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工匠精神”培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耦合机制研究

2019-06-22陈涵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陈涵

[摘要]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型、复合型卓越人才是迈向“创新型大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环节。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以“工匠精神”为导向,通过探究二者的耦合机制,提出了高校层面“一体化”、教师层面“主动化”、学生层面“主体化”、社会层面“协同化”的实践途径,对于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新时代大学生,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时代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工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耦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6-0037-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6.017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基于时代要求和人才需求,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新时代“工匠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价值内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精神、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努力提高思想水平,进一步激励学生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以思想为引领,通过充分发挥“工匠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耦合机制,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水、思想政治觉悟、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的目的,让高校成为传承发扬“工匠精神”和培育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国工匠的沃土。

一、新时代“工匠精神”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内涵及特征

“工匠精神”体现着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这不仅体现了职业能力与责任意识,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层面的价值取向。这种热忱于工作,视职业如同于自己生命的态度,都值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学习和传承。

“工匠精神”体现着艰苦卓绝、见贤思齐的进取精神。我国制造业存在着大而不强的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们缺乏一种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不仅要求掌握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更要有“奋发有为、永无止境”的优秀品质,这将会受益终生。

“工匠精神”体现着不拘一格、吐故纳新的创新精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厚植于新时期的发展优势,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破解了新时期的发展难题必须牢固树立以创新发展理念为首要位置和方向的五大发展理念。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

二、新时代“工匠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耦合机制的构建模式

(一)縱向层级与横向多元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纵向层级”即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大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在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之精髓。“横向多元”即是将思想引领融人大学生教育与教学的全过程中去,从而形成教书、实践、科研、文化、服务、管理、组织“六位一体”的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机制。

“纵向层级”与“横向多元”相互结合的育人机制,系统、全面地将“工匠精神”的价值内涵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符合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符合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规律,符合创新型大国工匠的基本素质。

(二)主体性教育与整体性教育相结合

培养新时期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时代新人,在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上,需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的发展需要,要将主体性教育和整体性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个性化、多元化、精细化。

“主体性教育”是指在充分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结合不同性格特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体性需求,精准的开展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整体性教育”是指高校大学生根据统一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以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综合素质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新时代“工匠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耦合机制的实现途径

(一)学校层面——一体化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员、全方位育人的工作,工科类高校各相关部门、院(系)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扎实、有效、全面的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形成教育、教学、管理的合力,实现“一体化”的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

第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避免使用陈旧、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结合案例教学法,改“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式”教学,通过增进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内容,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作为一名新时代高校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座谈会、一对一谈话等机制、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深入学生一线,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政治信仰和价值观,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得启发。

第三,其他专业课授课教师应该主动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和关爱学生,并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在自身高尚人格的影响下,学生为其崇高的品德所折服,为其卓越的才能所倾倒,为其广博的知识所陶醉。通过长期的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二)教师层面——主动化教育

第一,“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古就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说法。作为“老工匠”的高校教师队伍,需具备敢于创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高尚精神品格和较强的专业素养。第二,应当将“专业”“精业”“敬业”“创业”的“工匠精神”的价值内涵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日常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中,使其真正在学生心中扎根萌芽。

由此,作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和知心朋友,高校教师应当加强自身综合素质能力,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主动走进学生,传递正能量,注入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精髓力量,进一步引导和培养学生在思想政治意识上坚定信仰。

(三)学生层面——主体化教育

以生为本,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其对教育的认同度和日常实践等综合情况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

第一,要关注和保护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拥有良好的身心素质是面对各类挑战和压力最基本的保障。第二,要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引领新青年,面对日益多元化、复杂化的现实文化生活,坚定信念、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是新时代大学生首要的政治标准。第三,学生要自觉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及能力。这是培育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时代新人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以推动大学生为实现自身当前和长远目标而努力奋斗,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目的,成为具备大国“工匠精神”品质的时代新人,成为新时代创新型大国的工匠人才。

(四)社会层面——协同化教育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推动高校教学科研成果产业化,推进校企共建教学实践基地、教学实习单位等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从而形成人员上高校专业师生及合作企业通力协作,涉及产、学、研、教、訓等五方面的协同化、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第一,高校结合社会人才需求状况和用人标准,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第二,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搭建和打造具有培育“工匠精神”的实习实践平台,让“工匠精神”在学生的实习实践中“扎根”,从而促进企业精神的“提档升级”。

产、学、研、教、训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就是将高等教育标准与社会人才需求标准相契合,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高校、企业和社会三管其下、紧密合作,不断培育具有创新性、应用型的大国工匠人才。

“工匠精神”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有效衔接点和融合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教书、实践、科研、文化、服务、管理和组织“六位一体”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理念下,进一步创新性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育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新时代青年人才。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