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绣的发展现状及未来传承思路

2019-06-23柏佳边佳慧王惠秀

现代经济信息 2019年7期
关键词:湘绣文化传播新媒体

柏佳 边佳慧 王惠秀

摘要:湘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具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和历久弥新的艺术价值。湘绣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绣法,独有的风格,湘绣在湖南、全国乃至世界都极受欢迎,它已经成为了湖南走向世界的艺术名片。面对全球化的文化认同和互联网整合营销传播的冲击,湘绣的传统发展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湖南省致力于打造“文化强省”的政策影响下,湘绣企业应在注重将产品质量放首位的同时,紧跟时代潮流,延长湘绣产业链,利用更具有互动性,富有多样化,具有庞大受众的新媒体进行传播,从而扩大湘绣的影响力,使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产业价值在新媒体时代得到更好的展现。本文主要对湘绣传统的艺术特色,传播经营模式以及在新媒体环境下它该怎样去发展进行一些个人的分析,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湘绣;创新;新媒体;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J523.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0-0402-02

前言

湘绣发源于民间,是由民间普通百姓的刺绣逐渐发展起来的,据史料上记载,湘绣最初发源时,农村的妇女们主要是用这种刺绣来装饰衣物,制作荷包,家境较为富裕的人也会用将这种刺绣来装饰在家里的摆件上,湘绣发源于楚汉地区,深受楚汉、湖湘文化的影响,又因为是在民间发展起来的,它的身上承载着广泛的民间刺绣智慧,在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中,湘绣流传到楚汉以外的地域,外地的刺绣也因为商业的繁荣,人口的迁徙而进入到湖湘地域,因此它学习了苏,粤等名绣的精华,从而逐渐发展形成了它独具楚湘特色的刺绣文化。

一、湘绣的艺术特色

湘繡在四大名绣中是十分有特色的一种,最为著名的是它的绣品的着色富有层次感,绣品图案若画。主要以各种硬缎,软缎,蚕丝,透明纱以及不同颜色的丝绒,绒线为材料,用料的选择决定了绣品的质感。其在针法上吸取了苏绣的套针加以发展,以掺针为主,它的可以根据不同物体,不同部位的不同纹理,使用不同的针法,十分奇妙,迄今为止已经发展了七十多种针法,其中,湘绣的一大特点是篷毛针绣法,这种绣法用的是比较粗的线,几根线编织在一起,集传统的书法、绘画艺术为一体,极具魅力,形成了以中国画为基础的中国刺绣流派。

在色彩的形成和搭配方面,绣工们巧妙运用掺针掺色的手法,在原色的花线上进行质地上的调和,从而形成了同一色彩由深到浅或者是由浅到深的过渡,创造了各种绚烂和谐悦目的色彩。传统湘绣的用线是极有特点的,用深色线刺绣后,紧接着绣深色时,二者之间的衔接需要做到参差不齐,不露痕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色彩和谐,同时,交接搭线不可过长,一线过长,一线过短,这些都是不可以出现的。湘绣的一大特点是篷毛针绣法,这种绣法用的是比较粗的线,几根线编织在一起,集传统的书法、绘画艺术为一体,极具魅力,形成了以中国画为基础的中国刺绣流派。

二、湘绣传统经营模式分析

传统湘绣由于其产业特色,湘绣产品多依靠私营企业发展,所以它的主要经营模式为自产自销。自产自销,是指本企业销售自己生产的东西,且大部分为私营企业销售。这种一般规模的经营企业,经营范围较为单一,尤以手工业范围为主,如服装厂、布料厂等,也有如售卖店铺等手工业或半手工半工业的企业,其中多数都是前店后厂,一边销售一边生产。参考得,最初湘绣刚刚发展时,湘绣并没有形成产业,而是在当时历史背景条件下,小农经济的发展,促使湘绣成为了商品,随着社会发展,湘绣产业也慢慢发展,但主要以自产自销经营模式为主。以下为湘绣在清朝时期的历史发展过程调查:

1.产业形成阶段

清朝嘉庆年间,湖南长沙县很多人就已从事刺绣活动,妇女们多以刺绣作为生活保障,用作日常生活中。

十九世纪七十到九十年代,也就是这时,长沙妇女在自绣自用中逐渐发展了湘绣,湘绣开始在街头巷尾中出现,并逐步形成风格流传下来。

光绪二十四年,民间有名的绣工胡莲仙(在前文中我们提到过的)的儿子吴汉臣学习湘绣,在长沙县开设了首家湘绣“企业”,自绣自销,名为“吴彩霞绣坊”。此绣坊的湘绣针法细腻,绣品风格突出,且精良作品不断产出,至此湖南湘绣全国闻名,大家争相购买。

光绪年间,画家杨世焯热爱绘画,家乡的湘绣对他影响很深,因此他倡导湖南民间刺绣,长期扎在绣坊,参与绣稿的绘制,在以前民间湘绣绣法的技艺下,又创新了多种针法,湘绣艺术水平因此得到了逐步提升,而且风格渐渐明显起来。

2.个体经营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到21世纪初,湘绣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的“黄金期”。《斯大林绣像》等大批优秀的湘绣产品和毛主席等访问团携带到苏联,湘绣产品作为国礼,其品质得到国家的认可后,苏联和东欧对它的需求量也变得大了起来。中苏关系破裂后,湘绣出口一度受阻,销量递减后,湘绣及其周边产品生产也跌入低谷。

1970年初,进入产业调整期。日用湘绣与装饰湘绣实现了发展并举,先前向苏联出口的湘绣企业纷纷调整企业策略,转向对香港的转口贸易。到80年代初,形成“湘绣四大厂家”鼎立局面形成后,湘绣迎来了发展的第二个发展高潮。一直到1987年,湘绣产业都是湖南轻工行业出口创汇大户,为当时的湖南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90年初,进入“百家争鸣”期。改革开放的步伐加急加快,乡镇企业和个体经济也稳步兴起,80年代的“湘绣四大厂家”有三家倒闭,只余一家还继续在发展,此时各类企业的起落成为常态。

2012年前后,湘绣产业再次回暖,但是持续时间很短暂,湘绣产业如何发展,湘绣企业如何经营成为湘绣人面对的最大难题。

3.创新产业园集体经营发展

经过数代湘绣人的不断摸索,湘绣的传承与发展渐渐得到共识。早年前长沙就斥五亿巨资对沙坪湘绣进行全方位统筹运作,成立了湖南沙坪湘绣有限公司,启动沙坪湘绣产业园建设,现如今,已建成了一个集湘绣生产、研发、文化、旅游、销售、消费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另一方面,为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天利湘绣有限公司创建了湖南省沙坪湘绣博物馆。湖南湘绣研究所作为中国湘绣生产、研发、销售的龙头单位和权威机构,也在持续为湖南湘绣产业发展努力。目前,沙坪持续汇聚湘绣生产企业和经营户中,产业综合经营模式持续发展。

三、湘绣发展与传承面临的困境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扶持与培育市场经济,也大力扶持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湘绣产业也因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它所存在的问题。首先,湘绣的产业规模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生产成本也比较高,传统的湘绣企业又缺乏创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湘绣产业还以家庭小作坊的模式出现,很少能够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区,虽然目前,长沙政府和湘绣企业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缓解湘绣产业发展疲态的现状,但是相对完整全善的产业格局并没有形成。这样一来,产品的规模成本在无形中就提高了许多,技术和工艺也很难有大的进步。

此外,阻碍湘绣获得更长更远发展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湘绣人才的缺乏,谈到这里,我们可能会感到有一点困惑:湘绣集工艺,审美,艺术等价值为一体,学习湘绣的人才却如此稀少。其实,针对这一情况,也有过相应的对策,一些学校开设了湘绣设计与湘绣工艺专业,但因为人们对这个专业感到陌生,选择它的人较其他专业的人来说不是很多,造成湘绣人才匮乏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湘绣企业的绣工工资待遇不高,导致有些湘绣企业出现了人才断层的情况,有的人会画稿,有的人会绣工,二者兼具的人才则少之又少,而湘绣作为一项既可以合作又可以独自完成的活动,对于人才的分配和人才的合理利用又对湘绣企业有着能否最大提高湘绣产品效率的考验。还有就是,如今社会浮躁快速,文化市场路线多倾向走缓慢的生活路线,湘绣既要把握好效率的度,也更面临着每一件产品独一无二,如何拥有独特的精神魅力的难题。

在湘绣的广告宣传方面,我们也是极少见到的,也几乎没有在电视上看到湘绣的广告,更加不要提湘绣企业对电视节目的冠名了。若要传扬湘绣文化,广告宣传也是重要的一部分。而湖南作为一个传媒大省,本有能力和义务帮助宣传湖南名片,当然,这一切都需要在产品拥有绝对实力的基础上。在新媒体宣传方面,我们做了一小部分尝试,发现目前的现状也是如此,虽然目前长沙已慢慢建立一个关于湘绣的大型产业园,但是集中的对于湘绣的宣传模式并没有形成,在尝试中,小型企业或者个人类的新媒体宣传取得的实质性成果基本属于零,主要原因还是没有团体的支持,宣传创意和宣传方式没有得到企业集体的认同,这种单打独斗的宣传方式也是很难做好做持续的。

四、湘绣传承创新的新思路

我们要谈创新,就要谈湘绣工艺品从设计生产到上架销售每一个环节的创新,环环紧扣,步步相通,我们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中,注重用户的体验,也要注重自身的迭代更新,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湘绣,应该更加贴近生活,而不是被束之高阁,被人们当做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在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扶持下,湘绣更是可以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一个法宝。湘绣的销路越大,就有越多的人可以留在家乡务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的同时,湘绣文化也得到了传承发展。关于要如何去传承创新我们提出了如下一些设想:

1.探索与创新湘绣品种与款式。作为传统手工工艺品的湘绣,来自于民间,以小而散的形式存在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湘绣产业如果一成不变,不跟上时代潮流,那么它的抗风险能力会大大降低,也不易做大做强。生产出适销对路的新品,是如今传承发展湘绣文化的必由之路。

2.利用新媒体平台整合营销,扩大宣传与影响。项目组尝试着做一个规模较大的新媒体平台,对那些分散的,不同种类,不同样式的湘绣进行宣传整合。以解决其知名度和推广度不强的问题。

3.开展刺绣类的公益活动。不论是湘绣爱好者还是普通接触湘绣的人们,他们可以通过自己亲身参与刺绣类公益活动,引导他们关注生活,用湘绣语言去关注和热爱现实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4.利用新媒体进行湘绣文化的宣传。互联网时代,湘绣产业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不能止步于以往的营销模式。移动终端不断发展的当代,人们对于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的依赖愈发严重。湘绣企业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借鉴其他类似的优秀企业,集思广益将湘绣这一湖南名片做好做稳。比如,如今针对专门的领域,有手机APP的支持,湘绣企业也可以开发一个关于湘绣学习的软件,让学习湘绣的人有更加便捷和现代化的途径,也为人们接触湘绣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可以将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都利用起来,向民众普及湘绣知识,发布与湘绣有关的主题活动。

其中,关于湘绣的新媒体传播,我们了解借鉴了一些文创产品的新媒体营销,例如故宫淘宝的营销策略,故宫淘宝进行了线上线下平台的同步推广,从而扩展营销渠道,将许多有名的历史人物萌化,吸引了公众的兴趣,其微信公众号不仅完成了文本的推广,还将许多文创产品融入其中,引得读者产生了购买的欲望,实现文创产品的价值转换,此外,故宫淘宝十分重视与受众的互动,听取粉丝的意见,拉进了与公众的距离。湘绣在文化创意产品方向也是有发展机会的,借鉴这类成功的文创产品,依托湘绣这一“大IP”,在个性化和细分化方向深入了解,并注重湘绣产品质量,在新媒体环境下,湘绣定能取得长久的良好发展。同时将文旅IP品牌共同进行创意发展,比如前来旅游的游客在旅游的同时,自己学习体验刺绣,当然不仅仅只是刺绣这一门手工艺,还包括其他民族手工艺等,再在新媒体平台主动分享展示手工成果,将线上线下同时发展起来。开发以湘绣产业为主,湖南省内其他手工文创产品为辅的产业园,在做好新媒体营销的基础上,未来湘绣发展前景就一片大好。

参考文献:

[1]秦显韩.浅析湘绣产业衰落之因及对策[J].河北能源職业技术学院,2018(3):24-27.

[2]赵继学,廖瑜.湘绣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艺术研究,2011(1):52-53.

[3]唐利群.传统湘绣文化的转型[M].湖南大学出版社,2015.

[4]田顺新.湘绣的历史渊源(上)[J].文艺生活,2010(3):106.

[5]董占山.传播学视阈下的新媒体营销策略——以“故宫淘宝”为例[J].出版广角,2016(11):70-71.

猜你喜欢

湘绣文化传播新媒体
湘绣
湘绣艺术在儿童玩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儿童玩具设计中湘绣艺术的创新应用研究
非遗传承视角下湘绣设计的创新研究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