,也有相互握手之说。定格画面中,紧握的双手,吻的画卷,情的述说,感的呼唤,朋的传递,友的延续,塔吉克人诠释得相当到位

“香吻”在这里绽放。邻里之间以触肤亲吻的方式表达出彼此情义。在这里没有抵触,没有隔阂,没有回避,有的是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爱戴

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图片是一组即将消失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的一个缩影;是在历史的长河中,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时间节点上对一个民族所呈现出来的永恒记忆。诚如郑茵老师所言:“自从现代性来临,故乡便不再是一个空间概念,而成为时间概念。”

塔吉克民族亲情、友情与生俱来,贴面相拥,投送情感是最好的写照。从孩童时起就形成这一礼俗,情感的培养是至高无上的,和谐的根基在这里绽放

塔吉克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在祖国的南疆边陲丝绸之路上连接中巴的重要地理位置世居、繁衍、生息。土地贫瘠,房屋简陋,收入不高,山区县乡之间的交通枢纽有待改善。经济基础较为落后,是这片土地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然而他们却坚强地生活着,始终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故乡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难以割舍的历史情怀。尽管远离华丽的城市和现代文明,这个异常强大的民族,却无悔地扎根于慕士塔格山脚下这方热土,守护着祖国西大门。塔吉克族是一个人文情怀十足的优秀民族。我的摄影记录已不足以表达塔吉克族的爱国情怀:人与人之间的见面吻礼,人与自然环境中对土地的感恩,在简朴的房屋内悬挂毛主席像,屋前高高飘扬的国旗。石头房前的相守濡沫,中华传统十字绣,老者拾荒等民族图景,是他们生活励志的真实写照,同时也反映出塔吉克族对故乡的情缘。

《塔吉克族生活励志篇》是我通过镜头去解读这个伟大民族的历史文化—只有沉下去,融入群众的生活,挖掘和表达一个民族时代变迁,才能记录、保存、展演一个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婆媳之间的贴面礼情深意厚,情意绵绵,传递出塔吉克族妇女真爱永存,浓缩出这个高山民族内心之强大,把爱演绎得淋漓尽致

爱的延续——托起明天的太阳。隔代亲情,隔不断的爱。这种隔代的亲情在慕士塔格冰山脚下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低收入家庭显得格外动人。亲情是一顿美味的佳肴,奶奶的柔情关心至爱,奶奶的呵护细腻有加

深邃的眼睛、碧绿的眼球、高挺的鼻梁、俊俏的脸庞以及勾人的眼神,在红色围巾和深沉黑色羊皮帽的衬托下彰显出塔吉克少年的风采

石头城、石头房是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居住特征。河床上到处都是被长年雪水冲刷过的鹅卵石,广泛用于住房建设。起居、生活、架炉子点火、做饭也有别于城市。牛粪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用品。小姑娘手里的牛粪是供家庭做饭的燃料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居住着我国唯一属于欧罗巴人种的世居民族—塔吉克族。塔吉克人以白色的头巾、自绣的花帽、衣领上镶嵌十字绣为服饰的特征,他们有自己的语言,过着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

在馕坑连接土炕的墙体上面朝大门跪守的母女俩思绪万千。过滤面粉的筛子倒在一旁,闺女手中的打馕工具空空如也,没有架火打馕的种种迹象,难道是出现了口粮短缺?不,是丈夫的馕饼正在运送的路上

羞答答的玫瑰在这里开放。秋收打粮劳作了一天的她显得格外轻松写意,红彤彤的脸庞流露出十足的幸福感,今年的小麦收成刻画在眼中,不经意的捂脸完全传递自然状态下的愉悦心情

一个中年塔吉克妇女苍老的容颜在高山紫外线强烈地照耀下刻画在脸庞上,粗糙的双手,陈旧的毛衣,肩负行囊,忧心忡忡的神态画面感十足,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活着”。对口援疆扶贫工作的不断推进,明天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塔吉克人的饮食结构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状况,除了抓饭、烤包子、清炖羊肉、焖牦牛肉、茶之外,在馕坑里烤制馕饼是常态化日常生活。街坊邻居借用馕坑,讨论馕饼的制作方法,烤制出理想且符合口味的馕饼

人间正道是沧桑,在国家扶贫力度不断推进的变迁下,乡政府以人为本,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有所担当、作为,把改善生活水源作为重中之重加以落实,为塔吉克人民提供干净水源,早日摆脱河坝浑浊之水

勤劳的塔吉克民族在没有现代化扬麦脱壳设备的条件下,利用风的便利,抓住时机,发挥自身多年种田农作和小麦脱壳去沙的经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有道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收获是幸福的,劳动是光荣的。在孙女们帮助及鼎力协作下,70多岁的奶奶减轻了秋收小麦繁重的体力活,不但拉近了亲情,同时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勤劳有为的高尚美德

石头与黄泥堆砌的房屋下一对夫妻虽然人已老去,拄着拐杖行动方便,但从对视的眼神交流中传递着浓浓爱意和眷恋,述说着50多年来形影不离的爱河

石头堆砌的墙体反映出塔什库尔干的特征,小溪流水映射雪山之水流过乡村,一位勤劳的塔吉克妇女红妆素裹,闲暇之余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没有任何污染、空气清新的环境。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十字绣是她补充家庭收入的另一渠道

水沟里洗衣劳作,这里没有城市里的繁华和喧嚣,没有电,没有洗衣机,有的是质朴心境和勤劳的双手

妇人年事已高,在拐杖的助力下缓慢前行,画面中的影子反映出三个人的轮廓,其实是因为两个孙子惧怕摄影镜头这一少见的拍摄工具,躲藏在奶奶身后,这也说明经济欠发达地区需要我们去发展和改造,融入新时代、新征程

阿娜多姿、楚楚动人的塔吉克美少女,手牵生产劳动工具毛驴出镜也是难得的瞬间。没有华丽的服饰,没有响亮的名牌,有的是朴素、勤劳、热爱生活的形象

倔强是与生俱来所的生理特征,也是画面主人公情感张扬的面部表象。羊皮帽、褶皱的脸颊、倔强的神态、横眉冷对的态度以及疑惑的面相把老者的心境演绎得淋漓尽致

良缘的结合伴随终生。走过70多年的风风雨雨,经过寒冬酷暑,老两口诠释着岁月的沧桑,白头偕老、相依为命、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爱是永存,活着就是最大的福祉

早晨。一位勤劳而朴素的塔吉克中年妇女,忙完自己分内繁忙的工作任务,肩负起沉重的背囊回归自己的家院,照顾丈夫和即将去上学的孩子们

我们也要合张影。贫穷只是过去式,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凝心聚力,爱国、爱家、爱人民,放眼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在返回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县城的路口,一位塔吉克妇女晒着太阳悠闲地打着毛衣,安居房房檐上高高飘扬着国旗,这一画面触动了我。驻足,观察了一会,这是何等的平凡和伟大。强烈的爱国之情油然升起,明天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塔吉克族家庭墙壁上悬挂着毛主席像是眷恋毛泽东思想及其丰功伟绩,表达了塔吉克人民永恒的爱戴。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这里将会发生翻天地覆变化。攻坚克难、知识下乡、奋发有为,通过努力学习,塔吉克人走出山区,融入新时代大环境

精准扶贫的号角已经吹响,对于乡村危房的改造已提上议事日程并付诸实施。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下,不久后安居房将拔地而起,改善居住环境,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塔吉克人享受改革成果,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猜你喜欢

塔吉克族塔吉克民族
《塔吉克老妇人》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新疆塔吉克族鹰舞的编创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塔吉克少女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黎明
快乐民族行
具有雄鹰气质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