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对竞争力的解释
2019-06-23郑金柄
郑金柄
摘要:经济学理论体系从整体角度上来讲是一个由抽象转变为具体的过程。因此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也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放松式的假设性条件,并基于此制定出一定的逻辑框架。因此对于竞争力的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作为前提进行基础性探究,并从不同发展层面进行整顿和研究。在经济学的领域中,不同的学科都能够为竞争力的发展和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不同学科和假设之间存在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对于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从整体发展的角度进行探究,竞争力的经济学研究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领域:竞争力理论经济学、竞争力应用经济学以及竞争力本体研究。
关键词:竞争力;经济学方法论;企业理论
中图分类号:F014.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0-0001-02
引言
自上世纪末以来,竞争力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词汇对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上至各级的学者,下至平民百姓都对“竞争力”一词具有广泛的认知。但是在实际研究的过程中,若是将“竞争力”作为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其势必会需要从科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化探索和实践,以此来更好的对现代化的竞争力问题进行诠释。在当前科学技术水平之上,通过科学研究方式,使得人们对“竞争力”具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这就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学对竞争力的解释
对于竞争力在经济学上的归属问题,并没有人怀疑。从宏观的角度去探究,对于竞争力的关注不仅首先要从经济领域开始,其还主要涵盖在经济领域之中,虽然竞争力的研究过程中伴随着很多非经济的因素,但是其最终的评价和解释都是建立在经济活动以及经济业绩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人们在进行竞争力的讨论时,也主要是向着经济学的理念进行偏颇,进而运用经济学的工具、概念以及方式进行集中解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可以将竞争力看做是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之一。
在经济学研究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将市场竞争作为主要的研究课题,因此竞争力从某种程度上进行探究就是经济学研究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探究过程呢中,经济学对于市场竞争的描述存在一定的差异。首先来说,其确定的经济主体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将具有所谓“经济人”特征和形式的个人或是企业都可以看做是假定的经济主体,其相应的经济行为主体也是建立在趋利避害的情况下,通过各种理性行为的表示,以此做出对自身发展最有利的行为。在此过程中,其不会受到外界或是内部各种因素的限制,而是在活动过程中单纯的追求利益最大化[1]。
在对经济学对竞争力的解释问题上,本文主要对企业竞争力问题进行探究。从源头上进行分析,企业竞争力是最基本的竞争力问题,其不涉及其他各方面的因素,只是其单一的逻辑定义为不同企业之间实际生产力以及优势点的不同,导致其企业竞争力出现相应的差异。而导致企业出现竞争力差异的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本质性因素,因此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差异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存在。这种分析模式与经典经济学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竞争力进行解释,并将其最终的结果直接纳入到经济学理论研究的范畴之内,从其本身而言就具有一定的困难性。经济学理论知识比企业实践因素的分析更加困难,由于商业人士在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会对企业竞争因素具有复杂性的掌控,因此其能够准确的把握其相应的框架价值。因此经济学对于竞争力的解释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研究:
其一,经济学的方法论研究基础是以人的行为作为基础的假设条件,就是将人看做是目标函数,通过各种方式将其进行放大和整合,以此来更好的通过最终效果来对经济人的行为作出假设。同时对于关于企业行为的目标函数来说,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其解释的基本变量,并以此作为逻辑基础的起点進行研究[2]。
其二,在现实世界中对于影响竞争力的相关因素研究具有一定的难度,其中部分因素已经超出了经济因素的关系,这就导致在利用经济学解释竞争力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越界状况,在这种状况下,就可以通过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补充进而对此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在竞争力的研究上,经济学可以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式和工具使用的基础上进行解释,将竞争力看做是一个跨学科的产物,从宏观的角度来讲,就是即使经济学的角度不能更加全面的对竞争力进行分析,但是也需要尽可能的从多角度和多方面去探究,以此来为竞争力的解释和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3]。将其他各因素留给非经济学学科去进行解释。但是,即使是通过其他学科的形式对竞争力进行解释,但是归根结底竞争力仍然是属于一种经济学的范畴,对于竞争力进行的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可以被看做是经济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二、利用经济学解释竞争力的方式
在市场经济的研究过程中,竞争力能够更加直观的显示出企业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并更好的获得自身未来发展的优势因素。而这其中所说的优势因素,就是能够在当前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企业通过更加低廉的价格以及更加优质的服务项目来促进当前持续的生产以及销售活动,从而能够最大化自身未来的发展前景。通过这种方式更好的实现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在获得优秀业绩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规模,继而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因此在竞争力评估的过程中,促进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就是市场占有率的体现,其次就是企业自身盈利率的数值。前者主要是对当前企业上大多数的市场接受程度,而后者则是对于企业自身发展目标以及发展条件进行规划。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两者之间都相应的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在企业竞争力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一定的一致性和同一性。因此只有被市场完全接受,并产期拥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盈利率的企业[4],才能够更好的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占有一席之地。
由于企业自身的分工不同,其企业建设的规模与实际的生产方向也具有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即使同一企业生产的产品来说,其由于市场结构以及市场波动性因素也会导致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对于各个产业的市场结构组成就出现了一定的分歧。由于经济学可以从各个产业自身具有的市场结构来对企业和产业的实时竞争力进行解释,因此从整体的范围进行划分,可以将其看做是微观经济学的领域分析,并将其更好的拓展到产业组织的经济学研究范畴之中。产业组织经济学也各个产业以及企业的内部关系之间对现有的企业竞争力关系进行描述,以此对企业市场业绩状况进行综合性的论述。而对于不同市场结构以及市场模式之间的关系来看,由于企业自身的市场地位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企业处于市场垄断地位,因此处于市场竞争的核心;而部分企业由于自身发展条件的限制在市场竞争的边缘徘徊。总而言之,由于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和市场条件的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竞争后果以及竞争差异[5]。
企业当前所处的市场条件的差异还可以被看做是由于消费者群体的不同,而导致企业面临的竞争力因素的不同。若是面对较为挑剔的消费者来说,其对于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服务要求较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迫使企业不断进行产品的创新以及品质的提升。与之相反的是,若是消费者对于企业总体呈现出一种宽容的态势,对于企业的生产产品并不高,就会导致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品质放松要求。因此消费者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也可能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竞争力较强的企业。从理论上假设来说,其都是对于消费者的假设来进行分析,并探究在消费者行为改变的基础上,其差异性假设的含义。
三、建立竞争力研究的经济学形式
竞争力从根本上进行探究,属于一种较为复杂的现象,同时对于竞争力的研究也可以从多种假设条件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完善。研究者在此过程中需要对自身的地位和观察角度具有明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学范畴内的相关工具以及学科概念进行探究。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设,总体来说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逐渐对假设体系以及相关理论进行逻辑框架的搭建。从理论经济学的角度对竞争力进行研究,可以将其看做是经济效率以及实际的生产力标准。理论经济学主要是对于稀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这种有效配置手段就是建立在提升生产效率以及生产要素的基础上,也可以将其看做是达到最高竞争力的经济学条件之一[6]。理论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的定义来看,其主要是从最为抽象的假设前提出发,并从中分析到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在其中进行逻辑严密性以及因果关系的清晰性探究,由于涉及到大量的现实性因素,因此就会导致对竞争力的解释远远脱离于实际经济发展的状况。
从产业组织经济学的角度对竞争力进行研究,主要是基于假设条件之上,对市场转变进行分析,并将整体市场规划为具有各自结构特征的产业。同时还能够在产业之间实现流动的问题进行探索,以此来促使产业结构进行转型,打破不同模式之间出现和存在的阻碍现象,继而减少企业不同种类之间产品存在的差异性,最大化的建设市场结构和类型模式。因此在对经济学方法进行研究和过程中,竞争力主要的影响因素不仅需要通过对经济学分支进行学科方面的规范化处理,并依据经济学的方法研究理论做出实际探讨,同时还要更加科学的使用经济学的相关概念以及分析工具,吸收各学科之间显示出来的研究成果,以此建立竞争力分析的经济学科研究基础和理论框架内容的构建。在这种形式上的探究,不仅是经济学向着空间研究领域的逻辑探究和学术延伸,同时还是结合现有市场发展水平进行的理论研究。其不仅能够使得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更加贴近,同时还能够合理对现有的竞争力现象进行综合性的解释以及客观角度的探究。为此,可以在对不同学科知识内容进行借鉴的基础上,进行跨学科的研究,这也是竞争力向着经济学角度进行有效拓展的方式之一[7]。
并且对不同企业或者产业的竞争力状况做出判断和评价。竞争力研究则是对具体现实中的经验事实进行多方位的考察和分析,可以将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结合起来,不拘泥于经济学分析的“纯粹”性,而尽可能贴近具体现象和具体问题,发现决定和影响竞争力的各种复杂因素,并就如何提高竞争力提出具体的对策性建议。以此来更好促进经济学角度对竞争力的具体研究,还能够对竞争力的发展和建设具有更加全方面的解释[8]。
四、结语
在经济学的角度对竞争力进行研究,其主要是通过经济效益以及自身生产率的差异性进行探究,同时还要将经济学对于竞争力的实际影响归纳到其对于市场的价格波动以及其各方面存在的差异上进行分析。若是在实际分析过程中能够引入不确定性原则,则可以将此概念延伸到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角度上,以此对其风险的抵御和防范能力进行研究。若是将竞争力的研究不断深化到企业的内部,就使得对经济学和竞争力的研究延伸到企业自身生产能力以及经营能力的层面上,这就导致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理念以及管理层自身的价值观念等领域进行研究。总而言之,对于竞争力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更好的看作是对经济学领域的知识进行探究,拓展经济学视野的同时,组建起更加完善的管理学内容,通过跨学科之间的有效联系,继而有效促进经濟学领域对竞争力的实际影响。
参考文献:
[1]孟令超.基于经济学视角的互联网金融核心竞争力分析[J].金融经济,2017(20):3-5.
[2]张弘,昝杨杨.自有品牌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4):47-49.
[3]戴萁.互联网金融核心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7(15):146-147.
[4]郭旭红,李玄煜.新常态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以波特“钻石模型”为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16(12).
[5]孙龙存.社会功利主义:国家竞争力理论解释教育政策的逻辑前提[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6(4):61-72.
[6]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经济学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1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