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媒时代新闻与传播专硕课程设置及优化

2019-06-21林禹杉李明德刘婵君

新闻传播 2019年23期
关键词:智媒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林禹杉 李明德 刘婵君

【摘要】以新闻传媒业的招聘信息为基础,考察了智媒时代业界对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情况。研究发现,智媒时代,新闻传媒业从业者应掌握专业知识和非新闻技能专业知识;调查研究和分析解读能力及信息处理技术和视觉呈现了项技术。据此分析陕西省新闻与传播专硕课程设置存在4项不足。可以通过加强通识课程的人文性、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的应用性与时代性、加强专业选修课程的差异性、加强知识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的有机统一实现对现有课程设置的优化。

【关键词】智媒时代;课程设置;新闻传播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

一、智媒时代新闻传播从业者需求现状

为深入了解智媒时代新闻传播人才需求现状,笔者从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的8个细分领域(报业、电视业、广播业、互联网资讯平台、互联网视频平台、互联网知识付费平台、互联网内容生产平台、政务新媒体平台)选取了能够收集到确切数据的24家媒体,以24家媒体2019年至今的公开招聘启事为分析对象,汇总其岗位范畴和岗位技能要求。通过对岗位范畴和岗位技能要求的统计,发现业界对新闻传播从业者的需求可归为三个大类,分别是对人才知识的需求、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以及对人才技术的需求。

(一)知识需求

对人才知识的需求可分为:专业性知识和非新闻技能专业知识。不论对于传统媒体,还是互联网媒体,新闻传播人才都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性知识,这是熟练的业务才能的前提。专业性知识包含良好的写作技巧、新闻挖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新闻传播人才还应掌握丰富的非新闻技能的专业知识。非新闻技能的专业知识总是与社会某个领域相关联,如政治、经济、法律、娱乐等。

(二)能力需求

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可分为:调查研究能力和分析解读能力。今天,新闻报道的公信力持续下降。此种态势下,更需要具有深度调查研究能力和分析解读能力的新闻传播人才带给大家具有说服力的新闻内容,在构建真相的同时,用报道引导受众,消解潜在的不确定性和矛盾性。

(三)技术需求

对人才技术的需求可分为:信息处理技术和视觉呈现技术。当新闻传播进入智媒时代,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和算法推荐、声音、图像、视频自动生成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对新闻传播工作者的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时,3D、H5、全息影像、虚擬现实、360全景等,也从技术应用层面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7年,澎湃新闻刊发的H5人物报道《天渠》,荣获2018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019年2月19日,CCTV央视新闻客户端正式推出“VR频道”,读者可以通过手机点击超链接进入VR场景,身临其境地感受360全景图片新闻。

二、现状与不足

目前,陕西省共有九所学校招收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本文从中选取四所(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和西安工程大学)作为分析对象,四所高校分别代表:双一流高校、双一流学科和普通一本,同时既有工科背景的高校,也有纯文科性质的高校。

通过对人才市场需求和四所高校课程设置情况的调查,笔者发现,各校都已建立起了学科方向较为完整、课程数量满足基本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但也存在以下不足:

(一)人文性不足

通识课程只强调英语和政治,缺乏人文主义教育,较难满足业界对人才人文通识知识的需求。智媒时代,人与机器的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一变化将新闻传播的意义回归至传统意义上的“人”,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主体性、参与性和选择性都被大大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即是传统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工作者的根本宗旨,也是今天新闻传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二)时代性不足

专业课体系陈旧、狭窄,前沿课程的引领性不足,较难满足业界对人才专业性知识的需求。目前,除西安交通大学外,其他三所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课程设置未摆脱传统新闻学,只是在旧有的采、写、编、评、摄、播基础上稍作修改,缺乏新媒体理论类、媒介运营管理类、数据处理方法类和多元化视觉呈现技术类课程。如此一来,高校课程设置与用人单位岗位技能要求契合较弱,难以收获用人单位的正向评价。

(三)应用性不足

1.大量文学相关学科课程,缺少研究方法类课程,较难满足业界对人才调查研究能力的需求。通过对24家媒体公开招聘启事的分析,笔者发现“数据分析能力”“深度调查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岗位技能要求中被多次提及。然而,课程设置情况显示,四所高校中仅有西安交通大学安排了超过两门研究方法类课程供学生选择。

2.知识体系与实践体系未能很好的有机统一,较难培养出研究型、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目前,除西安交通大学外,其他三所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课程设置均以理论类课程为主,实践类课程体量严重不足。

(四)差异性不足

1.课程知识结构趋于学术理论,未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完成课程设置,较难满足业界对人才技术的需求。西安工程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共开设十八门专业课,实践性课程约占专业课总数的30%:长安大学开设的实践性课程仅占专业课总数的30%:西北政法大学开设十七门专业课中实践性课程仅占不到12%。高校对实践性课程重视程度的不足,不仅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利于加强学生对课程的印象和理解。

2.专业课程知识结构未真正体现各院校强项和优势,较难满足业界对人才非新闻技能知识的需求。通过对四所高校新闻与传播专业培养课程情况分析,其中三所高校结合学科研究优势丰富了专业课程设置。但在实施过程中,部分高校的优势+专业仅为多学科叠加,并未真正将两者在课程内容层面相结合。

三、课程体系重构的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目前,四所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4项不足,分别是:人文性不足、时代性不足、应用性不足和差异性不足。同时,陕西省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主要由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与专业实践课组成。因此,本章基于以上四个模块进行课程体系重构的对策建议,旨在建设智媒就业环境中真正能够帮助毕业生实现学以致用的课程体系。

(一)加强通识课程的人文性

在今天和未来的人机协作过程中,为处理好技术与人文的关系,高校应当在新闻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加强对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重视。可以通过开设哲学、历史、伦理道德、社会心理学等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学术底蕴,从根本上强化学生的思辨力、创造力、深度思考能力及人文关怀能力。

(二)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的应用性与时代性

1.强化理工科思维,提升技术认知和使用能力。今天,智能媒体的技术特质对新闻传播从业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为结合行业人才需求,高校在培养学生新闻敏感性的同时,可以增添信息处理技术,如:数理统计、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算法推荐、基础编程、文本挖掘、新闻制图等相关专业技能课程的开设,为行业培养出一批懂技术、知平台、精内容生产及传播规律的新型新闻传播人才。

2.增加研究方法類课程,重视对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科学研究能力是研究生的文化符号和资本,是与本科生的重要区别之一。对于研究生而言,良好的科学研究能力是解决、改进、探索未知世界的前提。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研究工具应用的训练,激发学生求知欲、拓展研究方向和研究格局、提升研究能力,为社会培养一批高层次新闻传播人才。

(三)加强专业选修课程的差异性

结合本校王牌专业跨学科开课,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提升知识培养广度。目前,国内有一部分高校的新闻传播学院,结合本校侧重与优势对此进行了尝试,如中央财经大学、吉林财经大学和江西财经大学开设的财经新闻和金融传播;中国政法大学开设的法洽新闻;国防大学开设的军事新闻:辽宁工业大学开设的大数据传播:上海外国语大学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开设的国际报道等。

(四)加强知识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的有机统一

1.深化校企联合,提升实践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尽管,陕西省各高校普遍认同产学研一体化的专业实践方式,然而从执行效果来看,学校和企业未能形成长久的战略伙伴关系,学生赴企业实习时长较短,难以真正深入到“企业内部”,实践收获相对较少。智媒时代背景下,媒体行业的边界不断延伸,高校应根据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向,结合区域人才需求,理性安排实践企业。

2.压缩专业理论课比例,适当提高实践类课程的课时学分,切实做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互配合,避免出现两者间的厚此薄彼。专业学位在课程设置上“往往更加注重实践的应用,更加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就是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校可以通过采用专题化模块课程设置实现对专业基础的保证,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不断推陈出新,建设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精品理论课程体系,缩短不必要的理论课程学习时间。

参考文献:

[1]李晓静,朱清华.智媒时代新闻传播学硕士培养:业界的视角[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年08期.

[2]孙晓红,申玲玲,赵霄宇.交流分享诊断谋划——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讨会会议综述[J]商业文化,2015年19期,

[3]王秀丽,滕伟卓,刘艳,创新创业背景下专业硕士培养计划浅谈[J]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26期.

【作者简介】林禹杉,西安工程大学讲师。李明德,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婵君,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基于就业需求的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SGH18H003);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及应用研究》(编号:XGH17030);西安工程大学新媒体艺术学院2019年度课程微改革项目《让学生创造课堂练习活动》。

猜你喜欢

智媒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自然灾害危机的舆论引导问题研究
智媒时代机器人新闻对新闻伦理的冲击与重建
论融媒体形态演进与智媒时代的开启
未来的“智媒时代”是什么样
重视和发挥中介机构在产学研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中的作用
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课程创新型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分析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