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流行音乐钢琴编曲的旋律层引入因素分析

2019-06-22王浩

名家名作 2019年3期
关键词:织体编曲声部

王浩

[摘       要]流行音乐的概念一直以来都有一定的争议,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流行音乐是指代那些内容浅显、形式活泼,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音乐。而在流行音乐钢琴编曲中,一般都是以单声作为主导形式,进而忽视掉了旋律层的重要性,这就让钢琴编曲变得更为抽象和复杂。首先分析了编曲中的旋律层,接着探讨了旋律层的引入因素和特征,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  键  词]流行音乐;钢琴编曲;旋律层

从当前流行音乐的发展情形来看,在钢琴编曲中,大多采用的都是单一化的音色结构,很少对弦乐或者是管乐进行相应的扩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削弱了声部的细腻性。基于此,高校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最好是将旋律层引入其中,然后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其目的是让编曲的思维变得更简单,这样音乐从开始到结束的这个阶段,都会拥有一定的层次感,而且也更容易被大众所喜爱。

一、编曲中的旋律层分析

从乐队组织的角度出发,往往会将重点放置在乐器的范围内,所以对一些声乐作品的关注度就会下降。在钢琴编曲中对于音乐的思维应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知,将旋律层引入其中,然后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这样才能感受到音乐的变化层次,然后作出更为优质的音乐。从旋律层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编曲创造是最为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具体而言,就是将涉及旋律的那部分利用结构图示的方式标记下来。在结构图示中,也可以简要地分析一下那些没有标记的旋律声部。

对于纯音乐的旋律层可以将其分为几个不同的部分,然后在整体的音乐结构上形成一个大局观,这样在实际创造的时候,就可以根据之前所涉及的音乐结构和组织发展的布局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旋律层的引入因素

从相关研究中可以发现,关于旋律层引进因素的分析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部分,这就说明,不同的音乐载体,它的称谓有时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当功能都相同的时候,也可以将其称为“引入”。引入的形式可以分为三种,连接、呼应和结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往往是将这三种形式相互连接在一起,前一段和后一段之间具有过渡的作用。例如,在织体学的引入因素中,可以将其看作辅助性的一种结构功能,不仅可以显示出段落和对比段之间的差别,而且还能让织体和音色之间相互的转化,以此来实现不同音色之间的相互切换。同时,在具体化的应用中,有时还会形成“单一”和“综合”相互混合的形态,对于那些特殊的引入形式,会形成一些比较典型的分割标记。

如果创造的范围比较小,就以一首钢琴作品中两个乐句为例,这种具有连接式的因素也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不同的教本所呈现出来的音乐形式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性。当音乐体裁不同的时候,它们之间的称谓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旋律层引入的特征

(一)时代性

新时代下,流行音乐的编曲,不会像过去那样直接连接在一起,而是将那些具备连接意味的组成看作是音樂中的一种“引入”结构。首先,编曲学中引入的形式是非常多样化的,而且流行音乐编曲中引入或者是连接的那些部分,同传统钢琴编曲也会有一定的差别。传统的钢琴曲写作过于单一,有时候还是单旋律式的,而在多声部主调音乐中,它会变得更加复杂。其次,编曲学中引入的功能会被逐渐放大,这项功能不仅会像单一钢琴织体那样在音乐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两种不同的交替阶段,而且在布局上也会呈现出一种疏密相互交织的情况。最后,引入的形式开始向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这是由于在多数情况下,不同的音区会配合不同的乐器而进行。

(二)连接式和呼应式

连接性是旋律层引入因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整个结构因素中最为原始的一种形态,因此在讲述引入的时候,一般都可以将其分为三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在连接引入中所强调的是音乐的初始性,这是同呼应式引入最不相同的地方,如果仔细去听的话,还会发现其中有一些叠加式的处理模式。再者就是呼应式引入,这种方式一般表现得更为简单,连接式引入一般都是在大型的管弦乐中出现,然后对各种类型进行细分。而后呼应式引入所强调的就是音乐结束时,去分析副旋律中的“之间性”,然后将那些碎片化的东西放入到呼应式的结构中。

旋律层音乐表达在钢琴编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旋律具有节奏鲜明的特点,不论是在哪一个声部都很容易就被分辨出来,而且还可以充分地体现出各种乐器之间的特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从音乐的角度出发,还要从织体变化的层面上去看待问题,这样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对此展开更多的研究。

参考文献:

罗龙.浅谈近年来钢琴在中国流行音乐编曲中的重要地位[J].音乐时空,2016,508(5):18-20.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猜你喜欢

织体编曲声部
小学音乐教学中钢琴伴奏的重要性
音乐“编曲”著作权之考辨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双排键编曲教学在中专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多声部视唱训练
音乐编曲 大家都是音乐人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钢琴伴奏织体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