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距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2019-06-22李庆利
李庆利
辽宁省海城市中医院骨伤科 (辽宁海城 114200)
距骨骨折是临床少见的足部骨折,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皮下淤斑、局部肿胀疼痛、无法站立行走等,且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及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距骨骨折发生率日益增高,占足部骨折的5%左右[1],而其独特的血供及结构决定了距骨骨折复位难度,易诱发创伤性关节及缺血性坏死。目前,中医正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是临床常见的两种治疗方式,但临床对选用何种方式的治疗效果更优仍存在争议[2]。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距骨骨折患者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经验和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04例距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 (54例)和对照组 (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3~71岁,平均 (46.35±4.22)岁;Hawkins分型,Ⅰ型21例,Ⅱ型16例,Ⅲ型13例。试验组男31例,女23例;年龄22~72岁,平均 (47.02±4.11)岁;Hawkins分型,Ⅰ型22例,Ⅱ型17例,Ⅲ型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影像学确诊为距骨骨折;无凝血功能障碍,无肾脏功能、心脑血管疾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疾病患者;病理性、开放性骨折患者;合并神经血管损伤、伴有神经功能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硬膜外麻醉后,患者呈仰卧位,放松患者下肢,小腿下放一个软枕头,首先调整好固定器及克氏针,穿刺后使用敷料覆盖针孔,采用拔伸、牵引方法复位骨折,C型臂X线机透视下将骨折对线良好后,采用固定架行内固定。整复完成后,使用石膏托行外固定。
试验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硬膜外麻醉后,患者呈仰卧位,清创后,于第4跖骨基底部及跨跗骨窦之间做一小切口,注意保留该区域行走足背正中皮神经,将部分伸肌支持带切断后,游离趾短伸肌,充分暴露骨折端,采用克氏针协助复位后,临时使用克氏针固定;另于外踝与跟腱间1/2处做一小切口,置入钻头套筒保护器,C型臂X线机下将2枚空心螺钉打入跟骨,透视下复位满意后缝合切口。两组术后均予以抗感染治疗2~3 d,术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指导康复训练。
1.3 临床评价
(1)治疗后随访12个月,参照Hawkins评分标准从关节活动度、疼痛、跛行等3方面进行评估[3],分值为0~15分,其中≥13分为优,10~12分为良,7~9分为中,<7分为差,总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2)治疗前,治疗3、6个月采用X线检查,并参照Leeds评分标准[4]评估两组骨痂生长情况,分值为0~4分,分值越高,表明骨痂生长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两组治疗Ⅰ型距骨骨折患者总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治疗Ⅱ型、Ⅲ型距骨骨折患者总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
2.2 骨痂生长情况
两组治疗前骨痂生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3、6个月,两组骨痂生长评分均较治疗前高,且对照组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骨痂生长情况比较 (分,±s)
表2 两组骨痂生长情况比较 (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3个月 治疗6个月F P对照组 50 0.26±0.10 2.73±0.55 3.58±0.33 36.591 0.000试验组 54 0.30±0.11 2.41±0.36 3.21±0.20 24.195 0.000 t 1.935 3.536 6.973 P 0.056 0.001 0.000
3 讨论
距骨与跟骨、腓骨、胫骨共同参与距骨活动,是传导力量及支撑身体不可缺少的构成骨。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距骨骨折发生率日益增高,严重影响患者足部功能。由于距骨关节面较多,且生理结构较为特殊,关节软骨面除韧带、关节囊、滑膜等组织外并无肌肉组织,且血供较少,易诱发缺血性坏死[5]。因此,临床治疗中避免在复位和固定距骨过程中再次损伤血运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其中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为常见的治疗手段,其利用中医正骨手法通过推、挤、拿、撬拨等方法复位骨折,纠正距骨短缩移位,在透视机下使用克氏针行交叉固定,并采用石膏外固定,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切开复位内固定主要通过应用前内侧切口,充分暴露骨折部位,使其复位后,在透视机下将空心螺钉打入距骨中,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且在透视机引导下导针定位准确,还可预防进针过程中引起骨块分离移位、旋转等,提升内固定稳定性;同时避开距骨血供的主要血管及骨膜,降低距骨坏死率[6]。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Ⅰ型距骨骨折患者总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试验组治疗Ⅱ型、Ⅲ型距骨骨折患者总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由此可见,对Ⅱ型、Ⅲ型距骨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分析原因在于Ⅱ型、Ⅲ型距骨骨折患者对距骨血运破坏较大,且距骨体严重压迫踝部内侧皮肤,故坏死率较高。切开复位内固定通过前内侧路入路暴露骨折部位,可快速解除距骨体对踝部内侧皮肤压迫,对血运影响较小,且置入空心螺钉可将损伤的骨块牢牢固定,从而提升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6个月,两组骨痂生长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对照组高于试验组 (P<0.05),分析原因在于两种治疗方式均可最大限度减轻对周围软组织的损伤,保留距骨血运,但手法复位无须切开皮肤组织,可有效保护软组织,促进骨痂生长。
综上所述,切开复位内固定与中医正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Ⅰ型距骨骨折患者效果相当,对Ⅱ型、Ⅲ型距骨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优于中医正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而中医正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更利于骨痂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