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模式研究
2019-06-21林晓南
摘要:随着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各高校纷纷借助互联网这一工具进行创新和改革。在“互联网+”平台上,图书馆自身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逐步进入智慧化服务模式时代。介绍了“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模式概念和特征,分析了传统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及面对的挑战,提出了智慧化服务模式的构建思路。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互联网+”智慧化服务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开始融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图书馆作为培养新一代的人才基地,当紧紧抓住“互联网+”带来的重大发展契机,改革原有的服务模式,对服务渠道、服务模式不断改革和创新,完善各项服务措施,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和高效的数字资源,真正实现图书馆服务的智慧化。
一、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
(一)“互联网+”图书馆概述
“互联网+”是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通过有机的融合传统行业与互联网,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运用,以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将“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相结合,能够构建一种全新的智慧化服务模式。这种创新模式不单单将互联网本身的集成作用和优势充分挖掘出来,同时还能提供广阔的平台,促进高校图书馆向智慧化的服务模式转化。我国于2015年制定和推行的“互联网+”发展战略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1]。“互联网+”理念与模式的运用,促进了图书馆服务创新模式的形成,使一直以来困扰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难题迎刃而解。“互联网+”图书馆通过有效的延伸和拓展智慧图书馆,无缝嵌入、深度融合管理与服务技术,实现服务模式的创新,构建以读者为导向的新型服务模式,并由传统的以馆藏为中心的文献服务,转型为以信息知识集成为主的智慧化服务模式。
如图1所示,“互联网+”图书馆运行层面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既基础层、核心层与处理层。作为“互联网+”图书馆的技术保障,基础层主要包含智能感知设备、服务环境设备等;处理层通过对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以真正共享和交换数据;处理层是实现智慧化知识服务的必要条件,也是基础层的升华价值空间。
(二)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随着迅猛发展网络技术,高校图书馆在原有的传统基础上,不断拓展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并逐步完善和建立信息素质教育、信息服务检索和文献传递服务等项目。其传统服务主要涵盖以下内容[2]:
一是推广服务内容。利用互联网,将图书馆的各项功能性服务向读者介绍,主要包括网络媒体、读者指南、图书馆概况等。服务内容的推广是首要环节,能为读者提供基础服务,使读者能对图书馆资源真正了解和使用。
二是使用数字资源。图书馆的核心资源是数字资源,其数量和质量,对图书馆提供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是图书馆提供服务的根本所在。为了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有自身的数据库,利用专家讲座、网络传播等,开展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的讀者参与读书活动。利用互联网,不仅能对各种文献资料随时查询,同时还可随时下载阅读和在线阅读。
三是宣传高校图书馆的活动。宣传功能是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提高图书馆知名度的同时,还能为顺利开展图书馆的各项活动提供保障,帮助读者对图书馆开展的各种活动信息快速获取。
二、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一)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是单一化的信息服务。近年来在高校图书馆中,“互联网+”的模式尽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还仅仅局限于官方网站的一些宣传公告公示上,应用层面比较单一;或者虽然设立了各种功能,但缺乏及时的更新,无法对读者多元化的需求提供满足。在信息服务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挖掘“互联网+”的优势[3]。
二是未能充分挖掘和利用数据。做好图书馆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是数据挖掘;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能为读者提供优质的、精准的服务。而纵观高校图书馆数据挖掘技术的使用现状,主要还是采用OPAC系统,对用户读者的信息进行记录,因为没有充分挖掘和深入研究这些信息,不能从中提炼和发展读者的隐形需求,所以对其价值无法真正体现。
三是没有良好的使用体验。“服务”和“体验”密切相关,高校图书馆‘体验”效果的好坏,能对其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目前,在“体验”方面,大多高校图书馆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使用效果。伴随着“互联网+”模式的推行,高校图书馆需要亟待解决的课题,是对新兴的科技信息技术充分运用,构建一种全新的智慧化的服务模式,从整体上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二)“互联网+”对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提出的挑战
一是有待于解决信息安全问题。“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式,高校图书馆需要对读者个人信息档案进行建立和完善,由此必然涉及个人隐私权的问题,也不可避免的带来读者数据安全防范问题。而构建智慧化服务模式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对读者的安全保障工作进行有效落实[4]。
二是亟需增加技术设备投入。在高校图书馆中广泛运用的物联网和云计算,必须对软硬件设备进行优化和升级,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高校图书馆每年的经费,主要是用在购买数据库和建设纸质馆藏资源方面。而购置先进设备,如无线网络的覆盖、物联网感知层的设备等,往往具有昂贵的价格。为此,高校图书馆应科学规划,如何对经费支出结构进行调整,以获取充分的经费支持,为“互联网+”智慧化服务模式提供保障。
三是亟待提升馆员综合素质。图书馆员在“互联网+”智慧化服务模式中,也在悄然改变角色。馆员不再重复繁琐的工作,每天埋头于馆藏文献,对文献的借还工作机械操作,而是在处理馆藏资源的信息化加工和咨询服务方面投入了更多的精力;通过数据挖掘分析等知识技术的运用总结和提炼信息,通过知识的再加工,向读者反馈有价值的信息。由此需要图书馆员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如精锐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对网络技术熟练掌握和运用的能力,善于对各种情报信息进行捕捉,并且能有效整合和组织各种图书馆资源。
三、“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智慧化模式的优势
(一)解决问题更加敏捷和灵活
“互联网+”是新时代国家的一项发展战略,“互联网+”的应用,能不断改革和创新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使我国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得到有效解决,有利于进一步推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模式。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构建智慧化服务模式,能促进其融合创新与全面发展。智慧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涵盖判断、感知和记忆理解等[5]。智慧化的图书馆组成部分为知识智慧、技术智慧和人文智慧,它将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打破,能更加敏捷和灵活的发展问题和处理问题,使传统的图书馆文献服务模式被以信息知识集成为主的智慧化服务模式所取代。
(二)拥有更多的人文智慧
人文智慧是对高校图书馆智慧化服务的一种综合性评价,主要包括人文素养、职业精神和价值理念等。当今社会倡导以人为本,所以最大最美的人文智慧,就是对人的关怀。而图书馆的智慧化服务能及时反馈各种问题,克服技术难题,更好的满足读者的需求,通过有机的融合技术智慧和人文智慧,运用全新的服务模式,促进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三、“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模式构建思路
(一)构建大数据服务平台、实现智慧化的资源管理
在原有的基础设施上对数字化的服务平台逐步构建,是高校图书馆开展“互联网+”的智慧化服务模式的关键。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群体往往能快速接受新鲜事物,为此,高校图书馆应建立信息资源库,以保障这些读者能拥有丰富的资源[6]。通过关联数据库中的资源和各种载体的文献,以构建完整的资源库,这样读者能对各种信息资源随时随地获取,促进了智慧化的资源管理的实现。
(二)转变馆员的服务方式,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互聯网+”时代的来临,为高校图书管理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传统服务方式相对滞后,对新时期发展需求无法提供满足。为此,图书馆员应相应的改变自身的角色,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从传统的借还文献的单一操作,转变为提供更多的咨询服务。馆员应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网络技术的熟练运用能力,善于对各种繁杂信息资源的加工和处理,能主动为读者提供更多个性化的、优质服务。
(三)建立个性互联空间,搭建特色服务库
首先,对学科专业信息档案进行构建。建立专业学科的信息档案,是“互联网+”的高校图书馆的主要特色。为建立完整特色的信息库,图书馆需要对各专业的信息资料进行全面调查和收集,并着重调查一些重点学科。馆员记录收录的内容包括重点学科的专业研究方向、课题项目和发表的论文等。随着读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也应相应的改善读者信息。通过对读者学习研究方向的深入了解,对多元化的信息库进行搭建和维护。
其次,对读者动态档案进行完善。“互联网+”的时代,高校图书馆应充分了解读者的爱好和使用习惯,所构建的智慧化服务应更加具有个性化和人性化。通过记录和分析读者提供的个性化的数据,对读者的个性档案进行构建,对读者多样化的需求给予满足,并以此推动自身的发展[7]。在智慧服务模式下,读者在借阅书籍时,其身份验证可通过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完成。图书馆员为了能快速分析读者的阅读爱好和阅读需求,可通过认证读者手机二维码在读者的动态档案里存储各种个性化的档案信息;通过读者身上反馈的信息,及时制定和修改图书馆服务模式。
(四)智慧化连接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
“互联网+”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有机的连接着图书馆和读者、图书馆和图书馆,以及不同的内容和终端。而这种智慧连接的虚拟化,促进了彼此间的互动和融合。首先,高校图书馆应对一站式知识检索平台进行构建。图书馆在传统的服务模式下,读者要想搜索自己想要的资源,只能利用数据库引擎来实现。而在“互联网+”,高校图书馆对统一的检索平台进行了构建,打造了全新的读者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了开放式的服务体验[8];其次,利用移动终端技术。为了获取所需要的文献资料,读者只需要进行一次检索,而不必在不同的平台进行多次的搜索。通过移动信息技术的运用,读者安装相应的APP,能对自己想要的文献资源随时随地获取,不受任何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利用APP具有较广的受众面、使用便捷的特点,高校图书馆既可以提供传统的信息服务,如专题推送、服务调查等,还可开展特色服务,如查询个人信息和学习成绩,提供密切关联学生生活的出行、快递和天气预报查询等便民信息服务。
作为一个发展的有机体,高校图书馆在“互联网+”形态下开启智慧化的服务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对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有清醒的认知,通过各种高新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构建智慧化的服务平台,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和新型服务,使读者能够轻松获取各种智慧化的信息资源;通过引领创新驱动,实现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化服务,为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承担重要的使命,以此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东鑫,李嘉华“服务立馆、资源强馆、文化兴馆”——论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办馆理念[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6(03):66-68
[2]康耀玮“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网络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5(10):112-114
[3]于爱华MOOC时代背景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21):40-42
4]伍晓鲁浅谈“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信息服务[J].办公室业务,2016(15):79-81
[5]曹丽娜,于春宏,李若,杨华“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若干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17):38-40
[6]吕振任“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阅读特质的研究[J].科技视界,2017(03):117-119
[7]贺凯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互联网+”研究状况分析[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6(01):15-17
[8]史全斌“互联网+”时代全民阅读的发展趋势[J].创新科技,2016(04):42-44
(林晓南,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