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物联网带来膳食新体验
2019-06-22郭潇雅
文/本刊记者 郭潇雅
符合治疗原则、兼顾饮食习惯、自主方便选餐、流程高效安全,营养物联网在解决传统膳食模式弊端的同时,将医院服务水平提升了一个档次。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以下简称“华山医院”)临床营养科始创于1942年,1999年转制为临床营养科,日常开展患者营养筛查和评估、营养治疗和效果评价、营养宣教和会诊、营养门诊、出/转院营养指导、治疗膳食制作和配送服务等,是集医疗、科研、教学及膳食管理于一体的临床医技科室。
科室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逐渐建立起多个特色专业小组,如肾病营养组、痛风和高尿酸营养组、肥胖内分泌营养组、代谢减重外科营养组、消化疾病营养组等。科室是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临床营养示范单位、中国医师协会临床营养培训基地、首届中国营养风云榜临床营养十佳优秀团队、中国医师协会医疗膳食工作先进科室、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副主委单位。
科室先后承担多项国家、市级和区级课题研究,参与国自然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研究项目,在国内外营养权威杂志发表论文多篇。近年来,科室建立了一套营养物联网系统,在解决传统膳食模式弊端的同时,将医院服务水平提升了一个档次,每年都受到国内外多个营养交流团体的访问参观。
通过营养物联网读取各科室医嘱信息时更及时高效,膳食配送更加精准,营养治疗信息反馈更全面准确。
开发物联平台
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将计算机相连的互联网,发展到工作中所需物品相连的联网新模式。医学营养物联网就是将物联网的技术用于临床营养工作,借助传感器、射频识别、定位系统等设备采集物体信息,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实现对营养相关物品的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在供膳、诊疗、物资管理、信息反馈等方面提供更优质、高效和精准的医学营养服务。
华山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刘景芳告诉《中国医院院长》,一方面,华山医院住院患者数量多、流动大、病种复杂、医疗膳食种类繁多、医疗信息变化快、患者对营养服务的要求高;另一方面,传统的医院营养工作模式存在局限性,很难提供多方位、个体化、精准的医学营养服务和治疗效果反馈。
临床营养科作为与全院患者联结的平台科室,始终强调营养服务模式的转变和提升,旨在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营养服务与管理模式,提高医学营养治疗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范围。鉴于此,刘景芳通过改造已有的营养信息管理平台,创新性地提出了医学营养物联网的概念。
顺应医院的发展模式,临床营养科在医院各级领导和相关科室的支持下,自2015年开始筹划并着手打造营养物联网,整体上分3个阶段进行建设:首先是构建住院患者供餐管理系统,其次是建设营养诊疗平台,再次是打造了营养物资和营养科设备管理系统。
刘景芳坦言,在营养物联网建设期间,曾遇到了不少难题,这也是临床营养工作和信息网络较为常见的问题,例如,医院对信息网络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高,膳食医嘱种类繁多、医嘱变更频繁导致点餐系统识别困难,如何提高治疗膳食个体化服务质量水平,并与整体供膳效率达到平衡,等等。在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经过共同设计、开发、反复调试、修改程序等环节后,各个系统最终投入使用,并持续地对系统优化改进。
目前,华山医院的营养物联网包括HIS膳食医嘱平台、患者订餐控制端(PDA手持式点餐设备或患者手机微信点餐系统)、治疗膳食标签及标签管理信息平台(图1)。这些平台系统已逐步解决了传统供餐模式的弊端。
华山医院临床营养科医生田芳举例说,营养师可通过营养物联网系统整合患者的病历、实验室检验、护理评估等信息,从而制定有效合理的营养干预方案;在进行营养筛查评分监测、体重变化监测、生化指标监测时,系统可以将数据转换成图表,直观便捷地了解营养相关指标在某一时间段里的变化趋势及效果评价;还可全面评估患者营养情况,显示具有高营养风险的患者名单,便于搜索及管理。
通过扫描患者腕带确定膳食。
图1 医疗移动点餐物联关系网
营养服务闭环
华山医院营养物联网的特点是以患者为中心,将关注重点从营养医嘱的执行,转为患者对营养治疗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反馈。通过物联网可以做到更精准的营养干预及营养支持信息反馈,使读取医嘱时可以及时规避医嘱中限制的食物,借助膳食标签及扫描患者信息,来保证治疗膳食实施更正确、及时、安全。
同时,通过抓取患者端的信息,有效地评估患者对治疗膳食的执行情况,如餐次、完成量、残余量等信息,形成“患者营养需求→营养医嘱→营养干预→干预后的治疗信息反馈→重新定位患者营养需求”的营养服务闭环模式。
例如,某肾脏科患者入院后,经临床医生与营养师会诊,通过HIS系统被下达“低钠忌糖忌海鲜优质低蛋白饮食,限水,蛋白质按0.6g/kg标准体重供给”的医嘱。点餐控制端通过互联网下载该膳食医嘱,通过“营养师工作站”后台智能点餐时,规避了限制食物,并按照反馈食物原料和用量、烹饪方式等信息下单。借助该患者的治疗膳食标签,营养师可准确核查餐盒中的食物,配膳员通过扫描患者腕带条码,准确、安全地配送饮食。此外,还可借助餐具定位、食物残余量回收称重等操作,来判断患者对治疗膳食的依从性,评估营养治疗的有效性。
华山医院的一位医生对记者说:“通过营养物联网,开停医嘱更简便高效,膳食医嘱执行更精确,患者点餐自由度的增加,也使患者和家属对订餐服务的满意度提高不少。”一位住院患者的家属对记者说:“通过手机微信点餐,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好地解决了陪护家属的就餐问题,收费透明合理,菜品一目了然,获取营养信息更直观、便利。”
刘景芳认为,除医疗膳食服务外,营养物联网的应用今后还包括但不限于:整合人体成分仪和代谢车进行营养评估;实时读取食品的品名、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库存数量等信息;对营养科相关物资进行射频识别(RFID)技术管理,掌握各类食材及多种营养品的入库、出库、盘点等环节,使之自动采集流动信息并智能化管理;通过传感器技术对食物储存设备(如冰箱等)进行实时监测和统一管理。
下一步,华山医院临床营养科将重点开发营养物资管理平台和治疗膳食信息反馈平台等,并开展治疗膳食和肠内营养的跟踪反馈,评价患者对营养服务的体验和营养治疗的有效性,使营养治疗以患者获益为中心,也使物联信息系统水平再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