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患儿家长委员会在沪成立

2019-06-22郭潇雅

中国医院院长 2019年9期
关键词:复旦儿科委员会

文/本刊记者 郭潇雅

聚则一团光,散是满天星。患儿家长委员会的成立,必能架起医院、医生和患儿家长之间沟通的一座桥梁。

患者不仅是安全管理的对象,更是影响患者安全的重要主体,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以下简称“复旦儿科”),患儿家庭与医务工作者结为伙伴,共同参与患者安全和患者体验的商讨和决策,医患携手提升患儿就医体验。

2019年3月22日上午,复旦儿科“关注患儿就医体验”之“双一流”建设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为更好地提供一流就医体验,打造一流儿科品牌,医院宣布成立国内首个儿童专科医院患儿家长委员会。

复旦儿科党委书记徐虹告诉记者,在国外,许多稍具规模的医院如波士顿儿童医院、辛辛那提儿童医院都设有专门的患者和家庭委员会(PFAC, Patient and Family Advisory Councils),来提高患者和患者家长在医院项目、服务和倡议工作上的发言权,提升患者家长的就医体验。此次复旦儿科成立患儿家长委员会,绝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由来已久。

医院自2013年起设立患儿体验部,六年来已通过倾听窗口、儿童观察团等关注患儿就医体验的项目,收集来自医护人员、患儿家长及广大儿童的诸多意见和建议,经过多部门合作积极改进,患儿就医体验持续提升。2018年1月6日,医院成立“儿童慢病多彩时空俱乐部”,整合21个科室的27个儿童慢病专病俱乐部,创新开展活动凝聚病友家庭,这一切为成立患儿家长委员会打下了良好基础。

复旦儿科患儿体验部主任傅丽丽说,2019年3月10日,患儿家长委员会招募的微信一经发出,便引发大众的高度关注,许多医护人员纷纷转发到朋友圈和各个病友群,短短两周时间社工部共收集到460位患儿家长的报名申请。在谈到参与患儿家长委员会的目的时,很多家长都表示希望可以结合自身的就医经历,成为医患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缓解家长们的就医焦虑,提升家庭的抗逆力和后续的康复进程,代表外地的患儿家长发声。

申请者数量之多,为评选小组的筛选工作带来了挑战。最终,经过申请资料审核、电话沟通、个人访谈和无领导小组面试等流程,兼顾年龄、性别、地域、职业、疾病分布等各方面因素,再通过评选小组成员综合评估,21位家长脱颖而出,成为复旦儿科首届患儿家长委员会的一员。

3月22日上午,复旦儿科宣布成立国内首个儿童专科医院患儿家长委员会。

3年复旦儿科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是“播种”,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是“成长”,现在进入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久久为功”的阶段。

据介绍,第一届患儿家长委员会将在探索中建立起运作与提议模式,通过定期举行委员会会议,从病患视角为患儿安全及医院质控管理提供独特的故事叙述及优化建议。医院不仅从患儿家庭的就医经验中学习,而且将其想法融入服务提升和质量改进工作中,从患儿家庭这一独特的视角积极影响护理工作和公益活动,以“患者家庭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

同时,家长委员会中还将推选出6名家长代表和1名志愿者代表,他们将和复旦大学社会工作专家一同作为第三方,组成“患儿家长顾问委员会”,让家长代表和医院管理层直接面对面,共同参与提升患儿就医体验、促进医院管理发展的重要决策。

徐虹表示,今后医院将组建由党委领导,党委办公室、患儿体验部、医务部、护理部、宣传部、质量控制办公室、门急诊管理办公室、后勤保障部、信息网络管理中心、安全保卫部等多个行政管理部门组成的“患者安全与患者体验专项工作推进小组”,确保各部门之间相互协作形成合力,有效推进各项改进工作的落实,共同营造更好的患儿就医体验,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孩子”。

猜你喜欢

复旦儿科委员会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跟踪导练(五)(2)
编辑委员会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
今在红楼第几层?——复旦《红楼梦》课程中的文化与人生
第三届复旦科技创新论坛在上海开幕
[指导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