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文化原则
——以《新实用汉语课本》为例

2019-06-22陶然

海外文摘·艺术 2019年7期
关键词:练习题课本学习者

陶然

(扬州大学,江苏扬州 225002)

对外汉语教材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标,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在熟练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加以实际操练。语言的理解与掌握又与文化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文化方面掌握得好有利于加深对语言的理解,会变得苍白无力。适当的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才可以在交际中选择更恰当地表达。

1 《新实用汉语课本》呈现的文化原则

《新实用汉语课本》 系 列教材由刘 珣 主编后在2002年陆续发行使用,自发行以来受到了广大汉语学习者以及对外汉语教师的欢迎。《新实用对外汉语》系列教材始终坚持将语言、结构与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材编写理念以及教学方式。在教材的编排的语言点以及句型的选择等个个方面都经过了细致的推敲,力求汉语学习者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有效学习汉语。《新实用汉语课本》在课文的选择上,内容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紧密的结合,融入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等等,在向留学生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李泉 (2004) 归纳出教材编写的十项原则:定向原则、目标原则、特色原则、认知原则、时代原则、语体原则、文化原则、趣味原则、实用原则、立体原则。这十项原则中他认为文化原则的要求就是在教材设计与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必须要去完备和增强目的语文化教学的意识,将文化内容融入进课本中,要正确处理好目的语文化和学习者母语文化之间的关系。《新实用汉语课本》的编者在文化问题上的编写原则是“要学好汉语, 必须对中国的文化、历史和现实有所了解,为了贯彻这一原则,该套书 (特别是从第二册开始)就尽可能将语言和文化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有关中国地点、历史、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各种题材来学习汉语。”

1.1 通过课文本身呈现文化

我们仔细翻阅《新实用汉语课本》, 主 编刘 珣 在编写该教材的时候尤其注意将文化方面适当的在融入课文中。强调将结构、功能、文化贯彻到教材编写中,目的是将这三者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学习第二语言的人在了解文化知识的基础上熟练的掌握第二语言。从《新实用对外汉语课本》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课文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但是会融入文化背景或者涉及文化知识。《新实用汉语课本2》第十七课“这件旗袍比那件漂亮”其中的“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饰,渗透着文化知识,再如该课文中涉及的词汇“太极拳”,太极是中国道家史的一个重要的概念。除此之外,教材中涉及文化的词汇还有越剧、京剧、四大名著、中国画、齐白石、徐悲鸿、齐白石、上海、西安、兵马俑等等。该教材不仅仅是在课文中融入含有文化因素的词汇,课文也以文化背景展现。如第十九课 《中国画跟油画不一样》课文以中国画和油画的背景展开,以丁历波和林娜的对话方式叙述。通过课文向学生介绍我们中国的中国画以及中国画家。通过中国的新年展现我们中国传承下来中国传统节日以及传统礼仪,通过爬长城展现中国的传统的建筑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底蕴,通过越剧的背景展现中国传统剧种的特色。

1.2 通过汉字展现文化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成就之一,是中华文化的精华部分。《新实用汉语课本》的第六个板块是汉字,这一板块又分为三个小板块分别是汉字的构字法、认写基本汉字、认写课文中的汉字。第一个小板块汉字的构字法,该板块以英文的方式向学习者详细的介绍汉字的构字法;第二个板块认写基本汉字,每个字对应的基本笔画编者都写出来了,包括汉字的拼音以及有多少笔画都在旁边有详细的标注。学习者除了能够在模块学会读说这些在课文中出现的汉字,还正确学习它们的笔画笔顺避免在书写汉字时出现不规范的书写顺序,这样有利于学者不仅仅知其然还要能知其所以然。第三个板块认写课文中的汉字,《新实用汉语课本》中出现的需要掌握得汉字,每个都以偏旁部首的公式形式展现出来,如:员→口+贝,府→广+付,就→京+尤,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效率,更加熟练有效掌握汉字的构造,当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更为繁琐的汉字时也能通过这种能够方式熟练的记忆和书写汉字。

1.3 “文化知识”传播文化因素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和准确掌握中国的语言,为了加深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编者特意在该套教材在每一课的最后部分设置了板块“文化知识”。同时通过英语的方式在课文中呈现出来,就是为了方便学习者能够去阅读了解中国的文化,用学习者的母语介绍有关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这一部分在教材的编写中也是一大亮点,将中华文化通过这样一个单独的板块向留学生展示出来,贯穿了将文化融入到教材中的这项原则,落实将文化原则融入到课文中,是教材编写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 《新实用汉语课本》在文化原则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2.1 课文在对话设计上略显生硬

语言的学习是为了人们能在日常生中自然流畅无障碍的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而在《新实用汉语课本》中出现的一些对话则显得过于的繁琐,在表达上没有做到自然反而显得过于生硬,让人感觉是为了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缺乏日常生活的真实性。例如在15课《她去上海了》有这样的对话:

丁力波:吃得怎么样?

林娜;吃得还可以这次住得不太好。

丁力波:你参观兵马俑了没有?

林娜;我参观兵马俑了。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篇文章的对话中,是以兵马俑为话题背景展开编排的。在课文的编排中融入了中国有名的历史古迹西安兵马俑,借此可以宣传中国的风景名胜,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吸引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对话在日常生活不够真实,日常回答可能更加的简洁一些,不会像课文里表述这样完整的句子。

2.2 练习的形式较为单一

在仔细翻阅《新实用汉语课本》的练习部分,我们会发现在练习部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练习所呈现形式方面,练习题中会穿插看图说话,但是看图说话中的插图颜色过于单调均为黑白色,黑白色就很难吸引学习者的兴趣激发他们学好汉语的动力。我们可以看到在练习中出现的插图基本上以卡通形式展现,卡通其实更可爱,也更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但是,只单单兼顾了一部分人群就是年纪比较小或者年轻的这部分人群,而对年纪稍长的这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就并不太合适。此外,在课后的所有练习基本上都通过单调的口语训练或者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练习,这种练习方式过于枯燥单调且没有趣味性,学习者难以保持持久有效的练习。

2.3 文化因素整体较少

在《实用对外汉语课本》中虽然经常涉及文化词汇或者整篇课文以文化背景进行展开,但是实际上在文化涉及方面还远远不够。其实在教材中融入文化最难把握的就是适度,如果太过丰富就会干涉到学习者对语言表达的掌握,但是过于单调内容较少又不能足以让学习者在理解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掌握语言。在该教材的文化内容在涉及到的中国的城市、节日、剧种等等有限的文化知识,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远远不够。

3 对教材编写的启示

3.1 文化的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

以对话的课文形式传播文化是形式之一,但是不是唯一的方式,传播文化的方式应当更加得丰富多彩更加多姿多彩。单调的传播文化方式无法激起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和激情,会让汉语学习者感到学习的枯燥,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懈怠情绪。要想在教材编写中更好的贯穿落实文化原则,可以使文章呈现的方式更加丰富多彩。故事型、记录型等等都可以吸引学习者的爱好和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动力。文化的出现在课文中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呈现是至关重要的。

3.2 练习题形式更加丰富

大部分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中的练习题的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多样的练习形式,基本上所有的练习都是单人口语训练或者多人对话的形式呈现的,形式较为单一且枯燥。练习题部分是我们将学习汉语知识转化为跨文化交际的关键一步,是我们要展开的实际操练。在练习题部分为了促进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可以采用精美的图片或者插入有趣的视频,甚至是让同学们做一些简单有趣的小游戏,通过在玩小游戏的过程来提升他们的学习汉语的热情。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到丰富的练习题中,让学习者在开口训练的过程中学会用汉语进行流利的交流。

猜你喜欢

练习题课本学习者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一道练习题中的一题多解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条形磁体附近磁通量的最大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