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幼儿的脚步开展自主游戏活动
2019-06-21居玥
居玥
[摘 要]幼儿是自主游戏的主体,他们在游戏中发展。作为幼儿自主游戏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教师,需要遵循幼儿的脚步,基于幼儿需要,适时捕捉自主游戏内容;在游戏中不急于求成,也不过度放手,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自由选择、自主学习,真正将游戏还给幼儿。
[关键词]自主游戏;自主教学;生活教育
一、惊喜篇:
细心发现,适时捕捉幼儿自主游戏内容
1.教师的观察
在游戏时间,有4名幼儿选择用油泥做点心(文中幼儿名字皆为化名)。
依依将油泥搓成圆形,然后压平,很开心地说:“蛋糕做好了。”
烨烨转过头看着她说:“依依,你的蛋糕在哪里?”
依依开心地将蛋糕捧在手心,说:“这个。”
烨烨指着自己的蛋糕说:“依依,你的蛋糕上没有做装饰,赶快做吧。”
于是依依低头在烨烨的蛋糕上看了很久,开始琢磨自己的蛋糕。她用油泥搓成大大小小的圆,把这些圆放在了自己的蛋糕上。
天天一直在安静地制作自己的蛋糕,一边做一边观察别人的蛋糕。
源源很快就把蛋糕做好了,他埋头在游戏区里翻找了很久,找到了一个空快递盒,把自己做的蛋糕放进去,很开心地对着其他三名小伙伴说:“卖蛋糕了,买蛋糕了。”
他的叫喊声吸引了好几个小伙伴前来观看。小伙伴们都说:“你做的蛋糕真好看。”听见小伙伴们的夸奖,源源开心地笑了。
烨烨感叹:“我们班要是有一个卖点心的游戏就好啦!”
源源想了想,说:“我们请老师帮忙,开个卖点心的店好不好?”小伙伴们拍着手表示赞成。
烨烨说:“我们还要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
源源说:“叫‘点心屋,我家旁边就有一个‘点心屋,里面的奶油蛋糕可好吃啦。”
烨烨、依依、天天等人都用力地点头。
2.教师的惊喜
幼儿们对美工区用油泥做点心的活动非常感兴趣,每天有很多人参加。教师在观察幼儿制作点心的游戏时发现,不同幼儿的经验不同,在作品中体现出了能力的差异。慢慢地,幼儿开始不满足于先前的制作,并有了交往的愿望。比如,幼儿在制作点心时会和旁边的同伴交流,有的开始用装玩具材料的小盒子装点心,并和教师说是去卖点心。在此期间,教师细致地、持续地观察,并在幼儿们提出开一个“点心屋”的需求时,开始惊喜地介入。
二、失落篇:
急于求成,教师心目中的完美点心屋坍塌
1.幼儿在点心屋的游戏情况
“点心屋”开张了,教师在幼儿玩游戏之前对“点心屋”进行了全面的介绍。教师说得很兴奋,但幼儿们听得很迷茫。游戏开始后,幼儿们对“装修点心屋”这一游戏内容十分不感兴趣:有的拿着毛笔不知道怎么画“展示柜”;有的摆弄着水彩颜料,似乎对水彩颜料更感兴趣;有的在“展示柜”上来回不停地画着,颜料弄得到处都是。以下是教师与幼儿的一部分对话。
教师问:“你们怎么装饰展示柜啊?”
幼儿1说:“不知道。”
幼儿2说:“我在画漂亮的花纹。”
教师继续问:“你在画什么样的花纹啊?”
幼儿2指着自己画了一片颜料的地方说:“就是这个。”
幼儿3没画几下,直接把笔一扔,坐在了地上。教師问:“怎么啦?”
幼儿3回答:“不会画,累死了,一点都不好玩。”
进行“点心师培训”的幼儿也激烈地吵起来了,因为“折叠区”“混色区”“成品制作区”有严格的人数限制,可是有的幼儿在自己的区没有完成游戏内容就想换区了。
教师说:“你们的工作没有完成,是不能换区的。”
幼儿们说“我不想玩用毛巾做蛋糕的,不会玩”“我不想玩混色的游戏”……
教师问:“那你们想玩什么呢?”
幼儿们回答“我们要玩用模具做油泥的”“对,我们觉得那个好玩”……
对于教师为“点心屋”设计的蓝图以及给游戏制定的很多规则,幼儿们都不愿意遵守,一直到游戏结束,大家都不太开心。
2.教师的失落
因为“点心屋”这个角色游戏来源于幼儿,所以教师很想让这个游戏得到更好的开展。幼儿们对“点心屋”充满了兴趣,有着自己的游戏想法、游戏方式,而教师心中已经对“点心屋”有了“非常完美”的规划。教师执着地利用假期时间做了很多前期准备,试图将一切准备妥当。但这不是幼儿们所需要的,他们的需求在游戏中没有得到真正的满足。在点心屋游戏中,对于幼儿们真正需要什么以及发展什么,教师的心中没有概念。虽然教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物力,但却始终没能让幼儿们与游戏融合在一起。教师感到很失落,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对幼儿干预过多。
三、困惑篇:
过度放手,游戏并不是一种随心所欲
1.幼儿在点心屋的第二次游戏情况
这次,教师准备放手——摒弃原先的“点心屋”布局与规则,在游戏开始前没有提任何要求,只是简短地介绍“点心屋”的游戏材料。教师在材料区提供了毛巾、油泥、模具,而幼儿们一坐下来就开始争抢模具和油泥,只有两名幼儿选择一边看图示一边折叠毛巾。不一会儿,幼儿们开始争吵起来:“这是我的模具。”“你有好几个,让给我一个。”“不让。”“我去告诉老师。”“你又不是没有,干嘛抢我的。”“我喜欢你的模具。”类似这样的争执此起彼伏,到游戏结束时,幼儿们还没有做好一个点心。在游戏结束音乐响起的时候,幼儿们都不愿意收游戏材料,在教师的再三催促下才开始将材料杂乱地摆放在柜子上。桌子上洒满了油泥碎末,地上还有散落的模具,十分混乱。
2.教师的困惑
由于之前的过多干预影响了游戏活动效果,所以教师决定尝试放手——只提供材料。教师在游戏开展前补充游戏材料,并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本以为可以满足幼儿们对材料的需求,但好像事与愿违——再多的材料都不能满足幼儿们的需求,他们还是争抢模具、油泥。似乎模具的提供大大地妨碍了幼儿的游戏,人为地制造了很多矛盾。游戏的实际情况让教师感到很困惑。
四、领悟篇:
专家引领,遵循幼儿的脚步,将游戏还给幼儿
1.专家的引领
(1)游戏不是教师“教”幼儿怎么玩,而是让幼儿主动地玩。游戏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游戏过程是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建构自己经验的过程。教师要了解幼儿的需要,尊重幼儿的需要,尽量满足幼儿的需要。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权利,教师应该保护幼儿作为权利主体的地位,尊重幼儿独立的人格,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1]。
(2)游戏不是过度放手,让幼儿随心所欲、自由玩耍,而是让幼儿在玩中学,自发自愿地学。游戏有规则吗?有。游戏的规则从幼儿中来,让幼儿在实际游戏中去体会规则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会让幼儿更有意识地、自覺地遵守规则。游戏材料应该如何投放?应观察了解幼儿的需要,投放有利于幼儿创造活动的辅助材料。材料并非越多越好或越像越好,最能激发幼儿创造力的、能够引发幼儿探索兴趣的材料才是幼儿最需要的。基于此,教师在游戏开始前对材料进行了重新调整:减掉幼儿们不感兴趣的毛巾以及他们一直在争抢的模具;除了油泥,还增加了海绵、泡沫、纸板、绳线、吸管、毛根等辅助材料。
2.游戏材料调整后,幼儿在点心屋的游戏情况
教师介绍完新增添的游戏材料后,幼儿们开始玩起来。仍然有很多幼儿选择了“点心屋”游戏,但他们找不到模具,便问老师“模具怎么没有了”。当确定了这次没有模具后,幼儿们无奈地摇摇头,开始讨论没有模具怎么做蛋糕。有的说“我想要装饰,没有模具怎么办”,有的回答“自己想办法吧,反正也没有”“老师说了辅助材料可以代替模具,我们试一试吧”。最后,幼儿们开始在各个篮子里仔细观察各种材料并认真思考,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装饰。
慢慢地,笑容回到了幼儿们的脸上,他们很开心地分享着自己制作的独一无二的蛋糕,此时模具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而游戏结束时,幼儿们还是比较杂乱地堆放着游戏材料。教师及时用相机拍摄下来,并在游戏分享环节时展示了照片。
幼儿们感叹:“这么乱啊!”
教师问:“看到这么乱,你们开心吗?”
幼儿答:“不开心!”
教师说:“那大家一起帮帮忙,想想办法,让点心屋的小朋友收拾材料时不那么乱。”
幼儿说:“把材料一起放在柜子上,摆整齐。”
教师问:“怎么摆呢?谁愿意来试一试。”
幼儿们顿时踊跃起来,纷纷说道:“我。”
教师邀请一名幼儿,并协助这名幼儿将各个篮子整齐地摆放在柜子上。
幼儿们开心地拍手说道:“这样看起来很舒服。”
3.教师的领悟
通过专家的点拨和引领,教师开始从游戏前的材料准备着手,对幼儿不感兴趣的、容易引发争抢的、创造性不强的游戏材料进行了更换,减少或避免人为的干扰,给幼儿更多想象的空间,促进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紧接着,教师在游戏开始前简单介绍了游戏材料,在游戏中始终关注幼儿们的活动情况,在游戏结束后就材料的收拾整理组织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认识到收拾整理的重要性。通过同伴间的交流与示范,幼儿们对“收拾整理材料”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和体会,为以后游戏结束时的整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为此,教师要遵循幼儿的需要,鼓励并支持幼儿的自主游戏活动。
参考文献
[1]邱学青.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游戏指导[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张慧籽)